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致敬勞動者——駐村幹部

無暇顧家

在乾淨、整潔的便民服務大廳裡,記者與高華傑聊了起來。談起家庭,高華傑有種愧疚感,他說,他的愛人在睢陽區城管局上班,而他的工作時間是5+2,白+黑,基本上沒有多少時間照顧家裡。因為他們夫妻倆都要上班,無法接送孩子,都是親戚朋友捎的。有時孩子想爸爸了,就在週六、周日過來看他,

他有時工作忙,也沒有時間陪孩子,就讓他一個人看電腦。他的爸爸媽媽在老家照顧年過九旬的奶奶,他只有抽空好長時間回家一趟,還得趕快回來上班。他說,他自從工作以來,只有兩次歇得長一點,而且都是因為腰受傷才請假的。

在記者採訪高華傑時,有好幾個村民找他辦事,他都是先給村民辦事,然後再跟記者接著談。從他們的談話的內容和表情看,他跟村民們都很熟悉,

關係也很融洽。

工作認真

談到他駐村的沈營村,他的話就多了起來。他說,他剛來那年,沈營村還是個軟弱癱瘓村,2014年進行了換屆選舉,很快就走上了正規,現在的沈營工作應該是走在前面,不落後。他說,宋城辦事處是駐村工作組的形式,一般有四五個人,

沈營工作組有4個人,李偉、吳振亞、王國化,“我是組長,平時我幹活少一點,成績是大家的”。

宋城辦事處平時緊張得很,5+2,白+黑,一天二十四小時,隨時待命。說實在話,年輕一點的,連約會的時間都沒有,談個物件都困難。但是,沒辦法,這樣工作,不幹不行,用辦事處書記孟超的話說就是“理解要執行,不理解在執行中理解”。

他說,駐村幹部上傳下達,起到橋樑的作用,還有引導和服務村民的作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作為基層幹部,工作在第一線直接面對群眾,直接與群眾打交道,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執行者、落實者。要做好基層工作確保農村工作順利開展必須得到群眾的支援和配合,基層幹部要由行政命令向教育引導服務轉變。

沈營村黨支部書記趙春梅說,高華傑工作認真,一個字好,兩個字真好。2014年,他自掏腰包拿出5000元錢,扶持一個困難戶。

李偉是這樣評價他的同事的,“我們都很團結,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主要是有個好領導”。

高華傑說,在辦事處統籌和指導下,村支部書記從區交通局爭取資金150萬元,完成村內道路約4.3公里,大大改善村內的交通條件。後來,他們從水利局爭取到村自來水工程項目,為所有村民接上了乾淨的自來水,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一致認可。

贏得信賴

長期以來,部分黨員幹部的官僚作風讓農民反感,產生不信任,農民對集體事務不關心,不積極,“自掃門前雪”的情況突出。為此,駐村工作組將“一切為民”作為自己工作的根本宗旨,樹立服務農民的意識,堅持勤懇辦事的作風,認真傾聽村民的呼聲,不偏聽偏信,不在村裡開支任何費用,對村民關心的村集體事務及時與村民溝通,運用四議兩公開召開民主會議,讓村民參與決策。村民因宅基地、村民低保、土地承包徵收、計劃生育、鄰里關係等引發的矛盾糾紛不斷,影響了村內穩定。他們駐村工作組就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是法律法規的學習,致力於創新調處方法,多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辦事處,保持零信訪”,確保村內的和諧穩定。

高華傑說,他們駐村工作人員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到群眾中去,虛心向群眾學習。他們駐村工作組認真學習各種政策、涉農檔和各種農業科學知識,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力爭做到自己受教育,群眾得實惠,自覺做農村各項政策的“宣傳隊”,推動改革、穩定和發展的“工作隊”,為農民群眾解疑難、辦實事的“服務隊”。

高華傑說,去年在防治大氣污染治理中,為了把前營村臭水溝裡的水清理乾淨,真是費大了勁。先把裡面的抽出來,剛抽一會兒,水管就被稀泥和雜物堵住了,只好用手掏,也不知道掏了多少次。抽完了水,為了趕時間,立即要把稀泥往車子上弄拉走。一下子幹了20天,才把那個臭水溝清理乾淨,後來,在那兒建成了一個魚塘,從聞臭氣到見效益,對上對下都能說得過去。

在沈營村兩委村院內,一樓,有一個類似網吧的地方,有許多電腦和桌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高華傑告訴記者,這是紅色網路教育家園,這是辦事處配的,宋城辦事處每個行政村都有。包括農家書屋、遠端教育等,村民和工作人員可以在這兒上網、查資料、學習。週六、周日,也會有許多學生過來這兒學習、上網。

他說,其實,這兒還是他們夜間巡邏隊員的落腳點。他們巡邏,一是保安全,二是查雙違。有的村民都是在夜間蓋房,他們巡邏隊二十四小時值班,兩班倒,風雨無阻。巡邏隊員可以在這裡休息、吃飯。記者還看到了他們巡邏用的手電筒和雨衣等工具。

駐村幹部李偉說,以前機井沒有通電,村民澆水時還得自己扯幾百米的線,或者是用水扶拖拉機抽水,很麻煩。後來,村裡進行了線改,村支部書記先墊付資金,把電送到機井旁邊,現在再澆水只要有幾米線插到變壓器上就行了。再後來,因為用的人多,變壓器帶不動,經常跳閘,他們跟供電所的聯繫,把100千伏安的換成了200千伏安的。

高華傑說,他們駐村工作組的幹部跟村民都很熟悉,村民見也他們也熱情地打招呼,但有時也有矛盾、有衝突,像治理雙違時,把村民修建的房子推倒了,村民當然不高興,但是,為了大家的利益,他們也只能那樣做,聽幾句難聽的話不能算什麼委屈,甚至做好被打準備,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群眾利益無小事,在工作中,根據辦事處以構建和諧社會、確保社會穩定為宗旨,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創造性地開展群眾工作,贏得了基層群眾的依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晚報記者 楊旭華

產生不信任,農民對集體事務不關心,不積極,“自掃門前雪”的情況突出。為此,駐村工作組將“一切為民”作為自己工作的根本宗旨,樹立服務農民的意識,堅持勤懇辦事的作風,認真傾聽村民的呼聲,不偏聽偏信,不在村裡開支任何費用,對村民關心的村集體事務及時與村民溝通,運用四議兩公開召開民主會議,讓村民參與決策。村民因宅基地、村民低保、土地承包徵收、計劃生育、鄰里關係等引發的矛盾糾紛不斷,影響了村內穩定。他們駐村工作組就不斷加強學習,特別是法律法規的學習,致力於創新調處方法,多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辦事處,保持零信訪”,確保村內的和諧穩定。

高華傑說,他們駐村工作人員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到群眾中去,虛心向群眾學習。他們駐村工作組認真學習各種政策、涉農檔和各種農業科學知識,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力爭做到自己受教育,群眾得實惠,自覺做農村各項政策的“宣傳隊”,推動改革、穩定和發展的“工作隊”,為農民群眾解疑難、辦實事的“服務隊”。

高華傑說,去年在防治大氣污染治理中,為了把前營村臭水溝裡的水清理乾淨,真是費大了勁。先把裡面的抽出來,剛抽一會兒,水管就被稀泥和雜物堵住了,只好用手掏,也不知道掏了多少次。抽完了水,為了趕時間,立即要把稀泥往車子上弄拉走。一下子幹了20天,才把那個臭水溝清理乾淨,後來,在那兒建成了一個魚塘,從聞臭氣到見效益,對上對下都能說得過去。

在沈營村兩委村院內,一樓,有一個類似網吧的地方,有許多電腦和桌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高華傑告訴記者,這是紅色網路教育家園,這是辦事處配的,宋城辦事處每個行政村都有。包括農家書屋、遠端教育等,村民和工作人員可以在這兒上網、查資料、學習。週六、周日,也會有許多學生過來這兒學習、上網。

他說,其實,這兒還是他們夜間巡邏隊員的落腳點。他們巡邏,一是保安全,二是查雙違。有的村民都是在夜間蓋房,他們巡邏隊二十四小時值班,兩班倒,風雨無阻。巡邏隊員可以在這裡休息、吃飯。記者還看到了他們巡邏用的手電筒和雨衣等工具。

駐村幹部李偉說,以前機井沒有通電,村民澆水時還得自己扯幾百米的線,或者是用水扶拖拉機抽水,很麻煩。後來,村裡進行了線改,村支部書記先墊付資金,把電送到機井旁邊,現在再澆水只要有幾米線插到變壓器上就行了。再後來,因為用的人多,變壓器帶不動,經常跳閘,他們跟供電所的聯繫,把100千伏安的換成了200千伏安的。

高華傑說,他們駐村工作組的幹部跟村民都很熟悉,村民見也他們也熱情地打招呼,但有時也有矛盾、有衝突,像治理雙違時,把村民修建的房子推倒了,村民當然不高興,但是,為了大家的利益,他們也只能那樣做,聽幾句難聽的話不能算什麼委屈,甚至做好被打準備,打不還手,罵不還口。

群眾利益無小事,在工作中,根據辦事處以構建和諧社會、確保社會穩定為宗旨,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創造性地開展群眾工作,贏得了基層群眾的依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晚報記者 楊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