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陝西10市的前世今生,原來家鄉的名字是這麼來的!

陝 西

陝西歷史悠久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陝西自古是帝王建都之地

九個大一統王朝

有五個建都西安(咸陽)

留下的帝王陵墓共79座,被稱為“東方金字塔”

她有著10個區

每個地市的名字背後都有著不同的故事

作為一個地道的陝西人

他們的前世今生

你都知道嗎?

今天小編就帶你們

去瞭解你家鄉的前世今生!

西 安

長安

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西安地區建都,

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絲綢之路的起點。

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

絲綢之路開通後,長安成為東方文明的中心。史稱“西有羅馬,東有長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長安作隋時也被稱為“大興城”。

唐朝時,又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政府改奉元路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來。

安 康

金州、直州、上庸、吉安

安康,位於陝西省東南部,北依秦嶺,南靠巴山,漢水橫貫東西,河谷盆地居中

安康:古代安康號稱“群夷之國”,

至商周時屬庸國。秦時設西域縣,為漢中郡治所,西晉時設安康縣,治所在今漢陰縣。安康之名、取“安寧康泰”之意。

安康人喜歡稱安康為金州,原因有二:其一,安康盛產黃金,安康月河沙金的產最居全國之首。唐時,安康每年都要向朝廷貢金。其二,安康盛產丹漆。基於此,從西魏開始,政府在此設“金州”,可謂名副其實。

寶 雞

陳倉、雍州、西虢、西岐、西府

寶雞,是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

唐至德二年(西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

寶雞市管轄的區有3個,即金台、渭濱和陳倉。其中,金台區得名與區內著名道觀金台觀有關。此觀系太極拳鼻祖張三豐的修道之處。

商 洛

鶴城

商洛:商洛的名字,源於一山一水,山是商山,水是洛水,商山流出洛水,洛水滋潤商山。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鄂豫兩省交界。

商洛地形地貌結構複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境內有秦嶺 、蟒嶺、流嶺、鶻嶺、新開嶺和鄖嶺六大山脈,綿延起伏。

咸 陽

程伯國,畢郢,岐周,渭陽

咸陽是我國著名古都之一,至今已有2350多年,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咸陽:古代將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稱為“陽”,而“鹹”字意為“皆”、“都是”等。咸陽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咸亨”、“陽裡”,西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延 安

膚施、高奴、延州

商洛始名于漢朝。 漢代指上雒(縣)和商(縣)的地域合稱。

延安:商以前延安屬鬼方。西元前13世紀時,武丁伐鬼方,延安成為商王朝的勢力範圍。西周時期,此處為大戎等民族控制。春秋時、晉人大敗那裡的白狄,將這裡納入晉國版圖。

戰國時,秦人置上郡管轄該地。漢時設高奴縣於此地。隋開皇三年(583年),設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見於史。

榆 林

駝城

榆林,古稱“上郡”,始於春秋戰國,興於明清,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有“小北京”之美稱,康熙皇帝賜“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美譽,

榆林:明永樂六年(1408年),在今紅山(雄石峽)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見於史。因當地的土壤特別適合種榆樹和柳樹,故名。

榆林地處沙漠地帶,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進中的駱駝,故又名“駱城”。

渭 南

東府、秦東、弘農、下邽

渭南位於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華夏”之稱即來源於渭南,“華”即取自西嶽華山之“華”,“夏”則取自夏陽之“夏”

渭南:渭城之名,始于前秦苻堅甘露二年(西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仍沿用此名。

漢 中

天漢,梁州,褒城,興元,小江南

漢中是陝西省西南部的一個歷史悠久、如詩如畫、時尚現代的城市。“天府之國”說的是這裡,“西北小江南”說的是這裡,“中國最美油菜花海”說的也是這裡。

漢中:位於陝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嶺巴山之間。西接甘肅,南鄰四川,整個地區兼跨漢江、嘉陵江兩大流域·並形成沖積形谷地平原,即漢中盆地。

漢中之名始於西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因地處漢江中游,故名漢中。

銅 川

銅川數道川,川內有座城,有川就有路,山川連一城。

銅川:前秦符堅永興元年(西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西元446年)設立銅官縣,因縣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

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縣,1958年改為銅川市。

這就是陝西

到處都是歷史

哪兒哪兒都是故事

一座充滿文化

富含底蘊的古而不老

新而不躁的地方

陝西剪紙 寶雞、銅川、漢中、安康、商洛卷 陝西省文化廳,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陝西 ¥334.4 購買

其二,安康盛產丹漆。基於此,從西魏開始,政府在此設“金州”,可謂名副其實。

寶 雞

陳倉、雍州、西虢、西岐、西府

寶雞,是華夏始祖炎帝的誕生地,也是周秦王朝的發祥地。

唐至德二年(西元757年),因市區東南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

寶雞市管轄的區有3個,即金台、渭濱和陳倉。其中,金台區得名與區內著名道觀金台觀有關。此觀系太極拳鼻祖張三豐的修道之處。

商 洛

鶴城

商洛:商洛的名字,源於一山一水,山是商山,水是洛水,商山流出洛水,洛水滋潤商山。位於陝西省東南部,秦嶺南麓,與鄂豫兩省交界。

商洛地形地貌結構複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境內有秦嶺 、蟒嶺、流嶺、鶻嶺、新開嶺和鄖嶺六大山脈,綿延起伏。

咸 陽

程伯國,畢郢,岐周,渭陽

咸陽是我國著名古都之一,至今已有2350多年,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咸陽:古代將水之北和山之南均稱為“陽”,而“鹹”字意為“皆”、“都是”等。咸陽地址九嵕山之南、渭河之北、山水俱陽,故名咸陽。

也有人根據《史記》和秦都咸陽出上的陶文,以為商秧在此置“咸亨”、“陽裡”,西元前350年,秦孝公將兩名合一,即為咸陽。

延 安

膚施、高奴、延州

商洛始名于漢朝。 漢代指上雒(縣)和商(縣)的地域合稱。

延安:商以前延安屬鬼方。西元前13世紀時,武丁伐鬼方,延安成為商王朝的勢力範圍。西周時期,此處為大戎等民族控制。春秋時、晉人大敗那裡的白狄,將這裡納入晉國版圖。

戰國時,秦人置上郡管轄該地。漢時設高奴縣於此地。隋開皇三年(583年),設延安州,延安之名始見於史。

榆 林

駝城

榆林,古稱“上郡”,始於春秋戰國,興於明清,明朝九邊重鎮“延綏鎮“(又稱榆林鎮)駐地,有“小北京”之美稱,康熙皇帝賜“兩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美譽,

榆林:明永樂六年(1408年),在今紅山(雄石峽)建榆林寨、榆林之名始見於史。因當地的土壤特別適合種榆樹和柳樹,故名。

榆林地處沙漠地帶,城置其中,又似一匹行進中的駱駝,故又名“駱城”。

渭 南

東府、秦東、弘農、下邽

渭南位於八百里秦川最寬闊的地帶;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中華民族“華夏”之稱即來源於渭南,“華”即取自西嶽華山之“華”,“夏”則取自夏陽之“夏”

渭南:渭城之名,始于前秦苻堅甘露二年(西元360年),以縣城在渭河南岸得名。唐時仍沿用此名。

漢 中

天漢,梁州,褒城,興元,小江南

漢中是陝西省西南部的一個歷史悠久、如詩如畫、時尚現代的城市。“天府之國”說的是這裡,“西北小江南”說的是這裡,“中國最美油菜花海”說的也是這裡。

漢中:位於陝西省的西南部,地赴秦嶺巴山之間。西接甘肅,南鄰四川,整個地區兼跨漢江、嘉陵江兩大流域·並形成沖積形谷地平原,即漢中盆地。

漢中之名始於西元312年秦惠文王“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因地處漢江中游,故名漢中。

銅 川

銅川數道川,川內有座城,有川就有路,山川連一城。

銅川:前秦符堅永興元年(西元357年)設銅官護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西元446年)設立銅官縣,因縣境內有銅官川而得名。

北周改為同官縣。後因軍事上“同官”與“潼關”混淆,1946年,民國政府改同官為銅川縣,1958年改為銅川市。

這就是陝西

到處都是歷史

哪兒哪兒都是故事

一座充滿文化

富含底蘊的古而不老

新而不躁的地方

陝西剪紙 寶雞、銅川、漢中、安康、商洛卷 陝西省文化廳,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陝西 ¥334.4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