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繪畫中延續女性書畫家的風采

1934年,中國女子書畫會成立於上海,這是中國第一個女子美術社團。上世紀40年代末,畫會停止活動。2015年底,在數位上海中青年女性畫家的努力下,畫會在上海複建,目前已有130余名新會員。

5月5日至7日,歷時近兩年的籌備,中國女子書畫會新生代會員書畫作品巡展亮相上海圖書館,以慶祝83年前畫會的誕生。展覽展出新會員的書法、油畫、國畫及版畫作品90餘件,上海為全球巡展首發站。

中國女子書畫會成立之時,凝聚了一批在上世紀30、40年代頗有影響力的女性書畫家,

何香凝、陸小曼、潘玉良、唐冠玉等均是畫會成員。另外,畫會也曾編輯出版《中國女子書畫》特刊4期,舉辦畫展十餘屆,並將會員發展至200餘人。“畫會是中國近代美術史上組建最早、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女性書畫家組織。我們希望能把女性書畫家的精神延續下去,展現女性繪畫的風采。”重建發起人之一、中國女子書畫會代理秘書長盧增賢說。
展廳裡,她的國畫作品以孔雀展翅為主體,點綴著盛開的白玉蘭花,畫面右上方紅日高懸,寓意著在上海成立的女子書畫會將欣欣向榮。

女子書畫會誕生到現在已經83年,原先的老會員幾乎都已經過世。複建的畫會一方面吸納新會員,另一方面積極聯絡老會員後裔,

收集相關畫作及史料。“老會員的資料大多散落在民間,有些在後人那裡收藏著,有些在書畫史研究專家處。我們一邊辦展,一邊告訴大家,畫會複建了,希望老會員後人能主動和我們聯絡。” 中國女子書畫會執行董事張國梁介紹,未來將選址上海郊區,按照原會址外貌風格,建立中國女子書畫會美術館,“利用專門的場所呈放老會員的資料,同時也能展出新生代會員的作品。

1935年,浙江永嘉(今溫州)魯氏姑侄外孫女一門三代六位女畫人魯文、魯蘋、魯藻、魯芹、魯茱、林眉一同加入中國女子書畫會,並攜畫作參加書畫會畫展,傳為一時佳話。“書畫是中國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小時候就知道外婆會畫畫,也辦過畫展,

這次女子書畫會能重新復會,很令人高興。”書畫家魯蘋的外孫女陳長樂說。為了畫會的重建,她與妹妹陳芳查了許多歷史資料,才發現祖輩魯蘋、魯文、魯藻有4幅畫作珍藏於溫州博物館。配合展覽所出版的畫冊,將這4幅畫收錄其中。陳長樂說,自己學理科,沒有遺傳外婆的繪畫天賦,但妹妹陳芳工作之餘喜歡作畫,現已成為女子書畫會的新成員。此次展覽,陳芳所繪的魯蘋素描人像也一併展出。老會員鮑亞暉師從王一亭、樊少雲,擅花鳥、山水、人物;其後人特意送來家中所藏的四幅國畫作品,與新會員的新作一起展出。

目前中國女子書畫會的130餘名中青年女性畫家成員,分別來自大陸、臺灣、香港、美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及地區。“90後”畫家昌從蘭目前就讀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她的國畫作品《存在與時間》以靜置於桌上的四葉草和時鐘為意象,恬淡優雅。臺灣畫家葉君萍有兩幅作品參展,一幅為木棉花,一幅為牡丹花,“我住在東海大學,每天出門都能看到木棉花,它代表著熱情和活力;而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雍容大氣,我想把心中最美的花獻給上海的觀眾。”也有市民循著熱鬧而來。年過八旬的沈阿姨和李阿姨是長寧區新華街道的居民,兩人一同在老年大學學畫,是各畫展的常客,“一有畫展我們就結伴來看,學習畫家怎麼畫。”沈阿姨說。

據悉,上海的展覽結束後,畫展還將去北京、香港等地進行巡展。

編輯郵箱:ljnjf@163.com
文/張熠

老會員鮑亞暉師從王一亭、樊少雲,擅花鳥、山水、人物;其後人特意送來家中所藏的四幅國畫作品,與新會員的新作一起展出。

目前中國女子書畫會的130餘名中青年女性畫家成員,分別來自大陸、臺灣、香港、美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及地區。“90後”畫家昌從蘭目前就讀於上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她的國畫作品《存在與時間》以靜置於桌上的四葉草和時鐘為意象,恬淡優雅。臺灣畫家葉君萍有兩幅作品參展,一幅為木棉花,一幅為牡丹花,“我住在東海大學,每天出門都能看到木棉花,它代表著熱情和活力;而牡丹是中國的國花,雍容大氣,我想把心中最美的花獻給上海的觀眾。”也有市民循著熱鬧而來。年過八旬的沈阿姨和李阿姨是長寧區新華街道的居民,兩人一同在老年大學學畫,是各畫展的常客,“一有畫展我們就結伴來看,學習畫家怎麼畫。”沈阿姨說。

據悉,上海的展覽結束後,畫展還將去北京、香港等地進行巡展。

編輯郵箱:ljnjf@163.com
文/張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