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創世夥伴資本周煒:經濟發展週期性決定了知識付費在此時爆發|WISE x 知識新經濟峰會

隨著知乎、喜馬拉雅、得到以及開氪等付費知識平臺相繼出現,2016年也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這股浪潮的背後,是投資機構在持續加注,為行業發展提供持續的支撐力。

36氪將知識新經濟的範圍界定為新興線上教育和知識付費產業,

基於這樣的界定,36氪篩選74家創業公司,和站在背後的一百多家投資機構,通過多維度的計算評選出了《中國知識新經濟投資機構十強榜單》(榜單詳情請點擊這裡)。

在5月6日36氪主辦的WISE x 知識新經濟峰會上,36氪邀請到創世夥伴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周煒,從投資人的視角來分享他對於知識付費的看法。

以下是36氪根據周煒的現場演講實錄整理的分享,

ENJOY IT~

我是創世夥伴資本創始合夥人周煒,剛才看到《中國知識新經濟投資機構十強榜單》,我們心裡也想,如果是個人排名,我們應該也在裡面。

我們之前在內容方面的佈局非常廣,我們在文字領域投資了中文線上,圖片領域我們佈局投了花瓣網,中文線上已經上市。

喜馬拉雅我們是A輪的投資人,一下科技我們是其中重要的機構投資者,還有亞洲創新集團,

就是碰碰,現在它在做海外直播。現在在中東地區的安卓免費排行榜裡面,前十名公司有九個公司是中國公司,其中第四名是我們投的碰碰,他們在海外的直播做的非常的成功。此外我們還投資了秒拍,在所有的項目裡,除了秒拍,其他的都是A輪進入。

為什麼我們看好內容?

這主要是基於是非常清晰的認識,內容和知識,在不同社會階段的地位具有週期性。

從投資和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

所謂的風口,是當一個環境它具備一定條件之後,一件事情會從量變到品質。一開始這個變化是非常細微的,感覺不到。突然間,所有的要素結合以後,大家就會看到這件事情突然爆發了。

我們作為投資人做的事情,就是它爆發之前做好預測。

從古代到現在,從歐洲從希臘文明到文藝復興,到中國的歷朝歷代,都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當一個國家或者文明極速擴張的時候,

文化並不彰顯,或者說,文化並不特別有價值。歐洲在羅馬時代的鼎盛和擴張時期,是沒有太多的文化內容讓大家去懷念的。等當它的擴張開始停滯,社會出現很多問題,羅馬時代出現很多流傳作品。

中國也可以看到很多例子。比如我們引以為豪的漢朝,初期沒有太多文化的東西,大家歌頌的、詩人寫的,都是將軍如何在邊塞打仗,而不是去歌頌這些風花雪月的事情。

到了唐朝初年也是一樣,在擴張基本穩定下來以後,社會進入到一個鼎盛,所謂的胡人來中國的時候,唐詩開始發展,那是中國最鼎盛的時期。

互聯網從2000年到2007年發展了很長時間,基礎設施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內容就變得值錢了。

這是從過去的規律得出的經驗,經濟發展已經過了很多年以後,很多人開始注重享受。這時候,很多人會覺得,經濟發展、社會發展進步停滯或者放慢,或者大家覺得,有些人過的生活是那麼的,沒有上進心了,此時才真正有人會靜下來思考、協作、傳播知識或者傳播哲學或者傳播文化。

所以,基於這個認知,我們那時候在內容方面進行投資。

同樣的道理,無線互聯網發展很多年,大家看到加上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增長又進入到一個階段。基礎設施全都準備好了,這個時候內容就會變得很值錢。

這樣一個趨勢,從易到難,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軌跡。

現在我們處於一個調整期,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他們有新的行為方式時,這種思維這種文化和內容的沉澱和爆發,構成內容經濟大的環境。

為什麼我們覺得現在是一個好時間?

可能從我們和我們的上一代來看,會覺得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過於注重享受。年輕90後很多時候跟他們沒有辦法對話,因為我跟他們講如何努力,將來有多大成就?他想的是,如果不享受這個工作,我今天就辭職,所以對話起來不太一樣。

舉個例子。美國在70年代,我經常用這個提醒自己,不要看扁了年輕人,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它,因為70年代的美國也曾經被稱之為跨掉的一代,吸大麻、濫交,結果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大神級的人物都是那個時候出來的,約伯斯,所以是沒有跨掉的一代。

年輕一代的行為變遷,激發內容大爆炸。

我們看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曲線圖,用統計和概率的角度看。任何時候一代人過一段時間以後,他的下一代沒有接上來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方式沒有巨大變化的時候,內容會逐漸變得很貧乏。

我經常跟我太太辯論,讓孩子學英文還是中文?我覺得是英文而不是中文,不是不愛國,而且仔細想想我們看看過去幾十年,除了古代的書以外看不了,過去三十年我們到底看多少本,讓我們看了以後覺得特別有收益的書?很少,我們看了以後特別有收穫的內容,很多都是英文翻譯過來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現在居於統治地位的這一代人,50後到70後沒有創造太多有價值的內容。現在90後開始爆發,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看事情的角度,和我們以及再往上一代的人是完全不同。

基於這種完全不同的角度,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當前你看到不一樣的內容,不同的場景,加上無線互聯網的發展給了非常好的平臺,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內容的創建者。

這就是為什麼你們看到我們投的公司,從中文線上到喜馬拉雅,都是泛UGC的平臺,雖然中國UGC品質比較差。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這個方面中國走在全世界前面,尤其小說的創作,連載,讀者的回饋能夠給作者,對他後面的內容產生影響。所以場景開放、玩法爆增,我們處於非常好的內容爆發的階段。

喜馬拉雅發展兩年多,沒有太多關心收入問題,因為我們認為首先要把用戶抓在手上。去年喜馬拉雅在收入模式探索中讓我們看到很有價值的東西,去年12月3號他們搞了123知識節,一天音訊內容銷售了五千多萬,使我們非常振奮。

音訊內容我們走在世界前面。美國音訊內容有收入已經很多年,他們有很多小說的磁帶,但是始終沒有一家公司做的很大。

在中國我們看到希望,從在喜馬拉雅上,音訊內容能夠讓創作者獲益,像馬東、羅振宇等。因為每個人都看到收入可以產生了,這個時候我可能就不想依賴平臺,我的內容最有價值,這種方式行不行?大家拭目以待。我覺得內容的收費模式以及未來的成長現在已經毋庸置疑了。

很多投資者都有一個觀點,覺得現在很多內容,在我們這代人看來不覺得有價值,所以我一直用70年代的美國人這個例子提醒自己,美國70年代那一撥年輕的大學生,曾經被認為不可能有出息,但是他們仍然創建了很多奇跡。

從這個角度來說,借用三體的話,當前中國已經發展到這麼盛大了,過去三四十年,用全球最高速度的高速增長,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整天還要追求每個人都致力於經濟增長、擴張。

一個文明,到一定時候,溫飽各個方面解決,應該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允許精神追上肉體。過去40年,我們的硬體跑的比軟體快,就跟印第安人那句諺語所說的一樣,稍微走慢一點讓靈魂跟著身體的速度。過去40年我們的身體走的太快,但是思維方面我們走的太慢。

去年123知識節的收益,讓我覺得這是一個信號,大家真的願意為知識付費,為內容付費。其實不光是知識,裡面很多內容不只是知識,還有文學。

我們投資其中一個主題叫出海主題,中國正處於出海非常流行的時代,跟80年代的日本很像,先是硬體擴張全球產生軟硬體結合,然後內容。

拿韓國和日本做對比,明顯日本文化的全球影響力大於韓國。舉個例子,我們投了一家公司非常有意思,在歐美國家,他簽日本的聲優合同,發現歐美國家用戶雖然完全不懂日文,但他們非常願意看原版。結果造成歐美大量年輕人不懂日文,但是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動畫片(裡的語言),而且就聽這些不要翻譯過來的。

我覺得中國已經處於這樣一個階段,可以看到我們的模式創新已經大規模的出海了。我覺得下一步就是我們的內容,這個內容不一定是中國的傳統文學,而是我們在中國的用戶中非常有生命力的東西。

前一段我看到報導,中國連載武俠小說在歐美有很多人看,就跟我們追美劇一樣追,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信號。

今天除了說內容經濟的元年來了,我還要說,可能不僅僅是內容經濟在中國的元年來了,而是我們中國的軟文化、軟實力開始對世界產生影響力的原因來了。

內容經濟我們已經談了三年,對我們來說不新鮮,除了內容經濟的主題以外,不管是內容還是運營模式,大家眼光不要只盯中國,中國的競爭非常激烈,這是一個黑暗森林的狀態,外面有很廣闊的世界,可以考慮一下找到合適的內容,找到海外市場,我覺得是有機會的。

除了美國以外,國外的無線互聯網的市場,競爭對手是非常弱小的,相對我們的創業者來說。所以放心大膽的沖出去,謝謝大家!

或者大家覺得,有些人過的生活是那麼的,沒有上進心了,此時才真正有人會靜下來思考、協作、傳播知識或者傳播哲學或者傳播文化。

所以,基於這個認知,我們那時候在內容方面進行投資。

同樣的道理,無線互聯網發展很多年,大家看到加上中國過去30多年的經濟增長又進入到一個階段。基礎設施全都準備好了,這個時候內容就會變得很值錢。

這樣一個趨勢,從易到難,這是一個非常清晰的軌跡。

現在我們處於一個調整期,年輕一代成長起來,他們有新的行為方式時,這種思維這種文化和內容的沉澱和爆發,構成內容經濟大的環境。

為什麼我們覺得現在是一個好時間?

可能從我們和我們的上一代來看,會覺得現在這個社會大家過於注重享受。年輕90後很多時候跟他們沒有辦法對話,因為我跟他們講如何努力,將來有多大成就?他想的是,如果不享受這個工作,我今天就辭職,所以對話起來不太一樣。

舉個例子。美國在70年代,我經常用這個提醒自己,不要看扁了年輕人,不要用自己的價值觀判斷它,因為70年代的美國也曾經被稱之為跨掉的一代,吸大麻、濫交,結果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大神級的人物都是那個時候出來的,約伯斯,所以是沒有跨掉的一代。

年輕一代的行為變遷,激發內容大爆炸。

我們看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曲線圖,用統計和概率的角度看。任何時候一代人過一段時間以後,他的下一代沒有接上來的時候,他們的行為方式沒有巨大變化的時候,內容會逐漸變得很貧乏。

我經常跟我太太辯論,讓孩子學英文還是中文?我覺得是英文而不是中文,不是不愛國,而且仔細想想我們看看過去幾十年,除了古代的書以外看不了,過去三十年我們到底看多少本,讓我們看了以後覺得特別有收益的書?很少,我們看了以後特別有收穫的內容,很多都是英文翻譯過來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現在居於統治地位的這一代人,50後到70後沒有創造太多有價值的內容。現在90後開始爆發,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看事情的角度,和我們以及再往上一代的人是完全不同。

基於這種完全不同的角度,他們和我們不一樣。當前你看到不一樣的內容,不同的場景,加上無線互聯網的發展給了非常好的平臺,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內容的創建者。

這就是為什麼你們看到我們投的公司,從中文線上到喜馬拉雅,都是泛UGC的平臺,雖然中國UGC品質比較差。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這個方面中國走在全世界前面,尤其小說的創作,連載,讀者的回饋能夠給作者,對他後面的內容產生影響。所以場景開放、玩法爆增,我們處於非常好的內容爆發的階段。

喜馬拉雅發展兩年多,沒有太多關心收入問題,因為我們認為首先要把用戶抓在手上。去年喜馬拉雅在收入模式探索中讓我們看到很有價值的東西,去年12月3號他們搞了123知識節,一天音訊內容銷售了五千多萬,使我們非常振奮。

音訊內容我們走在世界前面。美國音訊內容有收入已經很多年,他們有很多小說的磁帶,但是始終沒有一家公司做的很大。

在中國我們看到希望,從在喜馬拉雅上,音訊內容能夠讓創作者獲益,像馬東、羅振宇等。因為每個人都看到收入可以產生了,這個時候我可能就不想依賴平臺,我的內容最有價值,這種方式行不行?大家拭目以待。我覺得內容的收費模式以及未來的成長現在已經毋庸置疑了。

很多投資者都有一個觀點,覺得現在很多內容,在我們這代人看來不覺得有價值,所以我一直用70年代的美國人這個例子提醒自己,美國70年代那一撥年輕的大學生,曾經被認為不可能有出息,但是他們仍然創建了很多奇跡。

從這個角度來說,借用三體的話,當前中國已經發展到這麼盛大了,過去三四十年,用全球最高速度的高速增長,這種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整天還要追求每個人都致力於經濟增長、擴張。

一個文明,到一定時候,溫飽各個方面解決,應該有一定的精神追求,允許精神追上肉體。過去40年,我們的硬體跑的比軟體快,就跟印第安人那句諺語所說的一樣,稍微走慢一點讓靈魂跟著身體的速度。過去40年我們的身體走的太快,但是思維方面我們走的太慢。

去年123知識節的收益,讓我覺得這是一個信號,大家真的願意為知識付費,為內容付費。其實不光是知識,裡面很多內容不只是知識,還有文學。

我們投資其中一個主題叫出海主題,中國正處於出海非常流行的時代,跟80年代的日本很像,先是硬體擴張全球產生軟硬體結合,然後內容。

拿韓國和日本做對比,明顯日本文化的全球影響力大於韓國。舉個例子,我們投了一家公司非常有意思,在歐美國家,他簽日本的聲優合同,發現歐美國家用戶雖然完全不懂日文,但他們非常願意看原版。結果造成歐美大量年輕人不懂日文,但是可以說一些簡單的動畫片(裡的語言),而且就聽這些不要翻譯過來的。

我覺得中國已經處於這樣一個階段,可以看到我們的模式創新已經大規模的出海了。我覺得下一步就是我們的內容,這個內容不一定是中國的傳統文學,而是我們在中國的用戶中非常有生命力的東西。

前一段我看到報導,中國連載武俠小說在歐美有很多人看,就跟我們追美劇一樣追,我覺得這也是一個信號。

今天除了說內容經濟的元年來了,我還要說,可能不僅僅是內容經濟在中國的元年來了,而是我們中國的軟文化、軟實力開始對世界產生影響力的原因來了。

內容經濟我們已經談了三年,對我們來說不新鮮,除了內容經濟的主題以外,不管是內容還是運營模式,大家眼光不要只盯中國,中國的競爭非常激烈,這是一個黑暗森林的狀態,外面有很廣闊的世界,可以考慮一下找到合適的內容,找到海外市場,我覺得是有機會的。

除了美國以外,國外的無線互聯網的市場,競爭對手是非常弱小的,相對我們的創業者來說。所以放心大膽的沖出去,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