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胃癌驗案十則之七 八,朱良春,吳定言治驗,中西醫結合抗癌症

胃癌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居首位,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在我國的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比南方地區明顯為高。好發年齡在50歲以上,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1。

胃癌的預後與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組織類型、生物學行為以及治療措施有關。下面一起來繼續看胃癌驗案的經典案例:

案七(朱良春治驗驗)

吳某,男,50歲。1984年10月18日初診。

患者1983年4月患胃小彎癌,在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行畢Ⅱ式手術,術後恢復良好。1984年9月22日江蘇省常州市某人民醫院胃鏡檢查示:殘胃端菜花樣結節。1984年6月出現嘔吐泛酸,逐漸消瘦。9月下旬突然嘔血,約1500毫升,於9月22日再次住院,

經止血、輸血及對症治療,證情好轉。10月4日手術示:胃殘端輸出攀與胰腺、大網膜、橫結腸廣泛粘連,肝門淋巴結可捫及。診斷:殘胃癌廣泛轉移。乃行空腸造口術後關腹,於10月18日出院。仍然嘔吐不止,精神委靡,家人已為準備後事。經其他患者介紹,由其子攜病歷前來述症求方。

此證屬胃癌晚期,氣陰耗竭,痰涎上逆,膈證已深。立扶正降逆、化痰和中、消癌散結之法。

處方:紅人參10克,生赭石、姜半夏、炙蜂房、炙全蠍、蜣螂蟲、炙壁虎各6克,陳皮3克。共研極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

1985年1月8日:其子前來述症,服上方後,嘔吐漸止,已能進食,1周後插管管即拔去,精神日漸恢復複形體較前略豐,已能離床至戶外活動。但有時仍泛吐痰誕,乃癌毒挾痰瘀尚未悉化之征。

遂擬下方繼服之。

處方:紅人參10克,生赭石、姜半夏、陳膽南星、炙蜂房、炙全蠍、蜣螂蟲、炙壁虎各6克,陳皮3克,旋覆花、刀豆子各9克。共研極細末,每次服3克,每日2次。

2月12日:據其鄰人告知,目前諸象均平,幾如常人。僅治3個月餘,臨床症狀消失,如常人。

案八(吳定言治驗,

田玉美指導)

毛某,男,55歲,幹部。1980年7月1日初診。

1980年6月4日經湖北某醫院X線胃腸攝片診斷:胃賁門癌侵及食管下段。同年6月16日,該院根治性近側胃大部切除術示:胃小彎及賁門後壁有6cm×6cm腫塊,質硬,尚可活動,侵及漿膜面;幽門下淋巴結腫大。病理診斷:胃腺癌,淋巴結及網膜轉移癌。術中並發現腫瘤與肝左葉粘連,肝左葉內可捫及有綠豆大柔軟小結,懷疑為癌侵犯。病理報告:慢性間質性肝炎伴膽管囊樣擴張。

患者因吞咽不暢,X線診斷為胃賁門癌侵及食管下段,行根治性近側胃大部切除術,並清除幽門下區淋巴結,術後2周開始服中藥治療。刻診:腹部傷口處疼痛,納差,腹脹,疲倦。脈弦數,舌邊有齒印瘀點,苔黃膩。證屬脾虛失運,氣血互結中焦。立扶脾養血、活血散結、清熱解毒之法,

處方;白花蛇古草、虎杖、急性子、薏苡仁、黨參各30克,胡黃連、甘草各10克,丹參、桃仁、淫羊藿各15克,紅花12克,雞血藤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術後堅持單服上方中藥加減3年餘,在觀察過程中有時腹痛,但食納及大便尚好,定期做有關檢查。顯效。臨床症狀基本消失。至1984年1月病情始終穩定,未見復發或轉移,並可參加較緩和體力活動及家務勞動,同年7月突然病情惡化而死亡。治療後存活4年。

證治發微:患者吞咽不暢,胃脘疼痛,腹脹納差,肢倦乏力。舌質淡紅,苔黃膩,舌邊有齒印瘀點,脈象弦數。證屬脾虛不健,瘀熱互結。治宜健脾養血,清熱化瘀。藥用黨參、薏苡仁、淫羊藿、雞血藤健脾益腎養血,白花蛇舌草、虎杖、胡黃連清熱解毒兼退虛熱,急性子、丹參、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堅持長期服藥,其效頗顯。

本文案例出自李濟仁著述的《中醫名家腫瘤證治精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紅花12克,雞血藤20克。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術後堅持單服上方中藥加減3年餘,在觀察過程中有時腹痛,但食納及大便尚好,定期做有關檢查。顯效。臨床症狀基本消失。至1984年1月病情始終穩定,未見復發或轉移,並可參加較緩和體力活動及家務勞動,同年7月突然病情惡化而死亡。治療後存活4年。

證治發微:患者吞咽不暢,胃脘疼痛,腹脹納差,肢倦乏力。舌質淡紅,苔黃膩,舌邊有齒印瘀點,脈象弦數。證屬脾虛不健,瘀熱互結。治宜健脾養血,清熱化瘀。藥用黨參、薏苡仁、淫羊藿、雞血藤健脾益腎養血,白花蛇舌草、虎杖、胡黃連清熱解毒兼退虛熱,急性子、丹參、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堅持長期服藥,其效頗顯。

本文案例出自李濟仁著述的《中醫名家腫瘤證治精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