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解剖鞋王百麗——工業時代造就的輝煌和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危機

作者 | 商業巫師黃子

2010年至2013年,中國鞋王百麗國際風光無限,市值高達1500多億港元。如今,百麗的市值下降了七成,企業已走下坡路。百麗國際由鄧耀先生創立,上世紀50年代,鄧耀從一名皮鞋廠的學徒工,

到擁有自己的工廠,然後搭上中國大陸市場『消費升級』的大潮一路高歌狂進,發展壯大;如今,又因為中國內地市場的『消費升級』而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面臨落幕轉型。

只要有女人路過的地方,就有百麗。

中國女鞋品牌當中,前十名中有四個屬於百麗公司旗下品牌,即Belle(百麗)、Teenmix(天美意)、Tata(他她)、StacCato(思加圖),公司代理的鞋類品牌有28個。另外,加上百麗收購了多家鞋類品牌,

讓百麗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鞋王。

女人喜歡逛街,逛街所到之處,必有百麗。百麗的成功,是工業時代的典型商業模式之成功。

產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運作,賺取整個利潤空間

女性購買女鞋的原因,44%因為款式,22%因為品質,14%是因為品牌。百麗鞋業的策略很簡單,

就是大而全,女人想要找到的款式,它都有。產品類型覆蓋休閒到高貴、保守到時尚,年齡區間從18歲到50歲,不同主題及價格,百麗都有兩個及兩個以上品牌可選。

在價值鏈條上,百麗採用縱向一體化模式,又即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行銷推廣、分銷與零售等各環節都是由百麗公司完成。這種大而全的模式,説明百麗造就了強大的鞋類供應鏈體系,這種模式支撐下,百麗能夠賺取遠高於行業的毛利率。

百麗獨創的快速補單模式,讓公司庫存較低,運營風險較低。百麗鞋履的開發週期僅為兩個月,生產週期僅為15天,且過半的產品是補單生產,所謂的補單生產,例如一款產品計畫生產一萬件,一般百麗只會生產40%或50%的量,隨後根據市場銷售情況有針對性的追加,這依賴於百麗自身供應鏈的強大,從原材料、生產、運輸到銷售,整個過程只有15天,這不是一般品牌能夠做到的。

這種玩法,在工業時代,由於消費環境和需求變化較慢,百麗零售端能夠及時瞭解時尚趨勢,進行產品設計和研發生產,全部環節由百麗來完成,節奏上和週期上是能夠滿足需求的。並且這樣的模式可以快規模化複製,從而作為市場拓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2、管道帶動品牌的『超級櫃檯連鎖店中店』模式

百麗的市場策略並非廣告和品牌驅動(百麗幾乎不做廣告),

而是終端佔領。在商場、百貨店內,以Belle主品牌為中心開設不同的品牌店中店。中國品牌女鞋的71%來自於百貨商場,而百麗通過四個自有品牌控制了百貨商場這個零售終端。在每一個百貨商場,不同品牌專櫃的背後,很多都是百麗公司。很多的女性顧客講:“我不喜歡百麗,我喜歡思加圖。”其實選來選去,選的還是百麗公司的產品。

在很多百貨商場的女鞋區,幾乎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面積都是百麗的地盤,平均達到一半。百麗就是這樣控制著終端,從而控制了消費流量,消費者很難逃過他的控制。

3、通過資本市場運作擴大終端覆蓋

2007年百麗公司通過香港上市,當天募集資金100億人民幣,上市之後,百麗國際採用激進的並購戰略,收購了斐樂、妙麗、森達、美麗寶等多家鞋類品牌,並進一步擴充了百麗的零售連鎖能力。通過資本市場的低成本資金,百麗能夠迅速地放大自身的優勢。

高峰時期,百麗鞋業將近萬家零售終端,它是一個巨大的零售連鎖帝國。而今,英雄遲暮,一旦戰略不合時宜,公司遲早會衰落,對於鞋王,也面臨轉型。

1、產品不合時宜,缺少爆品

百麗缺少能夠引領潮流的產品,來迎合年輕群體;一直以來,百麗都是一個管道公司,而非品牌公司。品牌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根據消費文化和人群需求而『形隨意動』,而管道是以產品銷售和收入為目標。百麗旗下的品牌,大多還是以正式鞋類為主,適合宴會、正式場合、或者對著裝要求比較嚴格的公司的通勤,這就錯過了運動鞋類的大市場。另外,公司鞋類雖然品種繁多,但特色明顯不足,很多追求獨特、小眾的年輕人已經不買帳。

2、電商平臺策略性失敗

百麗很早就創建了電商平臺“淘秀網”,後來百麗又成立優購網,並將“淘秀網”的資源全面移植到優購網中。應該說百麗算是較早發展電商業務的女鞋品牌了,但也僅是將電商品牌作為一個消化庫存的管道,並沒有將互聯網平臺放到一個戰略的高度,也沒有針對互聯網用戶群體的消費習慣來開發產品。

對於像百麗國際這樣以線下實體店為主的大企業,在做線上線下融合之時,往往會擔心線上的業務影響線下業務的增長,內部負責線上和線下的團隊之間也存在利益的矛盾,往往會導致組織瓦解,結果不樂觀。

3、新零售,人們逛街更多地為了體驗

現代大型零售購物中心,已經從商品零售轉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人們購物的過程更多地是一種體驗消費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為了買鞋。商業空間的塑造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跨界,餐廳、咖啡廳、服裝店、鞋類等各類空間更注重結合而塑造整體的體驗空間。單一的鞋類消費性的終端越來越缺少吸引力。

未來鞋類行業的線上銷售額會越來越大,而線下變成了體驗中心,線下會更多集成進服裝店等多元空間裡,比如優衣庫、ZARA等服飾店鋪裡。百麗這樣的單純鞋類終端會不合時宜。

4、新消費時代,圈層經濟崛起

所謂圈層經濟,更多地表現為性格、志趣相投一群人,圍繞一個品牌的話題在互動和消費,這個過程中,品牌是商家與消費者的合謀與互動,是品牌成就消費者,消費者成就品牌的過程。

這是一種全新的運營方式——社區商務方式,代表未來的行銷與品牌運營方式,但百麗終端冷冰冰的行銷方式顯然不合適。

該做的轉型還得做,如果不做,真正寒流來的時候就面臨死亡!

平均達到一半。百麗就是這樣控制著終端,從而控制了消費流量,消費者很難逃過他的控制。

3、通過資本市場運作擴大終端覆蓋

2007年百麗公司通過香港上市,當天募集資金100億人民幣,上市之後,百麗國際採用激進的並購戰略,收購了斐樂、妙麗、森達、美麗寶等多家鞋類品牌,並進一步擴充了百麗的零售連鎖能力。通過資本市場的低成本資金,百麗能夠迅速地放大自身的優勢。

高峰時期,百麗鞋業將近萬家零售終端,它是一個巨大的零售連鎖帝國。而今,英雄遲暮,一旦戰略不合時宜,公司遲早會衰落,對於鞋王,也面臨轉型。

1、產品不合時宜,缺少爆品

百麗缺少能夠引領潮流的產品,來迎合年輕群體;一直以來,百麗都是一個管道公司,而非品牌公司。品牌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根據消費文化和人群需求而『形隨意動』,而管道是以產品銷售和收入為目標。百麗旗下的品牌,大多還是以正式鞋類為主,適合宴會、正式場合、或者對著裝要求比較嚴格的公司的通勤,這就錯過了運動鞋類的大市場。另外,公司鞋類雖然品種繁多,但特色明顯不足,很多追求獨特、小眾的年輕人已經不買帳。

2、電商平臺策略性失敗

百麗很早就創建了電商平臺“淘秀網”,後來百麗又成立優購網,並將“淘秀網”的資源全面移植到優購網中。應該說百麗算是較早發展電商業務的女鞋品牌了,但也僅是將電商品牌作為一個消化庫存的管道,並沒有將互聯網平臺放到一個戰略的高度,也沒有針對互聯網用戶群體的消費習慣來開發產品。

對於像百麗國際這樣以線下實體店為主的大企業,在做線上線下融合之時,往往會擔心線上的業務影響線下業務的增長,內部負責線上和線下的團隊之間也存在利益的矛盾,往往會導致組織瓦解,結果不樂觀。

3、新零售,人們逛街更多地為了體驗

現代大型零售購物中心,已經從商品零售轉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人們購物的過程更多地是一種體驗消費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為了買鞋。商業空間的塑造變得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跨界,餐廳、咖啡廳、服裝店、鞋類等各類空間更注重結合而塑造整體的體驗空間。單一的鞋類消費性的終端越來越缺少吸引力。

未來鞋類行業的線上銷售額會越來越大,而線下變成了體驗中心,線下會更多集成進服裝店等多元空間裡,比如優衣庫、ZARA等服飾店鋪裡。百麗這樣的單純鞋類終端會不合時宜。

4、新消費時代,圈層經濟崛起

所謂圈層經濟,更多地表現為性格、志趣相投一群人,圍繞一個品牌的話題在互動和消費,這個過程中,品牌是商家與消費者的合謀與互動,是品牌成就消費者,消費者成就品牌的過程。

這是一種全新的運營方式——社區商務方式,代表未來的行銷與品牌運營方式,但百麗終端冷冰冰的行銷方式顯然不合適。

該做的轉型還得做,如果不做,真正寒流來的時候就面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