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乾貨丨揭秘吉利秘密基地 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吉利4月份最新的銷量資料出爐,總銷量86727輛,同比增長了94%。實際上,從去年的3.0時代產品爆發帶來的新車效應,到全年超額完成銷量目標,吉利的增速態勢是本土品牌裡最為搶眼的,

這也被業界解讀為這幾年厚積薄發的結果。

5月5日,吉利汽車首次對媒體揭秘支撐它這幾年快速發展的“秘密”武器——斥資62億的杭州灣研發中心。這次上海車展上備受矚目的吉利和富豪聯合開發的領克品牌首款車型01就是在吉利杭州灣研發中心的試製完成的。

該研發中心是吉利為未來實現200萬輛年銷售目標而準備的、聚集整個集團所有的資源和設備的核心研發基地。

今年6月份,研究院二期也將啟動。同時,今年10月份,跟富豪聯合規劃的試驗廠也將動工,計畫2019年全部投入使用,其中包括最強的無人駕駛試驗廠。

研發體系的佈局完成,將支撐吉利未來通用化產品平臺、“安全第一”、能源多元化、智慧化技術等四大戰略規劃的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吉利除了現有的富豪聯合開發的CMA平臺之外,還會有比它更小一點的BMA平臺,同時會增加純電動化架構PMA。

以下是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吉利汽車研究院院長胡崢楠首次給媒體揭開杭州灣研發中心的神秘面紗。

現在提到吉利的研發,大家最關心、同時也是吉利最拿得出手的是跟富豪聯合開發的CMA平臺上投產的首款車型——全新品牌領克的01新車。

這款車的試製過程就是在吉利杭州灣研究院的試製工廠完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試製工廠是吉利在綜合韓國和日本的實驗期工廠優勢後,全新設計。它不是單純地為了把樣車造出來,而是在投產之前把所有的流程建設工作也全部在這裡完成,

並且在這裡完成對工廠的總工人的培訓,目的是讓工程師與一線的生產直接連結,讓負責研發的主腦能夠到一線瞭解生產的產品。

把工程師下放到一線的好處是可以很大程度地縮短新產品開發和投產的週期。據介紹,目前吉利宣導的這種設計理念,工程師、工藝人員和生產的一線人員都在一起工作。因此,吉利寶雞工廠去年9月投產,12月就達到一個月將近兩萬台的生產能力。

在如何縮短新品開發週期上,吉利的另一個秘密武器是建立虛擬開發團隊,通過大量的虛擬驗證來替代實物驗證。

新的實驗中心占地面積最大的是一塊是NVH實驗室,電子電氣和底盤實驗室,這些設備最後都是達成一個目的,使整個開發週期能夠盡可能縮短。

吉利從2003年建立虛擬開發的團隊,目前這個團隊有將近10%的工程師是做虛擬性能驗證的工作。“因為要開發一個平臺架構,我們要保證這個平臺架構在未來6年內所有開發的車型都沒有問題,意味著在前期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儘管是做第一款車,但是在開發過程中是整個一個序列,對所有的車型都要去進行虛擬驗證。”胡崢楠告訴媒體。

虛擬開發體系的建立就可以用虛擬驗證去替代大部分的實物驗證。據介紹,吉利汽車杭州今年的安全實驗室一年要完成570次工作,一天幾乎兩次。

據介紹,吉利汽車於杭州灣也在建一個造型中心。從第一款3.0時代的產品博瑞開始,吉利嶄新的設計面貌被業界所關注。吉利的造型中心,目前在全世界有4個,其中巴賽隆納和加州負責創意,執行造型工作則在上海和哥德堡完成。

據悉,吉利今後會將產品造型的中後期重點轉移到杭州灣造型中心,讓造型和工程無縫對接。這樣的好處在於問題產生時馬上有解決方案,可以立刻進行評審,讓工程師和造型師有很好的結合,造型最終的衝刺階段全部工作都將在杭州灣造型中心完成。

涉及一款車型的研發體系,不能不說的是動力總成、造型設計和整車裝配幾大部分。吉利杭州灣的動力總成中心是繼試製中心後第二個投入使用的。

目前,動力總成中心一共有68個試驗台架。這是什麼概念呢?胡崢楠告訴媒體,“這種規模可以說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吉利的試驗中心運營效率達到75%,這在全世界都是排名第一的,大部分企業達到65-68%已經是相當高了。”

敲黑板!從工程師、造型師跟一線生產緊密結合,到大量使用虛擬試驗,包括動力總成的運營效率,都可以看到吉利扎扎實實地從每個環節切斷一切可能的溝通障礙,試圖最大程度地縮短產品的開發週期。

最後,關於整車試驗中心,是在5月10日新啟用的中心。據吉利介紹,這個試驗中心有幾個之最,國內可能僅有的兩三套設備在這裡都有。

吉利判斷下一步是電的競爭,所以,杭州灣新的實驗室差不多有一半是為了電性能的實驗準備的。同時新能源電池燃燒試驗等極端的試驗都在這個整車試驗中心完成。

據胡崢楠介紹,在新能源戰略佈局上,吉利除了純電動方面,2020年以後將細化到只為純電動開發的架構。同時,其他平臺車型在推出傳統動力車的同時,還將會推出油電混合和插電、油電混合,油電混合包括弱混合和中混的技術路線推向市場。到2020年,會新增純電動的PMA架構。

“經過了兩代車型的開發之後,我們發現在現有車型平臺上面改成電動車其實有相當大的技術挑戰,而且用戶不會因為你這個車是電動的而去買,它對這個車肯定有更多的訴求。”胡崢楠告訴在場的媒體,比方說,是否可以支援未來的車輛共用,是不是有更好的用戶體驗,是不是具有跟互聯網對接的功能?這樣底層架構有了很大差異性,未來它的整個商業模式會更開放,包括基礎軟體系統和基礎的硬體系統都將會是開元的。

實際上,吉利的研發體系除了上面講到的硬體外,非常值得肯定的是還有它貫穿於各個環節之間的執行管理。筆者曾跟幾個從其他本土車企跳槽到吉利的高管人員交流,他們一致稱讚的是吉利汽車內部執行管理有很明晰的責任制。“你深入到吉利這個企業的內部就會發現他們的市場化意識非常強”,一位不久前跳槽到吉利的高層人員告訴筆者,很多企業實際上還存在研發和生產脫節,或者說溝通不順暢的問題,因為造型設計、工程研發這些在前段的部分是不需要承擔產品賣不賣得出去的市場結果的。而吉利的研發體系,實際上是試圖從制度上讓前端研發人員有最後的結果意識。

對於這位跳槽人士的看法,筆者在這次杭州灣的探營裡明白了究竟。

據胡崢楠介紹,整個研究院所有的車型平臺都有相應的大項目組,大項目組像是一個全生命週期負責制。在一代車型上市之後所有的市場問題、品質問題、包括銷量和盈利目標都是和專案組掛鉤。

項目組組長要平衡三個點,第一個是時間,第二個是品質,第三個是成本,同時,它的指標一樣會有銷量、盈利目標、上市一年之內所有的品質指數,包括像IQS的評價等這些都有主要的品質目標,在專案組把項目交付給工廠之後,還要去做努力,包括下一代的升級開發,所以專案組是全生命流程的,而且它也不是單純的研發項目組,組長一般由研究院的副院長擔任,他對車是全權負責的,承擔的像豐田的總工程師的職能。

“我們不僅對結果負責,也有專業部門為未來負責,我們的前瞻和儲備技術都是由專業部門來完成的,這保持我們能打造持續地有前瞻的產品。”

最後,其實特別想提一下吉利杭州灣這個號稱 “中國汽車行業最好的食堂”的日常配套。大家都知道,汽車企業的工廠和研發中心一般都是在距離市中心有相當遠距離的一片荒蕪之地,所以內部的配套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甚至也成為能否讓很多高管人員待得住的一大因素。

據說。研究院給員工提供了將近500間宿舍,在園區還有一家四星級的酒店,院區內還配備了羅森超市、水果店、洗衣店、星巴克等,滿足園區所有員工的基本生活。

“這樣做事希望給我們的工程師和員工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我們之所以有羅森,是保證我們工程師隨時下班能夠吃到熱的食物,所以食堂還有夜宵。”胡崢楠津津樂道。

據介紹,目前吉利集團的技術人才約10%具有碩士學位,可以說吉利汽車是目前中國民營企業裡千人計畫最多的單位。

不說了,就等著去吉利杭州灣研發中心喝著星巴克慢慢再聊!

注: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轉自“一貓汽車網 ”

目前吉利宣導的這種設計理念,工程師、工藝人員和生產的一線人員都在一起工作。因此,吉利寶雞工廠去年9月投產,12月就達到一個月將近兩萬台的生產能力。

在如何縮短新品開發週期上,吉利的另一個秘密武器是建立虛擬開發團隊,通過大量的虛擬驗證來替代實物驗證。

新的實驗中心占地面積最大的是一塊是NVH實驗室,電子電氣和底盤實驗室,這些設備最後都是達成一個目的,使整個開發週期能夠盡可能縮短。

吉利從2003年建立虛擬開發的團隊,目前這個團隊有將近10%的工程師是做虛擬性能驗證的工作。“因為要開發一個平臺架構,我們要保證這個平臺架構在未來6年內所有開發的車型都沒有問題,意味著在前期要做大量的分析工作,儘管是做第一款車,但是在開發過程中是整個一個序列,對所有的車型都要去進行虛擬驗證。”胡崢楠告訴媒體。

虛擬開發體系的建立就可以用虛擬驗證去替代大部分的實物驗證。據介紹,吉利汽車杭州今年的安全實驗室一年要完成570次工作,一天幾乎兩次。

據介紹,吉利汽車於杭州灣也在建一個造型中心。從第一款3.0時代的產品博瑞開始,吉利嶄新的設計面貌被業界所關注。吉利的造型中心,目前在全世界有4個,其中巴賽隆納和加州負責創意,執行造型工作則在上海和哥德堡完成。

據悉,吉利今後會將產品造型的中後期重點轉移到杭州灣造型中心,讓造型和工程無縫對接。這樣的好處在於問題產生時馬上有解決方案,可以立刻進行評審,讓工程師和造型師有很好的結合,造型最終的衝刺階段全部工作都將在杭州灣造型中心完成。

涉及一款車型的研發體系,不能不說的是動力總成、造型設計和整車裝配幾大部分。吉利杭州灣的動力總成中心是繼試製中心後第二個投入使用的。

目前,動力總成中心一共有68個試驗台架。這是什麼概念呢?胡崢楠告訴媒體,“這種規模可以說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吉利的試驗中心運營效率達到75%,這在全世界都是排名第一的,大部分企業達到65-68%已經是相當高了。”

敲黑板!從工程師、造型師跟一線生產緊密結合,到大量使用虛擬試驗,包括動力總成的運營效率,都可以看到吉利扎扎實實地從每個環節切斷一切可能的溝通障礙,試圖最大程度地縮短產品的開發週期。

最後,關於整車試驗中心,是在5月10日新啟用的中心。據吉利介紹,這個試驗中心有幾個之最,國內可能僅有的兩三套設備在這裡都有。

吉利判斷下一步是電的競爭,所以,杭州灣新的實驗室差不多有一半是為了電性能的實驗準備的。同時新能源電池燃燒試驗等極端的試驗都在這個整車試驗中心完成。

據胡崢楠介紹,在新能源戰略佈局上,吉利除了純電動方面,2020年以後將細化到只為純電動開發的架構。同時,其他平臺車型在推出傳統動力車的同時,還將會推出油電混合和插電、油電混合,油電混合包括弱混合和中混的技術路線推向市場。到2020年,會新增純電動的PMA架構。

“經過了兩代車型的開發之後,我們發現在現有車型平臺上面改成電動車其實有相當大的技術挑戰,而且用戶不會因為你這個車是電動的而去買,它對這個車肯定有更多的訴求。”胡崢楠告訴在場的媒體,比方說,是否可以支援未來的車輛共用,是不是有更好的用戶體驗,是不是具有跟互聯網對接的功能?這樣底層架構有了很大差異性,未來它的整個商業模式會更開放,包括基礎軟體系統和基礎的硬體系統都將會是開元的。

實際上,吉利的研發體系除了上面講到的硬體外,非常值得肯定的是還有它貫穿於各個環節之間的執行管理。筆者曾跟幾個從其他本土車企跳槽到吉利的高管人員交流,他們一致稱讚的是吉利汽車內部執行管理有很明晰的責任制。“你深入到吉利這個企業的內部就會發現他們的市場化意識非常強”,一位不久前跳槽到吉利的高層人員告訴筆者,很多企業實際上還存在研發和生產脫節,或者說溝通不順暢的問題,因為造型設計、工程研發這些在前段的部分是不需要承擔產品賣不賣得出去的市場結果的。而吉利的研發體系,實際上是試圖從制度上讓前端研發人員有最後的結果意識。

對於這位跳槽人士的看法,筆者在這次杭州灣的探營裡明白了究竟。

據胡崢楠介紹,整個研究院所有的車型平臺都有相應的大項目組,大項目組像是一個全生命週期負責制。在一代車型上市之後所有的市場問題、品質問題、包括銷量和盈利目標都是和專案組掛鉤。

項目組組長要平衡三個點,第一個是時間,第二個是品質,第三個是成本,同時,它的指標一樣會有銷量、盈利目標、上市一年之內所有的品質指數,包括像IQS的評價等這些都有主要的品質目標,在專案組把項目交付給工廠之後,還要去做努力,包括下一代的升級開發,所以專案組是全生命流程的,而且它也不是單純的研發項目組,組長一般由研究院的副院長擔任,他對車是全權負責的,承擔的像豐田的總工程師的職能。

“我們不僅對結果負責,也有專業部門為未來負責,我們的前瞻和儲備技術都是由專業部門來完成的,這保持我們能打造持續地有前瞻的產品。”

最後,其實特別想提一下吉利杭州灣這個號稱 “中國汽車行業最好的食堂”的日常配套。大家都知道,汽車企業的工廠和研發中心一般都是在距離市中心有相當遠距離的一片荒蕪之地,所以內部的配套就顯得尤為重要。這甚至也成為能否讓很多高管人員待得住的一大因素。

據說。研究院給員工提供了將近500間宿舍,在園區還有一家四星級的酒店,院區內還配備了羅森超市、水果店、洗衣店、星巴克等,滿足園區所有員工的基本生活。

“這樣做事希望給我們的工程師和員工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我們之所以有羅森,是保證我們工程師隨時下班能夠吃到熱的食物,所以食堂還有夜宵。”胡崢楠津津樂道。

據介紹,目前吉利集團的技術人才約10%具有碩士學位,可以說吉利汽車是目前中國民營企業裡千人計畫最多的單位。

不說了,就等著去吉利杭州灣研發中心喝著星巴克慢慢再聊!

注:圖片均來源於網路,轉自“一貓汽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