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科學家:1931年,機器品質控制與監控診斷專家屈梁生出生


他是我國機械故障診斷的著名“醫生”,在這個科學領域內“醫術高明”。他曾提出“診斷是以機械學和資訊理論為依託,多學科融合的技術,本質是模式識別”的學術思想,也是我國著名機械監測診斷領域的奠基人。他就是機器品質控制與監控診斷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屈梁生。

1931年3月17日,屈梁生出生於江蘇省常熟市。

1952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隨後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之後回到西安交通大學從事機械科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在80年代,偶然的一次機會,屈梁生在圖書館發現了介紹國外故障診斷的資料,他很有興趣並開始研究,從此他便鑽進這門科學中,把這個在國際上剛起步的學科引入了國內。

屈梁生在機械製造、力學、資訊科學、電腦、精密儀器等方面的研究造詣很高,

他長期從事製造工藝、品質控制等研究,擅長機器品質控制與機械故障診斷。作為學術帶頭人,他在機械製造重點學科領域內潛心研究,也是最早系統編寫和出版故障診斷論著的人。他堅持“機械故障的診斷需要有科學性,而不光靠經驗和直覺”這一理念,查閱資料、瞭解國內外動態、深入工廠考察。他吸收先進資訊融合技術、遺傳演算法和電腦類比等方法,從全息譜的角度詮釋轉子振動行為和不平衡狀態,
這就是由屈梁生首創的全息譜理論。這一成果在國內電力、冶金等領域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經濟效益。

屈梁生在科學研究上勇於創新,善於思考,把親身實踐進行總結與探索。他在上世紀80年代,就組織成立了國內第一個機械監測與診斷研究室。

出版3本專著及發佈240餘篇國內外學術論文。專家們將他的“機械故障診斷的理論和應用”、“全息譜分析技術”、“時頻分析方法在機械故障診斷與監測中的應用”等研究專案認為是“中國對世界診斷技術和信號處理技術的重大發展和貢獻”,他曾獲得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等多個獎項,並獲得多項發明專利。

屈梁生教授在科研、教學等方面碩果累累,

他畢生為設備診斷技術做出的成就不僅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更體現出他強烈的科學責任感。他在自述中曾描述的 “報國之心,矢志不渝”的心境,將隨著時代的洪流,激勵科學家們在機械診斷領域開拓更多新的可能。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