華文網

綿陽兩會熱點聚焦|改革開放 增強經濟發展活力

人大代表認真參加分團審查

焦點話題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記者 鄭悅)改革開放是當前推動綿陽更好更快發展的關鍵一招。

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加快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積極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等話題,對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對外開放合作積極建言獻策。

精彩重播

去年,

我市積極推進改革,努力擴大開放,改革開放不斷向縱深推進。

全面創新改革試驗114項主要任務、49件重點事項扎實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新登記市場主體3.62萬戶、增長8.58%,總量達到25.75萬戶。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50個、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272件改革事項、98項國省改革試點有序開展。

我市成功舉辦第四屆科博會、中國(四川)電商發展峰會等大型展會。舉辦中美省州經貿促進活動、川商綿陽行等重大投資促進活動27場。

新簽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410個、增長24.2%,投資總額1737.56億元、增長11.7%。新增對外投資項目11個、投資總額1.1億美元。

代表委員熱議

啃“硬骨頭”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新的一年,如何更好地啃下“三去一降一補”這塊“硬骨頭”?

蔣次勇代表認為,在去庫存方面,應科學配置土地資源,管控投機炒房市場,力爭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率達60%以上;在去杠杆方面,

要通過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推動去杠杆、降低地方債務,“三管齊下”降低整個實體經濟杠杆率。

鄧吉甯委員表示,降低成本要“動真格”,應對製造業實施結構性減稅、降低用地價格等,讓製造業企業“落得了戶、安得起家”;繼續清理各種不合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切實降低融資成本。補短板要有“針對性”,重點補企業人才短板,不斷優化科技型人才所需的環境和政策空間,

讓人才留得住、發展得好。

摁“快進鍵”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

“改革紅利是搶來的,不是等來的。”代表、委員們表示,只有不失時機地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摁下深化改革的“快進鍵”,才能帶來更多改革紅利。

劉勇代表說,可將國有企業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和公益類三個類別,針對不同類別企業,分別推動實現全方位或部分競爭性業務板塊向社會資本開放。

而在引入民資方面,目前來看,產權市場、股票市場、吸引股權投資基金或戰略投資者是比較規範的方式。

馬明委員表示,醫療保障一直是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醫院是很多地方看病難、看病貴的癥結所在,補上這塊短板需要資源多向基層傾斜,特別是為基層培養更多的全科醫生,進一步加強市縣級醫院與基層醫療機構的聯動,積極開展遠端問診、指導就診等,讓常見病在基層解決。

肖林代表認為,要深化投融資改革,建立小額短期貸款風險由政府、擔保機構、銀行和企業逐級分擔機制,降低貸款門檻,增加企業信用貸款額度;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抓“競爭力”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合作

未來,綿陽如何乘勢而上?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要繼續堅持從抓好招商引資、營造開放投資環境等方面下大力氣、花苦功夫,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增強綿陽的競爭力。

梁茂委員表示,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創新發展引領開放合作,不斷創新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和模式方法,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

易海英代表說,要把招商引資作為綿陽增量提質、加快發展的最有效途徑,深度融入國家和全省開放合作戰略,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提高招商引資水準和品質,“同時,要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兌現招商引資承諾,優化投資環境,真正讓來綿陽投資的企業和項目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讓常見病在基層解決。

肖林代表認為,要深化投融資改革,建立小額短期貸款風險由政府、擔保機構、銀行和企業逐級分擔機制,降低貸款門檻,增加企業信用貸款額度;大力發展小額貸款公司,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抓“競爭力”積極推進對外開放合作

未來,綿陽如何乘勢而上?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為,要繼續堅持從抓好招商引資、營造開放投資環境等方面下大力氣、花苦功夫,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增強綿陽的競爭力。

梁茂委員表示,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堅持創新發展引領開放合作,不斷創新區域合作的體制機制和模式方法,進一步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準。

易海英代表說,要把招商引資作為綿陽增量提質、加快發展的最有效途徑,深度融入國家和全省開放合作戰略,進一步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提高招商引資水準和品質,“同時,要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兌現招商引資承諾,優化投資環境,真正讓來綿陽投資的企業和項目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