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

借我一個暮年

借我碎片

借我瞻前與顧後

借我執拗如少年

借我後天長成的先天

借我變如不曾改變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預知的臉

借我悲愴的磊落

借我溫軟的魯莽和玩笑的莊嚴

借我最初與最終的不敢

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見

借我一場秋啊

可你說這已是冬天

這是樊小純寫給木心的《借我》,

並非解讀,只是又讀時的胡思亂想。

為何是借?

是未曾擁有過,還是已然失去了的?

是因為自己做不到的,抑或道理知曉沒有勇氣的,借來,要這些,然而是否還是要還?

還是如同金庸的《白馬嘯西風》結尾處最後一句話那樣,“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歡”。

需要時,借來用用,倒是都是極好的,可偏偏不是大爺我本色,只是拿來用用。

1,

既然都開口要了,為何是要借一個暮年?

不是要青春正好,不是要白馬少年?

或者向康熙那樣無恥,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暮年,世間事見的也多,流光華彩都經過,要那智慧和滄桑之後的分明嗎?

2,

要借碎片。

不求全,不要整,不要那麼多,只要一點點。

會不會是回憶的橫斷面,還是在故事結束之前的就已經圓滿。

如同失去了東西,要拿回來的小馬哥,臨起身赴死之前。

3,

要借瞻前顧後,治得一定是太過有勇氣的病吧,要借來娘唧一點,

執拗如少年,總算道出了歸來仍是少年的扯淡。

世間定力,有一種是少年人的堅持和堅信,甚至去相信能和一個不可能在一起的人在一起,相信一生一世,相信蒼天有眼,相信此事不難,相信公道人心。

4,

後天長成的先天,這是好東西。

以我當下心神念力,去教化自己的先天,如同以當下心智注入少年時的身體。

變如不曾改變,在現實生活裡的實操,除了借,就得是失憶了,像把鐘錶回撥,倒帶回一個節點。

5,

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世間以佛道儒書法繪畫裝點門面裝逼修道的那麼多,

其實大可以省省了。

素淡的世故,妙人;明白的愚,也是妙人,比成仙成佛在我看來還好。

不世故,不好,世故,也不好,唯有素淡的世故,在狂、彪悍、迂腐、老於世故油滑之間,畫了個圈,留了處舒爽地。

太明白了,無情無味,戀愛都談不下去,太愚了等同於蠢,明白在前,執著在後,那些別人稱道的千般好,你可以偏偏不喜歡,那些世人眼裡的垃圾貨,我願獨自視若珍寶。

世間最懂人,莫過於甘心情願,楊康是個混蛋,但沒有穆念慈,世間就少了楊過和小龍女。

6,

可預知的臉,一個人焉?還是一群人?

大概是一個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約炮容易真愛難求,最難的不是千軍萬馬和萬花叢中,而往往是屬於一個人的臉。

可預知,非空等,勉強求,我就這逼樣,但我知道你回來。

7,

悲愴的磊落何其難哉!

青史無名的英雄,以身殉國的志士,守磊落而領悲愴。

《大宅門》裡三爺最後替白景琦去做日偽醫藥行業會長,一生混球一事翻轉。

台下人人罵為漢奸,臺上的三爺吃著大煙膏子就著洋酒,痛駡日偽,勸行業人士雖死不做漢奸,用一己之命解了白景琦的困境,也道出了中華鐵血男兒之豪邁。

磊落矣,悲愴哉。

8,

溫軟的魯莽,那是可愛;玩笑的莊嚴,那是不裝不慫不俗,亦莊亦諧,亦莊亦邪。

李雲龍養傷出院之時帶走護士之花田雨之事,溫軟之魯莽是也。

甚至花錢雇趙本山在樓下大喊“安紅,俺想你”的姜文,也算是的,也是玩笑的莊嚴。

9,

最初與最終的不敢。

一開始不敢,然蠢蠢欲動,起心動念,林林總總,最終還是不敢。

這句子寫的很妙。

最初的不敢,是承認起心動念的不敢,是情感和理智的初戰。

不想,何來不敢,未曾拿起,何談放下。

而最終的不敢,沉舟側畔千帆過,心裡癢癢的一萬隻螞蟻已經挨個捏死了。

10,

不言而喻的不見。

我料青山皆嫵媚,料青山觀我是流氓。

不言而喻,就是此間多少言多少事多少心事,盡在其間。

因為此間事,你知我知,故不見。

11,

借我一場秋啊,可你說這已是冬天。

以上全白費,說啥也晚了。

12,

所以,以上全部都是錯的,很可能是錯的,但因為所觀生出的所想沒有錯,看到的即使是定論,生出的悲喜才是你自己。

也許這僅僅就是一首可以一句一句玩味,但其實是連貫的一首情詩,一個愛情故事。

一切已經經歷,一切已經過去,選擇正確與否,都不再重要,已是暮年,更複何求。

那些記憶的碎片還在,沒有被記憶抹去,沒有變質,至少其中仍有很多美好的回念。

假若沒那麼決絕就好了,假若沒那麼衝動就好了,兼前顧後的多想想,其實一切還有轉機的。

應該堅持和堅信的,像一個執拗的少年一般,就死磕到底。

先天的野蠻生長造就的自己,要是有後天那麼多的歷練和自省該多好。

這樣,看起來不斷變化的容顏和心智,其實一直都是自己,並非偏離,並未走遠。

既懂得世故,不是傻傻的以幼稚為真誠,也知道素淡一些處之,也許一切就會更融洽,一切都可以打理的更好。

然後肯定執著,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卻甘心為之。

或者等我明白了這些,你才出現,而一切都已預知,就是你了。

那時候我就懂得犧牲和成全,也有勇氣有技巧的主動些,哪怕魯莽了一點,又不會把人逼的太緊,懂得用玩笑去承諾。

也許一切都是一場錯誤,最初的猶疑和最後的不敢,也許可以化解過程中一切的不好。

不再見面,不再相見,已然不言而喻,我們都是知道的。

或者,哪怕借我那一場有你的秋天也好。

但是,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

在這個深遠的冬季裡。

13,

或者,以上說的每一句話徹底都是錯的。

這正好是第十三段,留給你裝13.

楊康是個混蛋,但沒有穆念慈,世間就少了楊過和小龍女。

6,

可預知的臉,一個人焉?還是一群人?

大概是一個人,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約炮容易真愛難求,最難的不是千軍萬馬和萬花叢中,而往往是屬於一個人的臉。

可預知,非空等,勉強求,我就這逼樣,但我知道你回來。

7,

悲愴的磊落何其難哉!

青史無名的英雄,以身殉國的志士,守磊落而領悲愴。

《大宅門》裡三爺最後替白景琦去做日偽醫藥行業會長,一生混球一事翻轉。

台下人人罵為漢奸,臺上的三爺吃著大煙膏子就著洋酒,痛駡日偽,勸行業人士雖死不做漢奸,用一己之命解了白景琦的困境,也道出了中華鐵血男兒之豪邁。

磊落矣,悲愴哉。

8,

溫軟的魯莽,那是可愛;玩笑的莊嚴,那是不裝不慫不俗,亦莊亦諧,亦莊亦邪。

李雲龍養傷出院之時帶走護士之花田雨之事,溫軟之魯莽是也。

甚至花錢雇趙本山在樓下大喊“安紅,俺想你”的姜文,也算是的,也是玩笑的莊嚴。

9,

最初與最終的不敢。

一開始不敢,然蠢蠢欲動,起心動念,林林總總,最終還是不敢。

這句子寫的很妙。

最初的不敢,是承認起心動念的不敢,是情感和理智的初戰。

不想,何來不敢,未曾拿起,何談放下。

而最終的不敢,沉舟側畔千帆過,心裡癢癢的一萬隻螞蟻已經挨個捏死了。

10,

不言而喻的不見。

我料青山皆嫵媚,料青山觀我是流氓。

不言而喻,就是此間多少言多少事多少心事,盡在其間。

因為此間事,你知我知,故不見。

11,

借我一場秋啊,可你說這已是冬天。

以上全白費,說啥也晚了。

12,

所以,以上全部都是錯的,很可能是錯的,但因為所觀生出的所想沒有錯,看到的即使是定論,生出的悲喜才是你自己。

也許這僅僅就是一首可以一句一句玩味,但其實是連貫的一首情詩,一個愛情故事。

一切已經經歷,一切已經過去,選擇正確與否,都不再重要,已是暮年,更複何求。

那些記憶的碎片還在,沒有被記憶抹去,沒有變質,至少其中仍有很多美好的回念。

假若沒那麼決絕就好了,假若沒那麼衝動就好了,兼前顧後的多想想,其實一切還有轉機的。

應該堅持和堅信的,像一個執拗的少年一般,就死磕到底。

先天的野蠻生長造就的自己,要是有後天那麼多的歷練和自省該多好。

這樣,看起來不斷變化的容顏和心智,其實一直都是自己,並非偏離,並未走遠。

既懂得世故,不是傻傻的以幼稚為真誠,也知道素淡一些處之,也許一切就會更融洽,一切都可以打理的更好。

然後肯定執著,明白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卻甘心為之。

或者等我明白了這些,你才出現,而一切都已預知,就是你了。

那時候我就懂得犧牲和成全,也有勇氣有技巧的主動些,哪怕魯莽了一點,又不會把人逼的太緊,懂得用玩笑去承諾。

也許一切都是一場錯誤,最初的猶疑和最後的不敢,也許可以化解過程中一切的不好。

不再見面,不再相見,已然不言而喻,我們都是知道的。

或者,哪怕借我那一場有你的秋天也好。

但是,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

在這個深遠的冬季裡。

13,

或者,以上說的每一句話徹底都是錯的。

這正好是第十三段,留給你裝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