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羅大倫:酷熱夏天,這些因素正在悄悄侵蝕孩子的健康

羅大倫 CCTV《百家講壇》中醫專家。1968年生,遼寧瀋陽人,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學博士,

原任北京電視臺《養生堂》節目主編。曾在CCTV《百家講壇》欄目主講《大國醫》《名醫是這樣成名的》系列。

夏天,確實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季節,大人尚且覺得身體不舒適,又何況孩子呢?那麼炎炎夏日,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呢?

1、首先,這個時候影響孩子身體的,還是那個因素:積食。

夏日天氣炎熱,脾胃功能相對下降,如果一定要吃一些肥甘厚味,則容易導致孩子的積食,

此時,如果看到孩子舌苔變厚,嘴裡有些口臭,嘔逆,或者腹瀉,肚子脹悶,胃口不佳的時候,首先不要被發燒等情況嚇倒,我們要想到的,是給孩子清淡飲食,消食導滯。

在我的書《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這本書裡,寫過這樣的簡單的食療方:

焦三仙各10g、炒雞內金10g,熬水,給孩子喝兩天,可以消食導滯,一般在服用感冒藥的同時,輔助調理,效果非常顯著。

所謂焦三仙,

是三味藥:焦山楂、焦麥芽、焦神曲,您寫焦三仙,藥店都知道,會給您這三味藥的,它們都是藥食同源之品,比較平和。

經常有家長這樣問我:“到底這是給幾歲的孩子的?我的孩子兩歲怎麼辦?”

一般情況下,四、五歲以上的孩子,都可以每天喝這個量,四歲以下的孩子,根據情況,可以減少一半,但是,我要說的是,這個東西,都是食品級的,沒有絕對的量,要知道,很多尺度,是您自己掌握的,

您可以根據孩子積食的輕重,決定他到底吃多少。

一般情況下,因為積食導致的外感,只要用一兩天消食導滯的方法調理,很快會恢復健康的,因為孩子的身體自我修復的能力非常強。

在遇到孩子外感的時候,首先考慮孩子是否有積食,這是中醫兒科的一個經驗。

還有一些中成藥,比如各種品牌的小兒消積健脾口服液等,也有同樣的效果。

2、在夏天,另外一個影響孩子最大的因素,
就是寒濕。

這是個奇怪的事情,那麼熱的天,影響孩子的並非熱,而是寒。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越是天氣炎熱,我們就越喜歡貪涼,此時,受寒的機會最多。

那天我聽一位中醫講這個理論,很有意思,他說是窯洞理論,陝北在山體上挖窯洞,什麼特點呢?窯洞是冬暖夏涼,冬天的時候,外面很冷,但是,窯洞裡面卻很溫暖,所以冬天窯洞的陽氣在裡面,而夏天,窯洞外面很熱,可是,

窯洞裡面卻比較涼爽,所以夏天陽氣在外,而窯洞內確實涼的。

中醫說人體也有類似的狀態:

夏天的時候,我們體表感覺很熱,而體內則一直用各種方式保持著穩定的狀態,因為你的體溫並沒有大幅升高,所以你要知道,您的身體的穩定系統是有效的,此時如果根據體外的狀態,大量服用冰冷的飲料,則會讓體內的平衡被擾亂。

比如大熱天,有人打籃球,熱得滿頭大汗,此時我們根據體表的溫度,就覺得自己的內臟也受不了啦,需要降溫了,於是一瓶冰飲料,一口灌下,結果是什麼?有這樣的個案,導致心臟附近溫度驟然降低,結果出現猝死。這雖然是個例,但是,其機理大家是可以想想的。

所以夏天,腹瀉的原因會比較複雜,一部分是食物容易腐敗,不小心吃了導致的,而另外一部分,是吃了很多冰西瓜,喝了好多冰飲料,導致腹中受寒導致的。

這是身體裡面受的寒,再加上晚上吹空調冷氣睡覺,這是外面來的寒氣,這種情況下,會感冒發燒,會出現胃腸型感冒,一邊發燒,一般腹瀉嘔吐,脾胃疼痛。

這種症候,會出現舌苔滿布的情況,舌苔一般不厚,但是容易鋪滿舌體,舌頭上面水液很多,脘腹疼痛,遇到冷氣更重,喝冷水極其不舒服,大便往往不成型,但是味道不是很重,往往因疼痛而腹瀉,但是瀉後,很快就又腹痛。吃黃連素類的解毒藥,沒有什麼效果。

此時,中醫認為這是寒濕為患,用的是藿香正氣類的方子,比如對於孩子,可以用藿香正氣水蘸棉球,貼到肚臍上,用創可貼覆蓋,一般晚上用,睡一夜,會明顯緩解。對於腹瀉的,我往往會建議用藿香正氣膠囊或者丸,對於嘔吐明顯的,我會建議用藿香正氣水,兌入一點開水溫服,效果都是不錯的。

3、除了寒濕,夏季還有可能出現的,是濕熱。

夏天的濕熱,往往有自己身體本身的原因,如果本身自己就脾虛,體內濕氣重,而吃的又是肥甘厚味,導致鬱積生熱(看看,還是有吃的問題在裡面),再加上外面的酷暑,則很容易出現濕熱的表現,導致外邪來襲。

濕熱導致的外感,主要是舌苔厚膩,甚至變黃,但是,仔細看,舌苔下面的舌質,顏色是紅的。甚至在舌苔上露出明顯的小紅點。此時脈搏會邊快,脾胃脹悶疼痛,嘔吐,腹瀉,腹瀉的是味道很重的大便,大便的形狀會粘膩不成型,會發燒,往往會頭暈,腦袋像是戴了一個大帽子。此時發燒,中醫形容叫身熱不揚,發汗後,熱度片刻稍有改善,然後繼續開燒,或者根本沒有改善。

這種情況下,中醫用的是去除濕熱的方法,這是清代的時候的溫病學家最擅長的了,他們認為,單純清熱,效果不好,因為無形的熱,是附著在有形的濕氣上的,這叫“如油裹面”,那是難分難解啊,所以去除濕氣,則熱氣無處附著,很快容易散去。

溫病學家用的方子很多,經典的比如三仁湯:

用的杏仁去上焦濕氣,開肺氣,用白蔻仁開中焦脾胃之氣,用薏苡仁清下焦濕氣,然後配合一點其他祛濕清熱之藥,效果極好!

一般也是對症之後,一、兩副即可見到很好的效果。各位如果遇到,可以請附近的中醫幫助分析,看看是否適合使用。

上面寫的,是我覺得夏天各位家長一定要懂的知識,夏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各位如果能放鬆心態,多到大自然中走走,相信會度過一個難忘的夏日的。■

就覺得自己的內臟也受不了啦,需要降溫了,於是一瓶冰飲料,一口灌下,結果是什麼?有這樣的個案,導致心臟附近溫度驟然降低,結果出現猝死。這雖然是個例,但是,其機理大家是可以想想的。

所以夏天,腹瀉的原因會比較複雜,一部分是食物容易腐敗,不小心吃了導致的,而另外一部分,是吃了很多冰西瓜,喝了好多冰飲料,導致腹中受寒導致的。

這是身體裡面受的寒,再加上晚上吹空調冷氣睡覺,這是外面來的寒氣,這種情況下,會感冒發燒,會出現胃腸型感冒,一邊發燒,一般腹瀉嘔吐,脾胃疼痛。

這種症候,會出現舌苔滿布的情況,舌苔一般不厚,但是容易鋪滿舌體,舌頭上面水液很多,脘腹疼痛,遇到冷氣更重,喝冷水極其不舒服,大便往往不成型,但是味道不是很重,往往因疼痛而腹瀉,但是瀉後,很快就又腹痛。吃黃連素類的解毒藥,沒有什麼效果。

此時,中醫認為這是寒濕為患,用的是藿香正氣類的方子,比如對於孩子,可以用藿香正氣水蘸棉球,貼到肚臍上,用創可貼覆蓋,一般晚上用,睡一夜,會明顯緩解。對於腹瀉的,我往往會建議用藿香正氣膠囊或者丸,對於嘔吐明顯的,我會建議用藿香正氣水,兌入一點開水溫服,效果都是不錯的。

3、除了寒濕,夏季還有可能出現的,是濕熱。

夏天的濕熱,往往有自己身體本身的原因,如果本身自己就脾虛,體內濕氣重,而吃的又是肥甘厚味,導致鬱積生熱(看看,還是有吃的問題在裡面),再加上外面的酷暑,則很容易出現濕熱的表現,導致外邪來襲。

濕熱導致的外感,主要是舌苔厚膩,甚至變黃,但是,仔細看,舌苔下面的舌質,顏色是紅的。甚至在舌苔上露出明顯的小紅點。此時脈搏會邊快,脾胃脹悶疼痛,嘔吐,腹瀉,腹瀉的是味道很重的大便,大便的形狀會粘膩不成型,會發燒,往往會頭暈,腦袋像是戴了一個大帽子。此時發燒,中醫形容叫身熱不揚,發汗後,熱度片刻稍有改善,然後繼續開燒,或者根本沒有改善。

這種情況下,中醫用的是去除濕熱的方法,這是清代的時候的溫病學家最擅長的了,他們認為,單純清熱,效果不好,因為無形的熱,是附著在有形的濕氣上的,這叫“如油裹面”,那是難分難解啊,所以去除濕氣,則熱氣無處附著,很快容易散去。

溫病學家用的方子很多,經典的比如三仁湯:

用的杏仁去上焦濕氣,開肺氣,用白蔻仁開中焦脾胃之氣,用薏苡仁清下焦濕氣,然後配合一點其他祛濕清熱之藥,效果極好!

一般也是對症之後,一、兩副即可見到很好的效果。各位如果遇到,可以請附近的中醫幫助分析,看看是否適合使用。

上面寫的,是我覺得夏天各位家長一定要懂的知識,夏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各位如果能放鬆心態,多到大自然中走走,相信會度過一個難忘的夏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