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立夏時節,送你十二首最美的初夏詩詞|收藏

立夏與立春、立秋、立冬一樣都是季節標誌性詞語。立夏意味著炎炎夏日的開始,雷雨迎來陣陣鳴響。大地上一片鬱鬱蔥蔥,越往後拖延整個城市就像燒透了的磚窯,讓人透不過氣。

古人對立夏場景的描述頗有一番自己的獨特感觸。

那麼關於立夏的詩句有哪些呢?小編在此為您精選一些立夏詩詞大全吧。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閒居初夏午睡起

宋·楊萬里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首二句點明初夏季節,後二句表明夏日晝長,百無聊賴之意。

這首詩選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來表現初夏這一時令特點。詩人閒居鄉村,初夏午睡後,悠閒地看著兒童撲捉戲玩空中飄飛的柳絮,心情舒暢。詩中用“軟”字,表現出他的閒散的意態;“分”字也很傳神,意蘊深厚而不粘滯;尤其是“閑”字,不僅淋漓盡致地把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閒適和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表現出來,而且非常巧妙地呼應了詩題。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詩人觸物起興,用敏捷靈巧的手法,描繪充滿情趣的特定場景,

把大自然中的極平常的細小事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活潑自然,流轉圓活,風趣詼諧,通俗明快。且將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豔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客中初夏

宋·司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幽居初夏

宋·陸遊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歎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詩的前六句極寫幽靜的景色之美,顯示詩人怡然自得之樂,

讀詩至此,真令人以為此翁完全寄情物外,安於終老是鄉了。但結聯陡然一轉,長歎聲中,大書一個“老”字,頓興“萬物得時,吾生行休”之歎,古井中漾起微瀾,結出詩情蕩漾。原來,儘管萬物欣然,此翁卻心情衰減,老而易倦,倦而欲睡,睡醒則思茶。而一杯在手,忽然想到晚日舊交竟零落殆盡,無人共品茗談心,享湖山之樂,於是,一種寂寞之感,襲上心頭。四顧惘然,無人可訴說。

山中立夏用坐客韻

宋·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頷聯寫自然景色,同樣是詩人靜觀所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輞川之夏,百鳥飛鳴,詩人只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聯繫著它們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繪: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立夏

宋·方回

吾家正對紫陽山,南向宜添屋數間。

百歲十分已過八,只消無事守窮閑。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首句靜景,次句動景,三句放眼高遠,景物稍虛,卻寫出光明、溫暖和特殊的香氣——麥氣。結句寫另一景,綠陰幽草。此詩取景別致,感受獨特,成獨到意境。

早夏游平泉回

唐·白居易

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

肩輿頗平穩,澗路甚清涼。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嘗。

療饑兼解渴,一盞冷雲漿。

醜奴兒·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宋·辛棄疾

千峰雲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間。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閒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此詞寫大雨後的山光水色的傍晚景色,上片首寫起雲,次寫驟雨,再次寫放晴,是寫夏天山村的天氣變化;下片是作者設想在這裡生活的情景。全詞淺顯明快,恬淡清新,反映了作者退居上饒後,寄情山林的心情。文字秀麗、溫婉,深似李清照詞風。

有情懷的教育自媒體 ——鄭眼看教育

山中立夏用坐客韻

宋·文天祥

歸來泉石國,日月共溪翁。

夏氣重淵底,春光萬象中。

窮吟到雲黑,淡飲勝裙紅。

一陣弦聲好,人間解慍風。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頷聯寫自然景色,同樣是詩人靜觀所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輞川之夏,百鳥飛鳴,詩人只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聯繫著它們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繪: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立夏

宋·方回

吾家正對紫陽山,南向宜添屋數間。

百歲十分已過八,只消無事守窮閑。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樑茅屋有彎碕,流水濺濺度兩陂。

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首句靜景,次句動景,三句放眼高遠,景物稍虛,卻寫出光明、溫暖和特殊的香氣——麥氣。結句寫另一景,綠陰幽草。此詩取景別致,感受獨特,成獨到意境。

早夏游平泉回

唐·白居易

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

肩輿頗平穩,澗路甚清涼。

紫蕨行看采,青梅旋摘嘗。

療饑兼解渴,一盞冷雲漿。

醜奴兒·博山道中效李易安體

宋·辛棄疾

千峰雲起,驟雨一霎兒價。更遠樹斜陽,風景怎生圖畫。青旗賣酒,山那畔、別有人間。只消山水光中,無事過這一夏。

午醉醒時,松窗竹戶,萬千瀟灑。野鳥飛來,又是一般閒暇。卻怪白鷗,覷著人、欲下未下。舊盟都在,新來莫是,別有說話。

此詞寫大雨後的山光水色的傍晚景色,上片首寫起雲,次寫驟雨,再次寫放晴,是寫夏天山村的天氣變化;下片是作者設想在這裡生活的情景。全詞淺顯明快,恬淡清新,反映了作者退居上饒後,寄情山林的心情。文字秀麗、溫婉,深似李清照詞風。

有情懷的教育自媒體 ——鄭眼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