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海科學家發現新的長非編碼RNA,或成腫瘤治療新靶點

因為不被表達成蛋白質,非編碼RNA(核糖核酸)被認為是人類細胞中的“暗物質”。

5月5日淩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Cell)雜誌發表了上海科學家、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

他們發現了一條新的長非編碼RNA,而它可能成為腫瘤靶向治療的新靶標。

該RNA被命名為SLERT。

研究人員發現,敲除SLERT,可以抑制小鼠體內腫瘤的生長速度。陳玲玲等人進一步研究發現,該過程與核糖體RNA(rRNA)的轉錄調控有關。

人類基因組測序計畫發現,

超過98%的轉錄基因組序列,均為非編碼RNA。作為細胞中的“暗物質”,非編碼RNA的功能大多神秘而不被人類知曉。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讓研究人員意識到,非編碼RNA在人類細胞生命活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調控功能。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被稱為長非編碼RNA。

陳玲玲研究員帶領的研究組關注這些長度超過200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該研究組致力於發現和鑒定新的長非編碼RNA,

並研究它們的具體功能。

核糖體RNA(rRNA)是人體細胞中含量最多的一類RNA分子。其轉錄的失調,與疾病發生密切相關。比如,rRNA轉錄不足,易導致骨髓衰竭性貧血;rRNA轉錄過多,則易引發多種癌症。

RNA聚合酶Ⅰ是一個巨大的分子機器。該分子機器轉錄出了核糖體RNA。

人體細胞中含有約400個拷貝核糖體RNA的基因,但僅有一半可以被轉錄。

陳玲玲等人研究認為,SLERT調控了RNA聚合酶Ⅰ的轉錄過程,從而最終影響了rRNA在細胞中的數量。該研究工作在陳玲玲研究員的指導下,主要由生化與細胞所博士研究生邢宇航、姚潤文和張楊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