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視頻 |《尋找時間的人》:時間其實從未消失

核心提示:有首詩叫從前慢,這部小說是說,那個世界慢。慢是因為有音樂、懂生活。而覺得時間不夠用的這個世界,音樂與生活樂趣都很匱乏。

時間如此看不見摸不著,講一個關於時間的故事,

並不容易,但把一個故事講圓,大概也不容易。故事有些奇思妙想,大意是說,大家所在的世界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個人都過得很匆忙,都不知道時間去哪兒了,結果有個孩子,無意中穿越了一堵牆,牆那邊的世界,時間卻是永恆的,而且牆上有個洞,時間是從這個世界流到了那個世界,結果導致一個世界時間很多,一個世界時間不夠用,最後那個孩子把洞堵上了,
時間就又夠用了。

有首詩叫從前慢,這部小說是說,那個世界慢。慢是因為有音樂、懂生活。而覺得時間不夠用的這個世界,音樂與生活樂趣都很匱乏。小說對愛爾蘭風景與音樂有很多描寫,對時間也有很多描寫,有些句子,讀起來還挺有道理,想想這是十幾年前的作品,

那時對於時間的感歎,在今天也是一樣適用。

書裡講到音樂、親情的部分,也有打動人的地方。只不過故事有些地方難以自圓其說,還是會令讀者小抓狂。比如,那個世界裡的“父親的父親”到底是誰?再比如,音樂和時間的關係從一開始就被作者定義,整部作品像是在做一個自設定議題的論證,反而有點無趣。還有,裡面人物雖多,但頗有疏忽來去的感覺——可能“探究到底”的態度並不適合讀這本書,

有些地方,真有些“意識流”。尤其有些關於時間的話,雖然不錯,但出現得很突然,突然到仿佛是一個人在你面前走著走著,突然一個轉身,開始跟你講道理——所謂畫風突變,有些跳戲。

作品第一次出版是在2005年,得了很多獎,2008年被引進到國內,出版了一次,到今年,2017年,另外一家出版公司又出版了一次。英文的書名是《The new policeman》,但中文譯名比較討巧,《尋找時間的人》。

17年的這版,翻譯的文風有很大不同,書名卻沿用了舊的,大約因為“時間”這個詞比較容易引起人們注意。兩個版本我都看了,相比之下,2017這個新版本閱讀體驗會好一些,翻譯的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看看新聞Knews作者:何婕 攝像:呂心泉 編輯:陳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