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真沒想到,“假貨”的學問比做“品牌”還要深

這世界真是奇了,假貨竟如此有市場!誰能想到呢?!!

名牌是一種習慣,名牌是一種感覺

既然假貨如此橫行,一定有他神奇的道理,從字面看,假貨是貶義詞,假貨就意味著質次、價低、不好用、危險甚至災難。理所當然地被置於法律和道德的準繩之外,在人們的印象中,假冒偽劣確有些不安全因素,但還是願意接近它,甚至主動去尋它,顯然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細細地調查一番,還不完全是那麼回事,只要有品牌的地方,就一定有假貨。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假貨也有它的經濟學理論支撐的,做品牌的,如果連假貨都不去研究,可能到時候連企業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中國年銷拉菲300萬瓶,是其產量的10倍

假貨,就像“家養”遇上“野生”,橫豎是個對手,早晚是個麻煩。

對政府而言:從法律角度一定是要嚴格禁止假貨的,

如果大到影響地方經濟規模,有些不願意捨棄的時候就另當別論了,比如傳統批發市場,在稅收和就業方面貢獻不小啊;

對官員而言:該打的一定要打,不打沒有政績,但是,當假貨和自己扯上一定的關係的時候,就有點複雜了,或是明裡暗裡支持,或是放水養魚,作為長期斂財的工具不願放棄了;

對代理商而言:真品的錢要賺,假貨的錢也是不願放棄,

有些甚至打著品牌企業代理商的招牌公然售賣假貨,自己直接找人代工生產的不計其數,比如我有個老鄉,九十年代是萊英達手錶華中地區某省總代,每月銷售萊英達公司手錶十萬,自己另外批發在深圳代工的假貨達三十多萬。

用戶呢?思想觀念上認為自己需要有識假的能力,大多數人不小心買到假貨也是不予追究,自認倒楣,怪自己眼光不好,必要的時候還會主動出擊,

四處打聽淘假貨,可見那個執著勁兒。

沒有人假冒你,你就不算名牌

假貨害處多,大體有如下四個方面:

一、損害品牌企業的經濟利益,擾亂市場秩序。

品牌是品質和服務的標誌,一個品牌的形成要經歷漫長艱難的過程,培養品牌的過程是企業抗風險的關鍵階段,

所以,品牌形成以後企業因此收穫源源不斷的使用者訂單以及有一定的品牌附價值利潤空間是理所當然的事,無論何種原因的假冒行為,都是在違法劫獲企業的既得利益,同時也將在品質、價格、服務等方面擾亂市場秩序。

識別假貨是一種基本的生存能力

二、品質和服務無保證,對使用者後患無窮

對於這條 ,相信大家都有體會,假冒往往就是為了利用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快速獲取利潤,同時又可以完全規避培養品牌的風險和維護品牌的責任,當然,為了獲得可持續假冒的機會,商家們也可能對售後服務非常上心,讓消費者得到“真正的”實惠。

三、對商業誠信體系的嚴重傷害

比如白酒,一瓶假冒的中高檔白酒只要一塊多錢的成本,加上包裝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賣一百兩百,而普通消費者根本沒有鑒別能力,久而久之,消費者購買商品會習慣性的懷疑是不是假貨,甚至可能每一次購買行為都是從懷疑開始的,比如白酒就只知道“反正喝了不會死人”,買回家的其他產品也會有一種“讓時間來檢驗真假”的心理。

假貨原理:賺的就是你的虛榮心

四、商家唯利是圖與用戶貪圖便宜惡性循環,助長社會風氣敗壞。

假貨主要有兩類源頭,一是專門造假的企業,一個是中間商因為銷量大直接找人代工或貼牌假冒。因為“假”的程度不同,消費者往往心裡有數,或是便宜就好,能用就行,或是覺得看起來應該是真的,至少商家承諾“三包”,感覺自己的購買行為應該還是有保障的,消費者的默許,打假不力的縱容,違法成本也不高。於是乎,越來越根深蒂固至地方GDP、稅收、就業,甚至關係到社會穩定的時候,就叫誰也很難痛下打假的決心了。

大多數人根本沒見過真貨是啥樣

五、浪費社會資源,污染環境。假貨有能用的還好,不好用的和不能用的往往就直接丟棄了,嚴重浪費社會資源,嚴重毀壞人際關係,比如收禮的浪費表情,送禮的葬送信用,吃壞了要生病住院,不死人算幸運,被大量查處沒收以後可能還要拍些片子以示政績,組織焚燒儀式污染環境,等等。

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但是,假貨並非一無是處,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假貨也曾作出卓越貢獻。總體來說,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

假貨也有它獨特的社會價值:

一、為用戶帶來實惠,間接壓縮了某些大品牌的暴利空間,如某正品手錶要五萬塊,而假冒同款才五百塊,戴在手上不是專業人士根本認不出,這就非常友好地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虛榮心。同時,更普遍的是:78美元的香奈兒(Chanel)手錶、29美元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手袋和6美元的迪奧(Dior)香水,等等。

不論真假,就算25塊買個模型都不錯吧?

插播一段某大佬的理論:

老闆:“你花25塊錢就想買勞力士手錶,怎麼可能?那是你太貪!”

小二:“等一下,老大,在我的TB店有賣!我有現貨!”

老闆:... ... ... ...

其實,真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有這樣的現實需求的,追求輕奢時尚高大上的人很多啊。

你原廠家不願意賣,自然有人願意賣。

品牌一旦做強,就必須及時做大

二、部分彌補某些品類流通性的不足。很多大品牌的門店非常少,可能有些品牌只在上海、北京設了一兩個店,其他地方,就沒有,你想要,到上海來,你想要,我就這麼貴,你愛買不買!

而做假貨的就非常人性化了,你廠家不願意去的地方,他就願意去,或許也是豪華專賣店,產品包裝一流,甚至標籤比你原廠家的還要完善,服務態度更好,更專業,他會讓消費者感覺真正的“原廠直供+走私進來的+省去中間價”,所以,就是便宜,反正很多人一輩子也見不到真貨啥樣。

正如某句名言所說的:

“能騙你一輩子,那就算真愛!”

早已喝慣了假酒,你這個讓我感覺怪怪的

三、為真名牌進行互補性的品牌推廣和市場培養。

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是按大手筆、最強勢的進行管道推廣的,一個有亮點、能走量的產品,將很快會有人幫助你去填補市場空白,因為對你的產品瞭若指掌,因為借勢你的媒體廣告,再加上商家巧舌如簧對產品價值進行極度渲染,將為品牌企業培育非常大量的忠誠用戶,因為沒有“責任”的束縛,所以,他們的工作效果往往比原品牌“正規軍”要強很多倍。

好東西,大家都值得擁有

真貨與假貨,總有某些互補性價值

四、推動品牌企業的品質和防偽手段升級。

比如某人就有自信說有些假貨比真貨品質還要好。確實,高品質本身就是最有效的防偽手段之一,有些假冒商家確實只有“昧著半邊良心”在辦事,其生產工藝高出原廠家一大截,在貨比貨的前提下,生產工藝太落後的原廠家的產品反倒更像是假貨,這樣也確實能倒逼廠家進行技術革新,以前就有不少名牌產品就是在打假的過程中向冒牌廠家學習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假冒產品也在不經意間推動過產業進步。

所以,假貨並不是一無四處,既然假貨曾經培養了無數個民族企業家的初級階段,為新產品培育新市場作出過貢獻,為抑制洋品牌奉獻了力量,為人民大眾的輕奢生活省了不少錢,還打造了無數個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等等,

因此,我們認為:

假貨之於真品,正如陰與陽,反與正,內與外,雌與雄,缺一不可謂生態。

無論是出於研究、是自用,還是送禮,身為一個中國人,沒買過假貨簡直就是個神話!

謹以此錢,燒給那些被假貨毀滅的品牌們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亦假時假亦真”,真有善報,假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些真真假假,咱們暫時別太在意,自己練就一又火眼金睛,倒是最實在。

建議那些想做品牌和正在做品牌的大佬們,多花點時間研究一下假貨的經濟學,對做大品牌有不可限量的價值。

謹以此文,

獻給那些被假貨毀滅的老闆們!!

識別假貨是一種基本的生存能力

二、品質和服務無保證,對使用者後患無窮

對於這條 ,相信大家都有體會,假冒往往就是為了利用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快速獲取利潤,同時又可以完全規避培養品牌的風險和維護品牌的責任,當然,為了獲得可持續假冒的機會,商家們也可能對售後服務非常上心,讓消費者得到“真正的”實惠。

三、對商業誠信體系的嚴重傷害

比如白酒,一瓶假冒的中高檔白酒只要一塊多錢的成本,加上包裝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賣一百兩百,而普通消費者根本沒有鑒別能力,久而久之,消費者購買商品會習慣性的懷疑是不是假貨,甚至可能每一次購買行為都是從懷疑開始的,比如白酒就只知道“反正喝了不會死人”,買回家的其他產品也會有一種“讓時間來檢驗真假”的心理。

假貨原理:賺的就是你的虛榮心

四、商家唯利是圖與用戶貪圖便宜惡性循環,助長社會風氣敗壞。

假貨主要有兩類源頭,一是專門造假的企業,一個是中間商因為銷量大直接找人代工或貼牌假冒。因為“假”的程度不同,消費者往往心裡有數,或是便宜就好,能用就行,或是覺得看起來應該是真的,至少商家承諾“三包”,感覺自己的購買行為應該還是有保障的,消費者的默許,打假不力的縱容,違法成本也不高。於是乎,越來越根深蒂固至地方GDP、稅收、就業,甚至關係到社會穩定的時候,就叫誰也很難痛下打假的決心了。

大多數人根本沒見過真貨是啥樣

五、浪費社會資源,污染環境。假貨有能用的還好,不好用的和不能用的往往就直接丟棄了,嚴重浪費社會資源,嚴重毀壞人際關係,比如收禮的浪費表情,送禮的葬送信用,吃壞了要生病住院,不死人算幸運,被大量查處沒收以後可能還要拍些片子以示政績,組織焚燒儀式污染環境,等等。

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

但是,假貨並非一無是處,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假貨也曾作出卓越貢獻。總體來說,在特定的社會發展階段,

假貨也有它獨特的社會價值:

一、為用戶帶來實惠,間接壓縮了某些大品牌的暴利空間,如某正品手錶要五萬塊,而假冒同款才五百塊,戴在手上不是專業人士根本認不出,這就非常友好地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虛榮心。同時,更普遍的是:78美元的香奈兒(Chanel)手錶、29美元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手袋和6美元的迪奧(Dior)香水,等等。

不論真假,就算25塊買個模型都不錯吧?

插播一段某大佬的理論:

老闆:“你花25塊錢就想買勞力士手錶,怎麼可能?那是你太貪!”

小二:“等一下,老大,在我的TB店有賣!我有現貨!”

老闆:... ... ... ...

其實,真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有這樣的現實需求的,追求輕奢時尚高大上的人很多啊。

你原廠家不願意賣,自然有人願意賣。

品牌一旦做強,就必須及時做大

二、部分彌補某些品類流通性的不足。很多大品牌的門店非常少,可能有些品牌只在上海、北京設了一兩個店,其他地方,就沒有,你想要,到上海來,你想要,我就這麼貴,你愛買不買!

而做假貨的就非常人性化了,你廠家不願意去的地方,他就願意去,或許也是豪華專賣店,產品包裝一流,甚至標籤比你原廠家的還要完善,服務態度更好,更專業,他會讓消費者感覺真正的“原廠直供+走私進來的+省去中間價”,所以,就是便宜,反正很多人一輩子也見不到真貨啥樣。

正如某句名言所說的:

“能騙你一輩子,那就算真愛!”

早已喝慣了假酒,你這個讓我感覺怪怪的

三、為真名牌進行互補性的品牌推廣和市場培養。

不是所有的品牌都是按大手筆、最強勢的進行管道推廣的,一個有亮點、能走量的產品,將很快會有人幫助你去填補市場空白,因為對你的產品瞭若指掌,因為借勢你的媒體廣告,再加上商家巧舌如簧對產品價值進行極度渲染,將為品牌企業培育非常大量的忠誠用戶,因為沒有“責任”的束縛,所以,他們的工作效果往往比原品牌“正規軍”要強很多倍。

好東西,大家都值得擁有

真貨與假貨,總有某些互補性價值

四、推動品牌企業的品質和防偽手段升級。

比如某人就有自信說有些假貨比真貨品質還要好。確實,高品質本身就是最有效的防偽手段之一,有些假冒商家確實只有“昧著半邊良心”在辦事,其生產工藝高出原廠家一大截,在貨比貨的前提下,生產工藝太落後的原廠家的產品反倒更像是假貨,這樣也確實能倒逼廠家進行技術革新,以前就有不少名牌產品就是在打假的過程中向冒牌廠家學習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假冒產品也在不經意間推動過產業進步。

所以,假貨並不是一無四處,既然假貨曾經培養了無數個民族企業家的初級階段,為新產品培育新市場作出過貢獻,為抑制洋品牌奉獻了力量,為人民大眾的輕奢生活省了不少錢,還打造了無數個全球最大的批發市場等等,

因此,我們認為:

假貨之於真品,正如陰與陽,反與正,內與外,雌與雄,缺一不可謂生態。

無論是出於研究、是自用,還是送禮,身為一個中國人,沒買過假貨簡直就是個神話!

謹以此錢,燒給那些被假貨毀滅的品牌們

"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亦假時假亦真”,真有善報,假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些真真假假,咱們暫時別太在意,自己練就一又火眼金睛,倒是最實在。

建議那些想做品牌和正在做品牌的大佬們,多花點時間研究一下假貨的經濟學,對做大品牌有不可限量的價值。

謹以此文,

獻給那些被假貨毀滅的老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