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駱駝刺花的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

【寫作背景】眼下,一年一度的駱駝刺的花季,已經到來。每年都能看到有不少人,不辭辛苦地登山採摘含苞待放的駱駝刺花蕾。那麼,駱駝刺的花蕾,到底有何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呢?


下面我就跟大夥一起瞭解下,駱駝刺的花,有何功效、作用和食用方法。


【駱駝刺】屬豆科、落葉草本,主要枝上多刺,葉長圓形,

花粉紅色,6月開花,8月最盛,每朵花可開放20 餘天,結莢果,總狀花序,根系十分發達,一般長達20米。從沙漠和戈壁深處吸取地下水份和營養,是一種自然生長的耐旱植物。因為這種植物莖上長著剌狀的很堅硬的小綠葉,故叫駱駝剌。它是戈壁灘和沙漠中駱駝唯一能吃的賴以生存的草,故又名駱駝草。


駱駝刺的根系十分發達,是地表上莖葉半徑的2倍甚至3倍,在春天多雨的季節裡吸足了的水分,可供這一叢駱駝草一年的生命之需,所以它能在惡劣乾旱的環境裡生長。

國內主要分佈在內陸乾旱的內蒙古、甘肅、青海和新疆。國外分佈於哈薩克、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地區。生長于海拔150米至1500米的沙荒地、鹽漬化低濕地和複沙戈壁上。

在巍巍祁連山下,在茫茫戈壁灘上,無論生態系統和生存環境如何惡劣,這種落葉灌木都能頑強地生存下來並擴大自己的生存範圍。在一望無際的戈壁灘上,在白楊都不能生存的環境中,只有一簇又一簇的駱駝刺在陽光下張揚著生命的活力。

【功效】從駱駝刺花中分離出來的一些化合物,在抗氧化、抗過敏、抗腫瘤等方面具有良好表現。

駱駝刺花有滋補、澀腸止痛之功能,可以治療腹瀉、腹痛和痢疾,可用於治療神經性頭痛。

【作用】駱駝刺能分泌糖類物質,乾燥後收集的刺糖是少數民族用於治療腹痛腹脹、痢疾腹瀉、滋補強壯、平衡體液和異常膽液質的民間用藥。

特別是駱駝刺花中首次發現的新化合物異黃酮木脂素,是“自然界中很難發現的天然化合物”。全新化合物抗癌活性為首次發現,該項成果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駱駝刺在六、七月間是蜜源植物,在大風時,針刺紮破葉片,傷口處必分泌出糖汁,經風吹日曬,糖汁縮成小塊,可吃,民間叫它“刺糖”,煮水可治痢疾,吐瀉病。

在唐代唐玄宗時為貢品稱刺蜜,色如琥珀,誘人。當時它隨絲綢之路遠銷中原各地。


【食用方法】

一、駱駝刺花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煮水;

二、可以像榆圈一樣拌面蒸食,也可以拌上雞蛋煎雞蛋餅;

三、可以做菜湯、也可以晾乾了泡茶飲。

是“自然界中很難發現的天然化合物”。全新化合物抗癌活性為首次發現,該項成果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駱駝刺在六、七月間是蜜源植物,在大風時,針刺紮破葉片,傷口處必分泌出糖汁,經風吹日曬,糖汁縮成小塊,可吃,民間叫它“刺糖”,煮水可治痢疾,吐瀉病。

在唐代唐玄宗時為貢品稱刺蜜,色如琥珀,誘人。當時它隨絲綢之路遠銷中原各地。


【食用方法】

一、駱駝刺花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煮水;

二、可以像榆圈一樣拌面蒸食,也可以拌上雞蛋煎雞蛋餅;

三、可以做菜湯、也可以晾乾了泡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