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考基層職位成“雞肋”,拿什麼增加吸引力?

日前,2017年國考補錄進入報名階段,調劑涉及2377個空缺職位,

共計補錄4127人,規模為近三年來最大。從職位層級來說,縣(區)級及以下職位占比超過九成。

曾經讓人豔羨的國考,竟然出現數量如此之多的補錄,著實令人唏噓。從基層職位“鮮有人問津”之中,亦可見其已經成為很多大學生眼中的“雞肋”。的確,基層公務員,特別是鄉鎮公務員,晉升之路一般比較困難,再加上工作環境、收入水準等客觀因素,吸引力確實有限,應屆生不願意報考也是人之常情。

畢竟,對於絕大多數的年輕人來說,下基層並不是一個體面高薪的工作。

那麼基層究竟該拿什麼吸引人才?筆者認為,除了大力宣導投身基層、紮根基層的遠大眼光和奉獻情懷之外,更需要不斷從體制機制上下功夫。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政策上給予積極支援,生活上提供完善保障。好比那句老話,想讓馬兒跑,就得給馬兒吃草,還得喂飽營養好,這樣才能讓年輕人下得去、留得住。

同時還應完善人才培養、晉升、激勵等方方面面的制度,把基層打造成一個流動的,充滿朝氣、希望和機會的地方。

一方面通過制度化的措施,化解基層公務員面臨的諸多壓力和困擾,另一方面強調制度的靈活性,改良業績評估制度和考核制度,用活加薪政策,並向偏遠地區傾斜,使基層公務員待遇與業績成正比。這樣的基層,或許就不會再受冷遇,

而成為青年人才實現人生價值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