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生兒黃疸:考驗新媽媽的第一關!

黃疸是新生兒最常見的臨床問題之一。有統計顯示,80%的早產兒、60%的足月兒都會出現黃疸現象。

對於許多新手媽媽來說,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是個大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指出生28天內新生兒發生的黃疸。因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皮膚、黏膜及鞏膜出現黃染。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

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首先表現為面部皮膚發黃,4~6天時黃疸最明顯,

一般在7~10天內消退;

早產兒可以延遲到出生後第3周消退。除了輕微食欲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

病理性黃疸

寶寶在出生後二十四小時內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足月新生兒在兩周、早產兒在三至四周之後黃疸仍然持續不退,並伴有精神差、嗜睡、拒奶、體溫不升、嘔吐、腹瀉、腹脹、體重不增等症狀,或者黃疸消退後又複現,並且呈進行性加重。

新生兒黃疸指數(血清膽紅素值)正常範圍是:≤257μmol/L(15mg/dL)

足月兒

早產兒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

新生兒黃疸治療方法有:1.光照療法;2.藥物治療;3.換血療法。

其中,光照療法是治療新生兒黃疸的一種經濟、有效、副作用最小的方法。它是在醫院、醫生指導下,將寶寶放置于一定光強度的藍光環境中,

通過一連串複雜的光化學反應,將膽紅素排出體外,降低寶寶體內血清膽紅素水準。藍光治療對於寶寶來說安全性很高,很少有不良反應。

光照療法指征

① 血清總膽紅素>250μmol/L(12mg/dl)

② 已診斷新生兒溶血病,若出生後血清膽紅素>85μmol/L(5mg/dl)便可光療

③ 超低出生體重兒(ELBW)的血清膽紅素>85μmol/L(5mg/dl)

極低出生體重兒(VLBW)的血清膽紅素>103μmol/L(6mg/dl)(因小早產兒易發生膽紅素腦病)。

友情提示

對於新生寶寶,寶媽們應儘早開奶,給予母乳餵養,促進新生寶寶胎便排出。隨著胎便的排出,能降低寶寶體內的膽紅素。

對於有黃疸的寶寶,母乳餵養次數可增加,每天餵養8~12次甚至更多,頻繁餵養對於寶寶黃疸消退有幫助。

新生兒黃疸的護理要點

1. 可以多給寶寶餵養母乳

儘早母乳餵養可以促進寶寶胎便儘早排出,大便排出能減少寶寶體內的膽紅素。

2. 密切觀察寶寶精神狀況

注意寶寶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或是抽搐等症狀,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3. 保持房間光線充足

陽光有益於寶寶退黃,但不能完全依賴陽光退黃,且充足的光照有助於寶寶對於維生素D的吸收。

4. 注意清潔衛生

寶寶皮膚、臍部及臀部保持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新生兒黃疸是否要疫苗接種?

首先要判斷寶寶為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若為病理性黃疸,暫時不能接種,需推遲接種。若是生理性黃疸,是可以接種各種疫苗的。

圖片及部分文字源於網路,僅供讀者學習,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

就醫全流程,趣醫全搞定

關注“趣醫網路”訂閱號

但不能完全依賴陽光退黃,且充足的光照有助於寶寶對於維生素D的吸收。

4. 注意清潔衛生

寶寶皮膚、臍部及臀部保持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新生兒黃疸是否要疫苗接種?

首先要判斷寶寶為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若為病理性黃疸,暫時不能接種,需推遲接種。若是生理性黃疸,是可以接種各種疫苗的。

圖片及部分文字源於網路,僅供讀者學習,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

就醫全流程,趣醫全搞定

關注“趣醫網路”訂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