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考大學,選專業,到底誰說了算?

2017年的高考,還有一個多月就要來了,選學校、選專業這事兒馬上就要被提上日程。

那麼,這麼重要的事情應該誰說了算呢?

類型一:父母說了算

“我們是過來人,學歷高、見識廣,又疼孩子愛孩子。所以孩子考大學、選專業這事兒,肯定應該聽父母的啊!”

小凡,特別喜歡電腦,一心想去學習程式設計,將來大學畢業了去開發遊戲,但是遭到父母的嚴重反對。

爸媽覺得這孩子一點都不現實,學程式設計,將來當碼農嗎?這能有什麼前途,現在金融業一片大好,

爸媽在業界也有一定的名氣,學金融最靠譜。

小凡倔不過爸媽,決定回頭報金融專業了。

“後遺症”一:

按照父母的意見和要求,孩子終於考上了父母“心儀已久”的大學,然後呢?!

他們好不容易根據父母的要求上了大學,到了大學,突然不知道自己該追求什麼了。

因此,玩遊戲、不上課、掛科……最後可能會以慘不忍睹的成績畢業!

類型二:老師說了算

“我每年都帶那麼多畢業班的學生,

對每一個孩子的情況都瞭若指掌,對孩子能考上什麼樣的專業和學校也肯定非常清楚,聽聽老師說的肯定沒錯!”

小麗,一直是父母和老師眼裡的乖乖女,她善於表達和溝通,喜歡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特別想考師範大學去當一個老師。

但是,老師覺得小麗的成績不錯,考最好的師範大學還差一點,考一般的師範大學又有點虧,所以老師建議小麗去上省內最著名的工程大學,

學自動化專業。

“後遺症”二:

聽從老師的建議考大學、選專業,固然是一個明智之舉,但是最瞭解孩子能力、興趣和發展目標的是孩子自己。

雖然考大學、選專業不能完全約束孩子的就業,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

一個能說會道、愛唱愛跳的孩子,去學習了自動化專業,未來就業的方向肯定和機械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如果不喜歡,

不擅長,這個責任誰來負?

類型三:成績說了算

“想考什麼樣的大學、學什麼樣的專業,那得主要看孩子的成績!以現在這個成績挑一個最好的大學才是正道!孩子上了12年學,不就是為了考上一個好點的大學嘛!啥專業不專業的,不用想太多了!”

好像這樣想的家長還不是少數!

小花,有一個表姐在酒店工作,她去找過表姐幾次,覺得酒店的工作環境特別好,她很喜歡。而且她本身也對同學朋友特別熱心,

喜歡幫助別人,因此她覺得酒店管理專業肯定是她的菜!

父母開始也覺得女孩子幹這個不錯,但是查了一下,發現小花估計能考上的那幾個一本大學都沒有酒店管理這個專業。要是屈就去上二本大學的酒店管理專業,那也太委屈孩子了!

所以父母現在反悔了,每天給小花做工作,讓她選一個能考上的一本大學。小花看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

“後遺症”三:

只要上了一本的大學,就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嗎?

並不是好大學的每一個專業都強!用人單位在招人的時候,除了會考慮學校的名氣外,也會考慮專業是不是學校的強項。

有些二本的學校,雖然學校名氣差點,但是花很大的力氣去建設自己的優勢專業,這些專業其實是可以考慮的!

類型四:讓孩子自己說了算

作為高中即將畢業的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要說有多麼清晰的打算,那是很難的。

但要是說,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打算,也是不可能的。

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些模糊的、不成熟的想法。

比如,喜歡打遊戲的孩子希望去學電腦程式設計,喜歡畫畫的孩子希望去學習美術或者園林,喜歡與人交往的孩子希望去學市場行銷或者去當老師。

這些只是模糊的看法。

而且,這些看法可能與父母的要求、老師的期望、自己的成績、就業的方向和就業發展趨勢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

因此,常常被父母、老師嘲笑為“幼稚”、“不切實際”!

但,可能,他們的理想就這樣被扼殺了!

其實,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自己說了算呢?!

家長可以通過專業人士或工具的幫助,讓孩子把那些模糊的、不成熟的想法具體化,成為可以操作實施的專業、學校選擇,成為孩子的奮鬥目標!

“後遺症”四:

首先,考大學前孩子會奮發圖強,因為Ta知道自己正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其次,上大學後孩子的目標會更加明確,因為Ta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是什麼樣的;

最後,找工作前,孩子會有比較充分的準備,因為在大學期間Ta可能已經去相關單位實習,積累了相關經驗了。

這個後遺症,家長你不想要嗎?

“後遺症”三:

只要上了一本的大學,就一定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嗎?

並不是好大學的每一個專業都強!用人單位在招人的時候,除了會考慮學校的名氣外,也會考慮專業是不是學校的強項。

有些二本的學校,雖然學校名氣差點,但是花很大的力氣去建設自己的優勢專業,這些專業其實是可以考慮的!

類型四:讓孩子自己說了算

作為高中即將畢業的學生,對自己的人生要說有多麼清晰的打算,那是很難的。

但要是說,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打算,也是不可能的。

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一些模糊的、不成熟的想法。

比如,喜歡打遊戲的孩子希望去學電腦程式設計,喜歡畫畫的孩子希望去學習美術或者園林,喜歡與人交往的孩子希望去學市場行銷或者去當老師。

這些只是模糊的看法。

而且,這些看法可能與父母的要求、老師的期望、自己的成績、就業的方向和就業發展趨勢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

因此,常常被父母、老師嘲笑為“幼稚”、“不切實際”!

但,可能,他們的理想就這樣被扼殺了!

其實,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自己說了算呢?!

家長可以通過專業人士或工具的幫助,讓孩子把那些模糊的、不成熟的想法具體化,成為可以操作實施的專業、學校選擇,成為孩子的奮鬥目標!

“後遺症”四:

首先,考大學前孩子會奮發圖強,因為Ta知道自己正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其次,上大學後孩子的目標會更加明確,因為Ta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工作是什麼樣的;

最後,找工作前,孩子會有比較充分的準備,因為在大學期間Ta可能已經去相關單位實習,積累了相關經驗了。

這個後遺症,家長你不想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