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科學家:1930年5月4日,泌尿外科學家郭應祿出生


作為醫者,他風雨無阻,長年堅持在臨床一線;作為研究人員,他首創俯臥位治療輸尿管結石,成為國內體外衝擊波碎石領域的開拓者;作為領路人,他更是不斷推動著我國泌尿外科領域的快速發展。他就是我國現代泌尿外科巨擘——郭應祿。

1930年5月4日,郭應祿在山西省定襄縣白村出生。自幼失學,直到13歲才開始上學。

上學後,郭應祿僅用8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別人12年的學習。1951年高考,郭應祿報考了父親的母校——北京大學醫學院醫學系。1956年北醫畢業時,優秀的郭應祿被留在了北大醫院,還幸運地被分在了吳階平擔任主任的系統外科。1959年,他成為吳階平院士最早培養的兩名研究生之一。自此以後,便開始了他的從醫生涯。

多年來,郭應祿以其不斷開拓和創新的工作為我國泌尿外科事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82年,他開始主持研製國內體外衝擊波碎石樣機,並于1984年成功將我國第一台體外衝擊碎石機用於臨床治療腎結石,並在20世紀80年代編寫了國內第一部有臨床應用價值的《腎移植》。1987年,在國內率先提出俯臥位治療輸尿管結石的新方法,得到國內同行的一致認可,並得到了迅速推廣。

除此之外,他還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經尿道手術、前列腺增生的熱療技術以及鐳射、支架等多項新技術,並于1991年主編了第一部《腔內泌尿外科學》,在國際上首先完整、科學地提出腔內泌尿外科的定義和內容。在1995年時,他又提出了腔內熱療3個溫度段地概念,澄清了國際上的模糊概念,提高了相關技術的療效和安全性。

在泌尿外科學術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同時,郭應祿也極其重視我國泌尿外科的發展。他多次建議實行專科會員制的學會工作,推動泌尿外科學會的建立;他積極奔走,促成了我國第一個泌尿外科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的創建。他帶領著全國所有泌尿外科醫生經過三十年的努力,終於在2010年實現了國內泌尿外科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目標。

雖然肩負著繁重的醫療、教學、科研、學術交流工作,

但他仍堅持每週出門診,做手術,組織疑難病例討論,在臨床第一線上總能見到他忙碌又穩健的身影。雖然年過八十,但身為院士的他一直堅稱:“我首先是從醫60年的醫務工作者,維護人民健康是我們的天職,凡是對維護人民健康有用的思路、理論、方法、技術我都視為大事,是必須要做好的工作。”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名家風採錄”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