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綿陽兩會熱點聚焦|招大引強 大力振興縣域經濟

政協委員認真參加分組討論

焦點話題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記者 謝豔)如何強力推進縣域經濟加快發展?兩會期間,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圍繞“以富民強縣為目標,大力實施縣域經濟發展‘振興計畫’,積極推進‘五大行動’,力爭各縣市區經濟總量在全省區市縣排名有所上升”等焦點話題暢所欲言,對大力實施產業培育、城鄉建設攻堅、民營經濟提振、改革開放突破、社會民生促進“五大行動”積極建言獻策。

精彩重播

去年,我市著力加強縣域經濟發展,

城鄉建設成效顯著。

全市扎實開展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工作,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49.5%。江油、三台中等城市建設粗具規模,梓潼、鹽亭、平武精品縣城加快建設,北川新縣城人氣商氣不斷提升,梓潼、北川、平武《縣域新村建設總體規劃》完成修編。三台縣西平鎮、涪城區龍門鎮等國家、省重點小城鎮加快建設。

全市全面完成73個貧困村退出、3.64萬人脫貧的年度目標任務。

建成縣鄉公路893公里、通村公路973公里、通組道路2460公里;完成水利建設投資20.15億元,109個村被命名為省級“四好村”,58個鄉鎮建成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新建成961個幸福美麗新村,全市所有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縣國家認定。

代表委員熱議

因地制宜強特色精心培育排頭兵

“設立50億元的縣域產業發展基金……支持三台縣、梓潼縣、鹽亭縣等農產品主產區,發展現代農業,

因地制宜發展工業和服務業。”政府工作報告為大力實施產業培育提速行動指明了方向,也牽動著廣大代表、委員的心。

肖晴代表認為,農業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基礎,必須因地制宜,找准自身優勢和特色,準確定位,選用豐產性、優質性、抗病性強的品種,按照“六個統一”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質增效、節本增效發展現代農業,打造本地特色優質農業品牌。

針對大力實施產業培育提速行動,

何仲輝委員建議,市區主要佈局現代服務業等三產為主,其它產業因地制宜盡可能往縣區規劃;在綿陽外環路與縣區交匯地帶佈局產業帶,承接市區產業轉移。

規劃先行補短板招大引強增活力

經濟發展,規劃先行。

對此,何仲輝委員建議,堅持全市一盤棋,規劃縣域經濟發展。嚴格按照各縣(區)主體功能區定位和經濟發展現狀,科學規劃佈局縣(區)重點產業、經濟發展重點方向,

逐步構建以市級經濟為龍頭,縣域經濟為支撐的融合發展格局。

代貴虎代表建議,進一步確立未來縣域經濟發展重心,儘快落實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基金支持,加快全市土地利用總規劃修編進程,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科學支撐和理論依據。

如何大力實施改革開放突破行動?衡正明委員建議,切實制定相關發展政策,解決資金、人才、平臺等要素保障,擴大對外招商引資,鼓勵和支援綿陽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吸引優勢企業、項目到縣域建立生產、加工基地,著力“補短板”,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民生優先增福祉城鄉發展促和諧

發展縣域經濟的最終目標是惠民、富民。

張高明代表建議,將“四好村”建設納入2017年政府工作,鼓勵鎮鄉積極爭創省級、市級、縣級“四好村”,不斷優化城鄉環境,提升鎮鄉居民思想文化素質和行為習慣,在農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如何推進城鄉建設攻堅行動?楊增輝代表建議,政府要統籌土地徵用和失地農民社保問題,增加財政預算,探索建立機制,有意識、有計劃地規劃養老機構,在各鎮鄉搭建好社會資本參與養老和政府養老之間的溝通橋樑。

就大力實施社會民生促進行動,吳明海代表建議,加大財政資金的保障力度,以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慈善救助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加大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出臺“三留守”人員關愛保護政策或措施,將困難家庭“三留守”人員按政策納入救助保障範圍。

擴大對外招商引資,鼓勵和支援綿陽籍成功人士回鄉創業,吸引優勢企業、項目到縣域建立生產、加工基地,著力“補短板”,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民生優先增福祉城鄉發展促和諧

發展縣域經濟的最終目標是惠民、富民。

張高明代表建議,將“四好村”建設納入2017年政府工作,鼓勵鎮鄉積極爭創省級、市級、縣級“四好村”,不斷優化城鄉環境,提升鎮鄉居民思想文化素質和行為習慣,在農村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如何推進城鄉建設攻堅行動?楊增輝代表建議,政府要統籌土地徵用和失地農民社保問題,增加財政預算,探索建立機制,有意識、有計劃地規劃養老機構,在各鎮鄉搭建好社會資本參與養老和政府養老之間的溝通橋樑。

就大力實施社會民生促進行動,吳明海代表建議,加大財政資金的保障力度,以城鄉低保、醫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慈善救助為重點,進一步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加大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資金投入力度,出臺“三留守”人員關愛保護政策或措施,將困難家庭“三留守”人員按政策納入救助保障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