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於納粹德國的“坦克殺手”反坦克火箭筒,你需要瞭解的5個細節

在軍事歷史上,納粹德國的“坦克殺手”反坦克火箭筒名氣很大,這種反坦克武器往往在城市攻堅戰中常常一擊制敵,讓盟軍的坦克兵吃夠了苦頭,下面列舉5個關於“坦克殺手”的細節。

1.“坦克殺手”是基於美制火箭筒改進設計的

1943年,在北非作戰的德軍繳獲了一批美制反坦克火箭筒,隨後德國軍工專家對這種火箭筒做了改進。他們設計的新型彈頭具有更好的穿透能力,而且改進了點火方式。

2.“坦克殺手”易於生產而且價格相對低廉

由於製造工藝簡單,而且成本不高,因為德軍在二戰後期大約製造了30萬個各種型號的這種反坦克兵器,以及超過200萬枚火箭彈。

3.“坦克殺手”極易暴露目標

“坦克殺手”經常被德軍自己戲稱為“煙囪”,因為這種武器在發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煙霧,立即被盟軍的坦克和步兵發現。被避免被盟軍反擊,德軍通常在發射後趕緊換一個攻擊點。

4.“坦克殺手”很容易誤傷自己或者其他戰友

由於“坦克殺手”在發射時產生的高溫尾焰有一定毒性,因此在使用早期型號時,德軍往往需要佩戴防毒面具,身穿防護服,於是新型號就在發射管上安裝了一個擋板來解決這個問題。後來繼續改進的型號讓大部分燃料推進劑在發射管裡消耗掉,儘管如此,在這種反坦克火箭筒發射後,後方10米內的人仍然有可能被尾焰燒傷或毒害。

5.“坦克殺手”是近距離交戰的大殺器

“坦克殺手”需要較近距離使用,才能對坦克造成更有效的殺傷。在諾曼第地區,德軍經常在樹木茂密的地區設置路障,當盟軍坦克停車時就會遭到“坦克殺手”的致命打擊。而在城市攻堅戰中,德軍可以利用地形掩護,更為有效地使用這種武器。

為了抵禦這種威力強大的反坦克武器,盟軍往往需要在坦克車體上加裝沙袋以增強防護能力。

此外,在二戰中,德軍另有一種產量更大,操作簡單,便於攜帶,可以一次性使用,但射程很短的反坦克兵器“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