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大機構罕見集體行動,金融監管風暴來襲?

金融監管部門決心表得很到位,行動能跟上麼?

作為中國金融監管核心部門的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在“五一”前後不約而同做了同一件事——開會學習。

國是直通車 儲倩 制

學什麼?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體學習上的重要講話。為什麼學?因為習近平在講話中定了調,“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

安全

之所以強調安全,是因為中國金融市場正不斷壯大,而越大就越不能亂。

改革開放將近40年來,

中國如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融大國,金融資產規模達到空前水準,部分指標位居世界前列。

截至目前,中國外匯儲備逾3萬億美元,世界最多;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接近232萬億元人民幣,世界第一;保險業總資產近16萬億元,趕超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保險市場;A股市值約52萬億元,上市公司超過3000家。一系列亮眼資料成為保證中國金融業穩定發展的殷實“家底”。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不過,隨著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多樣化,社會對資金需求日益加大,各類影子銀行業務迅速發展,加之衍生金融工具湧現,資本市場崛起,中國金融安全形勢已悄然發生變化。此外,國際金融市場水越來越深,美國貨幣政策調整的外溢效應愈加明顯,

金融危機陰影始終盤旋在各個經濟體頭頂。

在此背景下,不難理解為何中央對金融發展始終念念不忘。不管是此前提出的“防控資本泡沫”、“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還是如今將金融安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看出,決策層針對金融領域可能出現的問題已敲響警鐘,且預警級別層層升級。

中央念念不忘,監管部門自然要有所迴響。“三會”在各自召開的會議上均表明態度,

未來將從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高度開展各自領域工作,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危險

與安全對應的是危險。具體到金融領域,就是不斷積累的風險隱患。

在“三會”關於前述會議的新聞稿中,“風險”一詞不厭其煩地共出現了27次,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對此不敢怠慢。銀監會更放出話來,“堅決以管黨治黨的‘嚴緊硬’帶動改變金融監管的‘寬鬆軟’。

中新社記者 武俊傑 攝

追本溯源,金融風險抬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實體經濟發展面臨困局。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實體行業、企業經營狀況江河日下,金融系統也隨之面臨不良貸款上升、資產品質下降、壞賬增多等問題。更令人頭疼的是,一些佔據大量資源的“僵屍企業”扭曲了金融資源配置,從而催生市場亂象。

此外,發展迅速的金融業態與相對滯後的金融監管體系相矛盾亦是一大隱患。業內人士指出,在混業經營的大潮下,傳統分業監管格局留下了監管套利空間。單一監管主體的監管漏洞往往成為金融監管整體的短板,從而產生了全域性不良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便發出警告,從互聯網金融到外匯市場再到國際金融領域,新興金融科技、業態、業務交叉帶來的隱患正在不斷顯現。今年中國金融領域的風險點數量,及其廣度、深度、複雜性可能較以往更甚。

從歷史來看,中國金融業在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後,實現了長足發展。如今,中國要進一步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及時處置風險點、完善系統制度建設是個中關鍵。

畢竟,只有自己身板硬了,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風暴

金融監管部門決心表得很到位,行動能跟上麼?

事實上,今年以來,“一行三會”監管措施可謂層層加碼,連場金融“監管風暴”吹懵了不少心存僥倖的違規者。

一季度末,央行對銀行業展開了“史上最嚴”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向數年來不斷膨脹的“影子銀行”亮劍。據媒體報導,已有三家銀行因考核不達標被罰。業內人士預計此舉將造成今年理財、同業業務規模受較大影響,但長期而言有助於引導銀行業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降低系統性風險。

央行電閃雷鳴,銀監會則是驟雨狂下。郭樹清履新“滿月”之際,銀監會在數日內連發七文,涉及服務實體經濟、監管處罰機制改革、風險防控、防“三套利”、彌補監管短板等領域,可謂事無巨細。同時,配合以專項整治,力圖將十五字訣——“重服務、防風險、強協調、補短板、治亂象”落實到位。

亂象頻出的資本市場上更是罰單滿天飛,“沒一罰三”甚至“沒一罰五”等頂格處罰屢見不鮮。截至4月,證監會今年已開出超過30張罰單,涉及罰沒款逾50億元,更揪出了前發審委員馮小樹這只違規獲利2億多元的“內鬼”。

保險市場監管亦不遑多讓,在原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成為“一行三會”首個落馬的“一把手”後,保監會持續收緊監管,明確列出當前保險業九大重點風險領域,並部署了八個方面的專項整治工作,打擊保險市場的“失真”行為。

可以預見,連場風暴帶來的監管升級,將有利於金融市場恢復正常秩序,實現健康發展。從一些統計資料中能夠看到,目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已有所恢復。隨著強力監管持續擠壓金融體系內的套利空間,推動資金回流實體經濟,在中國宏觀經濟復蘇的同時,金融安全亦有望得到保障。

監管的籬笆一步步紮緊,但“毒瘤”也不一定長在外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對個別監管人員和公司高管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等非法行為,必須依法嚴厲懲處、以儆效尤。當針對監管者的監管同樣日趨完善,更多項俊波、馮小樹們料將無處可藏。

據瞭解,金融監管部門未來還有一系列“大招”將要使出,從嚴監管將成為常態。或許一段時間後回過頭看,“三會”此次不約而同召開學習會議,正是又一場風暴的開端。

作者:王恩博

編輯:儲倩

從而催生市場亂象。

此外,發展迅速的金融業態與相對滯後的金融監管體系相矛盾亦是一大隱患。業內人士指出,在混業經營的大潮下,傳統分業監管格局留下了監管套利空間。單一監管主體的監管漏洞往往成為金融監管整體的短板,從而產生了全域性不良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時便發出警告,從互聯網金融到外匯市場再到國際金融領域,新興金融科技、業態、業務交叉帶來的隱患正在不斷顯現。今年中國金融領域的風險點數量,及其廣度、深度、複雜性可能較以往更甚。

從歷史來看,中國金融業在成功抵禦了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後,實現了長足發展。如今,中國要進一步從金融大國邁向金融強國,及時處置風險點、完善系統制度建設是個中關鍵。

畢竟,只有自己身板硬了,才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風暴

金融監管部門決心表得很到位,行動能跟上麼?

事實上,今年以來,“一行三會”監管措施可謂層層加碼,連場金融“監管風暴”吹懵了不少心存僥倖的違規者。

一季度末,央行對銀行業展開了“史上最嚴”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向數年來不斷膨脹的“影子銀行”亮劍。據媒體報導,已有三家銀行因考核不達標被罰。業內人士預計此舉將造成今年理財、同業業務規模受較大影響,但長期而言有助於引導銀行業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降低系統性風險。

央行電閃雷鳴,銀監會則是驟雨狂下。郭樹清履新“滿月”之際,銀監會在數日內連發七文,涉及服務實體經濟、監管處罰機制改革、風險防控、防“三套利”、彌補監管短板等領域,可謂事無巨細。同時,配合以專項整治,力圖將十五字訣——“重服務、防風險、強協調、補短板、治亂象”落實到位。

亂象頻出的資本市場上更是罰單滿天飛,“沒一罰三”甚至“沒一罰五”等頂格處罰屢見不鮮。截至4月,證監會今年已開出超過30張罰單,涉及罰沒款逾50億元,更揪出了前發審委員馮小樹這只違規獲利2億多元的“內鬼”。

保險市場監管亦不遑多讓,在原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成為“一行三會”首個落馬的“一把手”後,保監會持續收緊監管,明確列出當前保險業九大重點風險領域,並部署了八個方面的專項整治工作,打擊保險市場的“失真”行為。

可以預見,連場風暴帶來的監管升級,將有利於金融市場恢復正常秩序,實現健康發展。從一些統計資料中能夠看到,目前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已有所恢復。隨著強力監管持續擠壓金融體系內的套利空間,推動資金回流實體經濟,在中國宏觀經濟復蘇的同時,金融安全亦有望得到保障。

監管的籬笆一步步紮緊,但“毒瘤”也不一定長在外面。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明確表示,對個別監管人員和公司高管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等非法行為,必須依法嚴厲懲處、以儆效尤。當針對監管者的監管同樣日趨完善,更多項俊波、馮小樹們料將無處可藏。

據瞭解,金融監管部門未來還有一系列“大招”將要使出,從嚴監管將成為常態。或許一段時間後回過頭看,“三會”此次不約而同召開學習會議,正是又一場風暴的開端。

作者:王恩博

編輯:儲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