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測測您家寶寶大運動能力達標了嗎?看過的爸媽是該笑還是該笑哭?

嬰幼兒大運動能力是指抬頭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跳等運動能力,是人類最基本的姿勢和移動能力的發育。

大運動能力與智慧發展密切相關

在嬰兒的身心發展過程中, 肢體運動能力發展與他們的其他智慧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 運動智慧是嬰兒在生命的成長過程中最先得到發展的智慧。

對人腦的研究結果發現,與運動有關的大腦神經極為豐富,這些大腦神經又與視覺、聽覺、記憶、思維和語言等密切相關。因此,運動能力的發展水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嬰兒其他智慧的發展。

一般而論,運動能力發展水準較高的嬰兒,其心理和智慧的發育也較好,而運動能力發展遲緩對智力的發展有不利的影響。

瞭解寶寶大運動發展的5個關鍵期

人的大運動能力包括12種運動素質,1歲前是嬰兒大運動能力中力量素質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年中力量素質有5個發展階段,如果家長抓住這5個發展關鍵期進行訓練寶寶定必會獲得最佳發展。

出生1個半月左右是肩頸部力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出生3個月左右是腰背部力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出生5個月左右是腰部、背部、頸部力量綜合發展的關鍵時期;

出生6個月左右是腰部、四肢力量綜合發展的關鍵期;

出生10-12個月左右是腿部力量綜合發展的關鍵期。

嬰兒運動能力發展的一般規律

嬰兒運動能力的發展是先天預置和後天練習的結果, 是由神經系統支配的骨骼肌肉系統發育的結果。 嬰兒運動能力發展的順序基本遵循如下規律:

(一) 首尾規律

即由頭部到尾端, 由上肢到下肢的順序發展動作技能。

嬰兒動作的發展, 先從上部動作然後到下部動作。 嬰兒最先出現眼和嘴的動作,

然後是手的動作, 上肢的動作又早於下肢的動作; 嬰兒先學會抬頭, 然後俯撐、 翻身、 坐和爬、 最後學會站和行走。 也就是離頭部最近的動作先發展, 靠足部近的動作後發展。 這種趨勢也表現在一些動作本身的發展上, 例如: 嬰兒學爬行, 先是學會借助於手臂葡匐爬行, 然後才逐漸運用大腿、 膝蓋和手進行手膝爬行, 最後才是手足爬行, 這就是首尾規律。

(二) 近遠規律

即由身體中心向四肢遠端發展動作技能。

嬰兒動作的發展先從頭部和軀幹的動作開始, 然後發展雙臂和腿部的動作, 最後是手部的精細動作。 也就是靠近中央部分(頭頸、 軀幹) 的動作先發展, 然後才發展邊緣部分(臂、 手、腿、 足等) 的動作。 例如: 嬰兒看見物體時, 先是移肩肘, 用整個手臂去接觸物體, 以後才學會用腕和手指去接觸並抓取物體。

這種從身體的中央部位到身體邊遠部位的發展規律,就是近遠規律。

(三) 大小規律

即先發展大肌肉粗大動作, 再發展小肌肉精細動作。嬰兒動作的發展, 先是從活動幅度較大的粗大動作開始, 而後才學會比較精細的動作, 也就是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

所謂大肌肉動作是指抬頭、 坐、 翻身、 爬、 走、 跑、 跳、 走平衡、踢等, 即大肌肉群所組成的動作。 大肌肉動作常伴隨強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縮、 全身運動神經的活動, 以及肌肉活動的能量消耗;

小肌肉動作如吃飯、 穿衣、 畫畫、 剪紙、 玩積木、 翻書、 穿珠等。從四肢動作而言, 嬰兒先學會臂與腿的動作, 以後才逐漸掌握手和腳的動作, 通常是先用整個手臂去夠物體, 以後才會用手指去抓。 這種動作發展規律, 稱為大小規律。

看看您的寶寶大運動能力達標了嗎?

成長階梯0-3歲嬰幼兒測評自2008年上線以來,已經累積了全國各地超過470萬的用戶,為瞭解全國0-3歲嬰幼兒綜合能力的早期發展提供了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此次報告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近5年的資料,對照下面的資料,看看您的寶寶在“身體運動與控制”這一能力項上處於哪個水準。

圖1所示為0-3歲嬰幼兒各標誌性能力的發生時間。在身體運動與控制能力項上,涉及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能力點。

圖2所示為0-3歲女寶寶各項標誌性能力的發生時間。

圖3所示為0-3男寶寶各項標誌性能力的發生時間。

寶寶大動作發育遲緩的表現

2個月:2個月大時,寶寶不會與媽媽對視,寶寶不會笑;不會發聲,不能穩定抬頭至45度。

3個月:3個月大的時候,家長為寶寶穿衣困難,家長感覺寶寶的手腳很有力,較難活動寶寶的手腳。

4個月:4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手緊握拳頭。

5個月: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不會翻身,不會用手把東西塞到嘴裡。

8個月:8個月大的時候,不會獨立直腰坐。

9個月:9個月大時不會爬行。

15個月:15個月大時不會獨走。

早產兒、出現缺氧、病理性黃疸、營養不良、顱內出血等的寶寶,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小朋友更容易出現運動發育遲緩。家長要格外注意。

若您的寶寶出現了以下症狀,必須引起警惕

各位家長,如果您的寶寶出現了以下症狀,應警惕腦癱的出現,並儘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身體無力:1個月時,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

身軀痙攣:身體發硬,頭一直向後仰,表現為嬰兒過早能“抬頭”或仰頭角度過大;

手握拳:正常嬰兒在3個月時能鬆開手指,若5-6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則可能為病徵;

角弓反張:表現為頭部後伸時,四肢及軀幹向後伸,成反角樣;

神態異常:雙眼不追蹤近距離物體,神情呆滯,反應遲鈍,不與父母對視。

就是近遠規律。

(三) 大小規律

即先發展大肌肉粗大動作, 再發展小肌肉精細動作。嬰兒動作的發展, 先是從活動幅度較大的粗大動作開始, 而後才學會比較精細的動作, 也就是從大肌肉動作到小肌肉動作。

所謂大肌肉動作是指抬頭、 坐、 翻身、 爬、 走、 跑、 跳、 走平衡、踢等, 即大肌肉群所組成的動作。 大肌肉動作常伴隨強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縮、 全身運動神經的活動, 以及肌肉活動的能量消耗;

小肌肉動作如吃飯、 穿衣、 畫畫、 剪紙、 玩積木、 翻書、 穿珠等。從四肢動作而言, 嬰兒先學會臂與腿的動作, 以後才逐漸掌握手和腳的動作, 通常是先用整個手臂去夠物體, 以後才會用手指去抓。 這種動作發展規律, 稱為大小規律。

看看您的寶寶大運動能力達標了嗎?

成長階梯0-3歲嬰幼兒測評自2008年上線以來,已經累積了全國各地超過470萬的用戶,為瞭解全國0-3歲嬰幼兒綜合能力的早期發展提供了大量、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此次報告分析了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日近5年的資料,對照下面的資料,看看您的寶寶在“身體運動與控制”這一能力項上處於哪個水準。

圖1所示為0-3歲嬰幼兒各標誌性能力的發生時間。在身體運動與控制能力項上,涉及抬頭、翻身、坐、爬、站、走、跑、跳等能力點。

圖2所示為0-3歲女寶寶各項標誌性能力的發生時間。

圖3所示為0-3男寶寶各項標誌性能力的發生時間。

寶寶大動作發育遲緩的表現

2個月:2個月大時,寶寶不會與媽媽對視,寶寶不會笑;不會發聲,不能穩定抬頭至45度。

3個月:3個月大的時候,家長為寶寶穿衣困難,家長感覺寶寶的手腳很有力,較難活動寶寶的手腳。

4個月:4個月大的時候,寶寶手緊握拳頭。

5個月:5個月大的時候,寶寶不會翻身,不會用手把東西塞到嘴裡。

8個月:8個月大的時候,不會獨立直腰坐。

9個月:9個月大時不會爬行。

15個月:15個月大時不會獨走。

早產兒、出現缺氧、病理性黃疸、營養不良、顱內出血等的寶寶,比其他足月正常的小朋友更容易出現運動發育遲緩。家長要格外注意。

若您的寶寶出現了以下症狀,必須引起警惕

各位家長,如果您的寶寶出現了以下症狀,應警惕腦癱的出現,並儘早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身體無力:1個月時,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少,這是肌張力低下的症狀;

身軀痙攣:身體發硬,頭一直向後仰,表現為嬰兒過早能“抬頭”或仰頭角度過大;

手握拳:正常嬰兒在3個月時能鬆開手指,若5-6個月還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則可能為病徵;

角弓反張:表現為頭部後伸時,四肢及軀幹向後伸,成反角樣;

神態異常:雙眼不追蹤近距離物體,神情呆滯,反應遲鈍,不與父母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