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彰德秋操:這是一次神奇的軍演,它改變了中國歷史進程

清新軍軍官與外軍軍官進行交流

世紀初的一個秋天,

兩支軍隊從相距遙遠的駐地分頭向中原某地進發。他們均採用火車進行遠端集結機動,利用電報電話進行指揮聯絡,並擁有騎兵、炮兵、步兵、工兵等多兵種合成力量。而當偵察騎兵互相發現對方後,立刻擺出戰鬥隊形進行攻擊,而新型炮兵、騎兵和步兵則協同作戰,衝鋒戰、遭遇戰、防守戰相繼打響。戰鬥持續了整整三天,兩軍依然戰得難解難分。

這並不是戰爭,也不是拍戲,

而是清帝國整訓的新式陸軍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實兵演習——彰德秋操。

看到日俄戰爭中機槍的巨大作用後,北洋陸軍立即進口裝備了梅可馨重機槍

所謂秋操,是中國古時在秋天檢閱軍隊的儀式。在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戰爭中,當時數量遠多於對方清軍連續潰敗,

使得清政府有了加強國防力量的緊迫感。雖然巨額的戰爭賠款導致財政極為拮据,但仍然抽出鉅資在全國範圍內編練新軍。經過幾年的編練,清政府自感取得了一定成效,就利用秋操的時機組織軍事演習。彰德秋操就是這麼一場頂級的規模軍事演習。按照安排,1908年10月,袁世凱的北洋陸軍和張之洞的湖北新軍之間在河南彰德、安陽地區進行實兵演習對抗。

在這次演習中,北洋陸軍參演總兵力為1個鎮(相當於現在師級編制)加1個混成協(相當於現在旅級編制),包括騎兵、炮兵、步兵、工兵、輜重兵等,共計約1.6萬人,由段祺瑞擔任總指揮。而湖北新軍的參演兵力也1.6萬餘人,由湖北第八鎮和河南新軍第二十九混成協編成,實際的總指揮官為黎元洪。整個軍演的總負責人為袁世凱。

表面上看,雙方兵力相仿,但由於編練方式不同,

實際上實力差別較大大。由朝廷直接撥款編練的北洋陸軍裝備很好,其士兵普遍裝備德制毛瑟步槍外,還配備了相當數量的梅可馨重機槍、麥德森輕機槍和克虜伯火炮。相比之下,湖北新軍則是由地方自行編練,裝備上遜色很多,士兵們大多數只有“漢陽造”國產步槍,火炮數量也嚴重不足。

湖北新軍裝備的小口徑野炮

不過,這些裝備的差距並不影響演習的進程。以德國等西方國家的軍事演習思想為指導,在袁世凱精心地策劃下,演習進行地轟轟烈烈。兩軍很快投入到激烈的對抗之中。這就是本文最前所展現的那一幕。應該說,採取了近代新式訓練法後,新軍的戰鬥力都比舊時的八旗綠營有了質的提升,基本達到近代化軍隊的標準。“戰場”上,硝煙滾滾、殺聲陣陣,煞是好看。

新軍已經普遍採取沙盤作業進行指揮推演

單純從軍事上講,這次演習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參演總兵力達33958人,戰馬2743匹,接濟車、彈藥車898輛,部隊運動區域2000餘裡,戰線長40餘裡,在中國近代軍事史創造了相當多的第一,也受到了世界各國和國內觀摩代表的一致好評,基本達到了清政府檢驗編練新軍的戰鬥力,對外弘揚皇威國威的目的。但令其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看似空前成功的軍演僅僅幾年後,大清政府卻被推翻了。而究其原因,與這場軍演竟有不小的關係,令人回味。

參演湖北新軍的官兵在幾年後就發動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清政府的第一槍

新軍的成功吸引了大批知識青年參軍入伍,成為推翻腐朽封建王朝的基幹力量。“好男不當兵”是中國封建時代的古訓。其原因在於,封建王朝裡軍隊素質紀律極差,“兵過如簪”“兵匪一家”幾乎是中國老百姓心中對軍人的特定印象。但彰德秋操這樣的近代軍事演習極大顛覆了國人對軍隊的印象。這些形象較好、武器先進並且還有較好紀律的新式軍隊,贏得了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普遍的好感和安全感。這種感覺是綠營八旗遠遠不能帶給的。以湖北新軍為例,彰德軍演後,就有了大量“實能識字寫字,並能略通文理之人”熱情地參軍入伍,這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第一次出現的。湖南新軍甚至吸引到了毛澤東這樣的優秀青年參軍。而這樣的年青人一旦掌握了新式武器和新式軍事思想,就立刻會對滿清落後封建制度產生反感,並傾向孫中山所宣揚的共和革命理念。比較有標誌性的例子就是,在大清王朝被奉為神聖的辮子最早就是新軍官兵中自發開始剪掉的。而彰德秋操僅僅結束五年後,那支曾經參加演習並被清政府勒令表揚的湖北新軍就已經完成成為了一支革命力量,舉行了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滿清統治的第一槍。

袁世凱是北洋新軍的主要創立者

新軍的成功也加劇清政府中滿漢民族矛盾,使其統治基礎加速瓦解。清王朝統治整個中國的基礎,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漢族地主階級的合作,比如,曾經一度威脅清政權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被漢族地主階級左宗棠、李鴻章等平息下去的。但是,腐朽的清政府卻始終不能正視漢族地主階級的巨大力量,始終對其抱有敵意和戒心。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成功後,滿清貴族甚至寧願這支海軍覆滅也不願漢族軍事力量因此做大做強。彰德秋操的成功後,當慈禧看到袁世凱等漢族官兵在軍隊的聲望較高,就立刻採取措施進行打壓。秋操結束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袁世凱的軍權就被剝奪而後被迫回鄉“養病”,改由滿清貴族鐵良掌握新軍。這種做法引起了清政府中漢族官員的極大恐慌,而北洋陸軍中漢族軍官群體更是極度不滿。等到慈禧死後,這支中國當時最強大武裝力量就立刻擺脫了清政府的控制。武昌起義發生後,清政府完全調動不了北洋陸軍,最後只得在袁世凱和北洋軍的逼迫下宣佈退位。

當然,當歷史行進到此時的時候,其實封建王朝的天數早已註定。而彰德軍演只不過是這個歷史大潮中一個小小加速器而已。不過,這一軍演之所以值得歷史銘記,還是因為這是中國精英最為集中的一個軍演,可謂是空前絕後。除了前面提及的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民國第一任大總統、第二任大總統、第二任總理外,還有馮國璋、徐世昌、曹錕三個總統,其餘的如部長、總長、督軍更是數不勝數。甚至在軍演還是普通官兵的馮玉祥、蔡鍔、蔣百里後來也是叱吒風雲級的人物。在其後幾十年的時間裡,這些人陸續走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他們或復辟帝制,或維護共和,或二次革命,或參加北伐……出演了一場場精彩的歷史大劇。

“戰場”上,硝煙滾滾、殺聲陣陣,煞是好看。

新軍已經普遍採取沙盤作業進行指揮推演

單純從軍事上講,這次演習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其參演總兵力達33958人,戰馬2743匹,接濟車、彈藥車898輛,部隊運動區域2000餘裡,戰線長40餘裡,在中國近代軍事史創造了相當多的第一,也受到了世界各國和國內觀摩代表的一致好評,基本達到了清政府檢驗編練新軍的戰鬥力,對外弘揚皇威國威的目的。但令其萬萬沒想到的是,在這看似空前成功的軍演僅僅幾年後,大清政府卻被推翻了。而究其原因,與這場軍演竟有不小的關係,令人回味。

參演湖北新軍的官兵在幾年後就發動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清政府的第一槍

新軍的成功吸引了大批知識青年參軍入伍,成為推翻腐朽封建王朝的基幹力量。“好男不當兵”是中國封建時代的古訓。其原因在於,封建王朝裡軍隊素質紀律極差,“兵過如簪”“兵匪一家”幾乎是中國老百姓心中對軍人的特定印象。但彰德秋操這樣的近代軍事演習極大顛覆了國人對軍隊的印象。這些形象較好、武器先進並且還有較好紀律的新式軍隊,贏得了人們特別是青年人普遍的好感和安全感。這種感覺是綠營八旗遠遠不能帶給的。以湖北新軍為例,彰德軍演後,就有了大量“實能識字寫字,並能略通文理之人”熱情地參軍入伍,這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是第一次出現的。湖南新軍甚至吸引到了毛澤東這樣的優秀青年參軍。而這樣的年青人一旦掌握了新式武器和新式軍事思想,就立刻會對滿清落後封建制度產生反感,並傾向孫中山所宣揚的共和革命理念。比較有標誌性的例子就是,在大清王朝被奉為神聖的辮子最早就是新軍官兵中自發開始剪掉的。而彰德秋操僅僅結束五年後,那支曾經參加演習並被清政府勒令表揚的湖北新軍就已經完成成為了一支革命力量,舉行了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滿清統治的第一槍。

袁世凱是北洋新軍的主要創立者

新軍的成功也加劇清政府中滿漢民族矛盾,使其統治基礎加速瓦解。清王朝統治整個中國的基礎,實際上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漢族地主階級的合作,比如,曾經一度威脅清政權的太平天國運動就是被漢族地主階級左宗棠、李鴻章等平息下去的。但是,腐朽的清政府卻始終不能正視漢族地主階級的巨大力量,始終對其抱有敵意和戒心。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成功後,滿清貴族甚至寧願這支海軍覆滅也不願漢族軍事力量因此做大做強。彰德秋操的成功後,當慈禧看到袁世凱等漢族官兵在軍隊的聲望較高,就立刻採取措施進行打壓。秋操結束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袁世凱的軍權就被剝奪而後被迫回鄉“養病”,改由滿清貴族鐵良掌握新軍。這種做法引起了清政府中漢族官員的極大恐慌,而北洋陸軍中漢族軍官群體更是極度不滿。等到慈禧死後,這支中國當時最強大武裝力量就立刻擺脫了清政府的控制。武昌起義發生後,清政府完全調動不了北洋陸軍,最後只得在袁世凱和北洋軍的逼迫下宣佈退位。

當然,當歷史行進到此時的時候,其實封建王朝的天數早已註定。而彰德軍演只不過是這個歷史大潮中一個小小加速器而已。不過,這一軍演之所以值得歷史銘記,還是因為這是中國精英最為集中的一個軍演,可謂是空前絕後。除了前面提及的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民國第一任大總統、第二任大總統、第二任總理外,還有馮國璋、徐世昌、曹錕三個總統,其餘的如部長、總長、督軍更是數不勝數。甚至在軍演還是普通官兵的馮玉祥、蔡鍔、蔣百里後來也是叱吒風雲級的人物。在其後幾十年的時間裡,這些人陸續走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他們或復辟帝制,或維護共和,或二次革命,或參加北伐……出演了一場場精彩的歷史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