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00公里0油耗?別克VELITE 5省油的秘密

“需要澄清的是,Model 3不是特斯拉車型的第三個版本,而是Model S的縮小、廉價版,功能、配置比後者都要少……”

如果你以為上面這段話來自某篇Model 3的負面報導,那你錯了,因為說這段話的正是特斯拉的老闆馬斯克。

而“自我貶低”的原因,不是其為人實誠,而是他擔心Model3訂單影響到在售的ModelS和Model X的銷量。

朝自家產品潑冷水,可能也只有馬斯克能幹得出來了。而在中國市場,Model 3可能會受到另一款車的影響,它就是剛剛上市不久的國內首款增程型混合動力車——別克VELITE 5。

VELITE 5的混動,到底有何不同?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別克對VELITE 5的定義——EREV增程型混動車,這點和我們在市面上常見的一些混動車型都有或大或小的差異,而要說明VELITE 5的獨特性,我們首先還是要簡單看一下混合動力汽車的分類。

1、 HEV——油電混合動力車。

HEV最重要的特點,

是不需要進行充電,操作模式與普通燃油車別無二致,車內的電池容量與電機功率都比較小,僅扮演發動機的輔助角色,通過刹車時的動能回收、適當減輕發動機負荷等方式來降低油耗。

2、 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PHEV的特徵首先體現在“插電”這個詞上,

這種車型同樣具備發動機、電動機和動力電池,和HEV不同的是,PHEV的電池容量要大得多,一般都在10kWh以上,而HEV的動力電池一般在1~2kWh左右。所以PHEV充滿電之後,純電續航里程基本都在50公里左右,但在實際用車過程中,發動機都會或多或少的參與驅動。

3、 EREV——增程式混合動力車。

很多人能分清HEV和PHEV,卻容易在EREV和PHEV之間弄糊塗,原因是它們都需要插電線進行充電,也同樣都有著發動機和驅動電機。

而事實上,EREV車型的純電續航里程普遍要高於PHEV車型很多,因為在大多數工況下,EREV的工作模式都優先使用純電行駛,在電池組有電的情況下,發動機幾乎不會工作。當電池組電量不足時,發動機才會開始運轉。所以相比PHEV車型來說,EREV可以真正做到0油耗0排放。

別克VELITE 5雖屬於EREV車型,卻和寶馬i3增程版在技術解決方案上有著根本的差別。具體主要體現在,i3的發動機僅僅作為發電機的作用,而VELITE 5的發動機在高速行駛時甚至可以直接驅動車輛行駛同時還能為車輛充電,相比之下,VELITE 5的解決方案更加高效,這點是傳統增程型混動車所不具備的。

做了這麼長的鋪墊,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VELITE 5的與眾不同之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別克對VELITE 5做這樣獨特的設定,到底有什麼考慮。

混動車那麼多,哪種才適合我?

從無需充電的HEV到需要插電的PHEV和EREV,再到捨棄發動機的純電動汽車BEV,每一種模式都是自己的優勢,也給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帶來多元化的選擇。

油電混動車HEV駕駛模式和普通燃油車最像,優點是不用充電就能省油,但省油效果有限。

插混PHEV標定的純電動續航里程一般是幾十公里,不過為了保證車輛的動力,在很多情況下發動機都會介入驅動,即使是滿電狀態,也依然需要消耗汽油,所以動力強勁是它的優勢之一。

純電動汽車BEV的優劣勢就更明顯了,不消耗燃油0排放0污染,續航里程相對也比較長,如今比較優秀的都做到了300千米以上。這種續航應付日常通勤綽綽有餘,但遇到長途出行就力不從心了,遇到需要開空調的季節,續航又大打折扣,里程焦慮難免。

以上這些車型的優劣勢,決定了現在每種車型都有一定市場,但沒有誰能夠一家獨大。那麼有沒有這樣一款車,能夠兼備每種車型的優勢、又儘量彌補各自的劣勢呢?別克推出VELITE 5,明顯就在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純電續航:平時上下班、日常市區出行,VELITE 5的電池可以輕鬆滿足需求,116千米的純電續航里程,比當前市面上所有PHEV都要大。榮威e550、寶馬X1混動的電池續航里程是60千米,實際使用時可能因溫度、空調等原因而大打折扣。

長途續航:VELITE 5的純電續航里程雖然略遜于寶馬i3,但油、電綜合里程高達768公里,遠高於i3的300多公里。此外,i3的油箱非常小僅9升,真開著它跑高速,幾乎每一個服務區都要進行加油,否則就有可能撐不到下一個服務區,並不能擺脫“里程焦慮”。

而且在高速長途行駛時,VELITE 5的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是發動機效率更高,而增程版i3在高速上也只能由發動機先發電再驅動車輪,導致動力出現損失的同時,電動機在高速上也只能以效率比較低的狀態運行。

駕駛感受:同HEV和PHEV相比,VELITE 5可以在更多的工況下採用純電動模式,沒有發動機的噪音、油門回應更線性、靈敏,日常通勤時,也像純電動汽車一樣,駕駛感受更加靜謐,加速回應更快,同時也能真正做到了零排放、零油耗。

即便是在電池電量低、發動機需要介入時,VELITE 5的駕駛感受也和滿電時幾乎一樣,接近電動車的感覺,這主要得益於它的一大一小兩台電動機,以及一套內置兩個行星齒輪組的EVT變速箱,給予了發動機、主電機和副電機非常靈活的工作模式,這也是VELITE 5相比其它混動車的一大特點。

這樣一來,VELITE 5本身比較獨特的EREV模式,就讓它兼顧了HEV、PHEV、EREV和BEV這四種汽車優勢的前提下,盡力彌補了它們各自的缺點和局限。看到這裡,問題就出現了,混動、純電動流派那麼多,而能夠找到最佳實用性,滿足應用場景的為什麼是通用?

VELITE 5為何能兼顧所有優點?

一般情況下,一家車企需要集中精力攻克一種模式,才能在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豐田、本田是HEV油電混動做的比較成功的,自主品牌和歐美廠商主要擁護PHEV插電混動和BEV純電動,特斯拉這種車企更是將電池作為自己產品的唯一動力。

世界上那些主流車企中,有一家卻在新能源領域中做到了遍地開花,它就是通用。HEV油電混動領域,通用有雪佛蘭邁銳寶XL混動、別克君越30H和年底將上市的君威30H;PHEV插電式混動領域,凱迪拉克CT6混動版早已在國內投產;EREV增程型混動領域,別克VELITE 5已經投入市場;而在純電動領域,雪佛蘭Bolt已經在美國上市。

不管是HEV、PHEV、EREV這些混動模式,還是只靠電池的純電動模式,如果一個車企選擇了某種模式作為主攻方向,就註定只能在某一階段佔據優勢,但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後,就可能逐漸掉隊。

而通用旗下的所有新能源汽車,包括君越混動、CT6插電式混動、VELITE 5增程型混動和Bolt純電動,都是基於一套稱為第二代VOLTEC的電驅技術。關於這套技術,新車君去年曾在《挑戰豐田混動,本田“蠻”而通用“巧”?》一文中做過詳細解讀。

簡而言之,就是通用在開發VOLTEC電驅技術之初就確定了以鋰離子電池為來源,並開發了獨樹一幟的雙行星齒輪動力分流系統,與之匹配的還有高度集成的TPIM電控模組、高性能交流永磁同步電機等技術,不管是HEV、PHEV、EREV還是BEV,這些形式都能夠根據相應的需求而提供給不同需求的用戶。

通用的VOLTEC技術就像是一套模組化技術平臺,根據市場需求的不同,通用可以很快地將其中的核心技術和部件重新組合投入到不同模式的車型中,這一點,是其它車企都不具備的。也正是因為通用搭建了一套靈活性極高的新能源技術平臺,才能夠快速在國內推出別克VELITE 5這樣一台兼顧HEV、PHEV、EREV和BEV等多種新能源模式優點的新能源汽車。

還有必要等Model 3嗎?

從售價來看,VELITE 5享受過3.6萬元補貼之後的價格為22.98-26.58萬元,這個價格相比許多自主品牌的PHEV算相當厚道了,此外該車還提供三年上門雙檢和十年免費保養,相比之下更讓消費者省心。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上市不過半個月,VELITE 5在一些不限牌的三線城市中,就已經收穫了訂單。

配置方面,VELITE 5全系標配的10安全氣囊,前後排側氣囊、頭部氣簾及膝部氣囊,都超過了一般B級車的水準,高配版還配備了並線輔助、自我調整遠近光、車道偏離預警、主動刹車和自我調整巡航這一套主動安全配置。

VELITE 5的名稱裡,暗含了“Elite”的意思,說明它對準的目標人群是注重科技、敢於引領潮流的精英群體。對於這部分人來說,Model 3曾是一個展現個性和價值觀的優先選項,而VELITE 5在外觀和內飾設計上都有很強的科技、潮流感,而它內在的那些技術和動力模式,又比一台純電動汽車更加符合當前市場的需求。

所以,苦苦等待Model 3的你,還有必要繼續等下去嗎?

— THE END —

做了這麼長的鋪墊,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白VELITE 5的與眾不同之處,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別克對VELITE 5做這樣獨特的設定,到底有什麼考慮。

混動車那麼多,哪種才適合我?

從無需充電的HEV到需要插電的PHEV和EREV,再到捨棄發動機的純電動汽車BEV,每一種模式都是自己的優勢,也給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帶來多元化的選擇。

油電混動車HEV駕駛模式和普通燃油車最像,優點是不用充電就能省油,但省油效果有限。

插混PHEV標定的純電動續航里程一般是幾十公里,不過為了保證車輛的動力,在很多情況下發動機都會介入驅動,即使是滿電狀態,也依然需要消耗汽油,所以動力強勁是它的優勢之一。

純電動汽車BEV的優劣勢就更明顯了,不消耗燃油0排放0污染,續航里程相對也比較長,如今比較優秀的都做到了300千米以上。這種續航應付日常通勤綽綽有餘,但遇到長途出行就力不從心了,遇到需要開空調的季節,續航又大打折扣,里程焦慮難免。

以上這些車型的優劣勢,決定了現在每種車型都有一定市場,但沒有誰能夠一家獨大。那麼有沒有這樣一款車,能夠兼備每種車型的優勢、又儘量彌補各自的劣勢呢?別克推出VELITE 5,明顯就在努力實現這個目標。

純電續航:平時上下班、日常市區出行,VELITE 5的電池可以輕鬆滿足需求,116千米的純電續航里程,比當前市面上所有PHEV都要大。榮威e550、寶馬X1混動的電池續航里程是60千米,實際使用時可能因溫度、空調等原因而大打折扣。

長途續航:VELITE 5的純電續航里程雖然略遜于寶馬i3,但油、電綜合里程高達768公里,遠高於i3的300多公里。此外,i3的油箱非常小僅9升,真開著它跑高速,幾乎每一個服務區都要進行加油,否則就有可能撐不到下一個服務區,並不能擺脫“里程焦慮”。

而且在高速長途行駛時,VELITE 5的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輪,是發動機效率更高,而增程版i3在高速上也只能由發動機先發電再驅動車輪,導致動力出現損失的同時,電動機在高速上也只能以效率比較低的狀態運行。

駕駛感受:同HEV和PHEV相比,VELITE 5可以在更多的工況下採用純電動模式,沒有發動機的噪音、油門回應更線性、靈敏,日常通勤時,也像純電動汽車一樣,駕駛感受更加靜謐,加速回應更快,同時也能真正做到了零排放、零油耗。

即便是在電池電量低、發動機需要介入時,VELITE 5的駕駛感受也和滿電時幾乎一樣,接近電動車的感覺,這主要得益於它的一大一小兩台電動機,以及一套內置兩個行星齒輪組的EVT變速箱,給予了發動機、主電機和副電機非常靈活的工作模式,這也是VELITE 5相比其它混動車的一大特點。

這樣一來,VELITE 5本身比較獨特的EREV模式,就讓它兼顧了HEV、PHEV、EREV和BEV這四種汽車優勢的前提下,盡力彌補了它們各自的缺點和局限。看到這裡,問題就出現了,混動、純電動流派那麼多,而能夠找到最佳實用性,滿足應用場景的為什麼是通用?

VELITE 5為何能兼顧所有優點?

一般情況下,一家車企需要集中精力攻克一種模式,才能在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豐田、本田是HEV油電混動做的比較成功的,自主品牌和歐美廠商主要擁護PHEV插電混動和BEV純電動,特斯拉這種車企更是將電池作為自己產品的唯一動力。

世界上那些主流車企中,有一家卻在新能源領域中做到了遍地開花,它就是通用。HEV油電混動領域,通用有雪佛蘭邁銳寶XL混動、別克君越30H和年底將上市的君威30H;PHEV插電式混動領域,凱迪拉克CT6混動版早已在國內投產;EREV增程型混動領域,別克VELITE 5已經投入市場;而在純電動領域,雪佛蘭Bolt已經在美國上市。

不管是HEV、PHEV、EREV這些混動模式,還是只靠電池的純電動模式,如果一個車企選擇了某種模式作為主攻方向,就註定只能在某一階段佔據優勢,但當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後,就可能逐漸掉隊。

而通用旗下的所有新能源汽車,包括君越混動、CT6插電式混動、VELITE 5增程型混動和Bolt純電動,都是基於一套稱為第二代VOLTEC的電驅技術。關於這套技術,新車君去年曾在《挑戰豐田混動,本田“蠻”而通用“巧”?》一文中做過詳細解讀。

簡而言之,就是通用在開發VOLTEC電驅技術之初就確定了以鋰離子電池為來源,並開發了獨樹一幟的雙行星齒輪動力分流系統,與之匹配的還有高度集成的TPIM電控模組、高性能交流永磁同步電機等技術,不管是HEV、PHEV、EREV還是BEV,這些形式都能夠根據相應的需求而提供給不同需求的用戶。

通用的VOLTEC技術就像是一套模組化技術平臺,根據市場需求的不同,通用可以很快地將其中的核心技術和部件重新組合投入到不同模式的車型中,這一點,是其它車企都不具備的。也正是因為通用搭建了一套靈活性極高的新能源技術平臺,才能夠快速在國內推出別克VELITE 5這樣一台兼顧HEV、PHEV、EREV和BEV等多種新能源模式優點的新能源汽車。

還有必要等Model 3嗎?

從售價來看,VELITE 5享受過3.6萬元補貼之後的價格為22.98-26.58萬元,這個價格相比許多自主品牌的PHEV算相當厚道了,此外該車還提供三年上門雙檢和十年免費保養,相比之下更讓消費者省心。而讓我感到意外的是,上市不過半個月,VELITE 5在一些不限牌的三線城市中,就已經收穫了訂單。

配置方面,VELITE 5全系標配的10安全氣囊,前後排側氣囊、頭部氣簾及膝部氣囊,都超過了一般B級車的水準,高配版還配備了並線輔助、自我調整遠近光、車道偏離預警、主動刹車和自我調整巡航這一套主動安全配置。

VELITE 5的名稱裡,暗含了“Elite”的意思,說明它對準的目標人群是注重科技、敢於引領潮流的精英群體。對於這部分人來說,Model 3曾是一個展現個性和價值觀的優先選項,而VELITE 5在外觀和內飾設計上都有很強的科技、潮流感,而它內在的那些技術和動力模式,又比一台純電動汽車更加符合當前市場的需求。

所以,苦苦等待Model 3的你,還有必要繼續等下去嗎?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