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天是太極宗師千歲大壽,馬雲對太極拳事件發話了

馬雲論太極

太極拳原本不是為了技擊而創造出來的,它是用拳來闡述太極哲學思想的一種運動。技擊只是太極拳中的一部分,絕不是全部。太極拳用拳術來體會陰陽變化,

虛實轉換,動靜結合,上下相隨,舍已從人。。。。真正的太極高手每次走架、推手和散打練拳就是在活動身體的同時,反復揣摩體驗太極哲學思想。

太極拳不是為了搏擊而生,但現代自由搏擊第一天就是為搏擊而生的。如果真的為了打鬥,自由搏擊確實進展速度來得快,效果明顯。但如果你希望50歲以後還能打,還有樂趣,那太極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一般來說50歲以後,練自由搏擊的人基本上只能坐在看臺上“遙想當年”了,

因為那時候的速度和力量已經不太行了,而太極講究柔性☆禁☆技☆禁☆巧,練到50歲以後也許正當壯年。

馬雲的中心思想是:太極是用拳來闡述太極哲學思想的一種運動。馬雲果然出手不凡有大家風範。說到太極宗師大家想到的是張三豐、楊露禪,其實真正的太極宗師是周敦頤。

太極宗師周敦頤

周敦頤(1017.5.5~1073)字茂叔,號濂溪,宋營道樓田堡(今湖南道縣)人,北宋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宋史·道學傳》載:“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說》、《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於天而性於人者,了若指掌。”其撰寫的《太極圖說》上至廟堂下至江湖,

皆被奉為太極圭臬。

《太極圖說》[作者]周敦頤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複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

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禁☆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大哉易也,斯之至矣。

徐曉冬

周敦頤發展的太極論成為太極拳的起源,闡明太極拳動與靜相互轉化的關係,是名副其實的太極宗師。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馬雲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格鬥術PK太極拳,在哲學面前神馬都是浮雲。有意思的是,但凡提起周敦頤大家想到的還不是《太極圖說》而是《愛蓮說》。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這四句成為千古名句,尤其出淤泥而不染和不蔓不枝意有所指,你覺得呢?

在哲學面前神馬都是浮雲。有意思的是,但凡提起周敦頤大家想到的還不是《太極圖說》而是《愛蓮說》。

《愛蓮說》[作者]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這四句成為千古名句,尤其出淤泥而不染和不蔓不枝意有所指,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