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成就一個小而美的存儲科技公司?

軟體定義存儲已經成為企業級存儲領域一大技術發展方向,

國內也有不少團隊基於軟體定義存儲建立了初創公司。那麼,如何才能成就一個“小而美”的存儲科技公司呢?

1

創業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

當初,誰也沒有想到,他讀了二十三年書,在存儲圈摸爬滾打了十多年,先後在賽門鐵克、同有科技 、聯創信安、Memblaze工作過。最終還是選擇了與朋友聯合創業。

不過,這一切都與他在中科院讀博期間重點研究和實踐分散式存儲系統不無關係。

當時對Lustre有過深入的梳理,沒想到,這還成為了後來創業的重要技術資產之一。

但是,只做Lustre研究並不能真正影響到他選擇創業,而是基於這樣的存儲技術基礎研究的積累,以及多年來存儲圈的工作經驗和行業觀察,讓他最終看到了來自企業級存儲領域的兩個重要“發展視窗”,也讓他堅定了創業的想法。

一是市場視窗,國產存儲替換非國產化存儲的趨勢帶來了市場發展的機會,

國產存儲從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二是技術視窗,軟體定義存儲替換專有傳統存儲也讓整個存儲格局逐漸出現新的轉變,成為企業級存儲的全新發展方向。

軟體定義存儲的好處,在於軟體和硬體實現瞭解耦合。它可以説明使用者利用集約化方式採購標準硬體,可以實現很好的擴展性,硬體快速升級或局部重構,優化軟體堆疊,實現更好適配。以更經濟方式,

去實現更好性能、可靠性與擴展性 。

軟體定義存儲從技術上可以替代傳統存儲,客戶接受程度也不斷在提高。同時國產化存儲的市場份額增長也非常明顯,中國企業使用者對於國產存儲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來自IDC的企業級存儲報告資料顯示:軟體定義存儲已經成為企業級存儲領域的發展大趨勢。

當然了,創業只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可是,擺在創業者面前的第一個重要問題:如何開始才好呢?

有意思的是,他的創業想法,正好與長期工作在存儲產品技術領域的前同事阮薛平不謀而合。

兩人都看好軟體定義存儲對於現代資料中心的巨大影響力和推動力,希望能夠組建一個技術團隊,基於軟體定義、分散式的思想實現企業級存儲領域的創新與實踐。

於是,他便成了軟體定義智慧存儲——北京大道雲行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他就是存儲圈內人都比較熟悉的劉愛貴博士。

而阮薛平也同樣成了大道雲行的聯合創始人。同時與他們一起攜手創業的還有幾位元資深的存儲技術工程師。

劉愛貴博士和阮薛平長期專注於企業級存儲產品研發打造及解決方案推廣實踐,對企業級存儲應用需求和市場模式非常熟悉。借助兩人在存儲圈的積累,代理銷售一些品牌產品,維持公司先期發展並非難事。

但是,兩位創始人一致認為真要是那樣做了,大道雲行就很容易被業界定性為一個存儲管道代理商或存儲集成商,也會導致大道雲行的精力分散,無法聚焦研發和產品打造,這就違背了他們創業的初衷。

創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推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創新產品,這才是兩人與多位元資深企業級存儲工程師走在一起的真正原因。

因此,從大道雲行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敲定了公司長遠的發展戰略:以自主研發作為夯實企業級存儲技術的手段,以企業級使用者實際需求作為產品創新與優化的根本,專注軟體定義的分散式智慧存儲產品及技術服務。

一句話,大道雲行的公司定位鎖定在了:專注軟體定義智慧存儲,即Software Defined Smart Storage,SDSS。

2

自研從一開始就堅定產品化

------

不過,誰都知道,對於一個企業級存儲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說,一開始就做自研產品,而不是採取代理銷售或OEM模式,必然存在很大的挑戰,也非常有難度。國內做企業級存儲自研的公司也寥寥無幾,比如像華為存儲、巨集杉科技等不僅資本投入巨大,人員規模也不小。

“在短期內會感覺比較艱苦,但從長期來看,公司的發展才更有後勁。” 劉愛貴博士與創始團隊所有成員都堅信了這條信念。

當時,國內做存儲虛擬化、超融合的公司還不算多,這類國內的自研產品也不多,針對Server SAN和檔案系統方面做文章還是很有機會的。

當然,即便是一個企業級存儲初創公司,也同樣需要確立一個自己的產品發展目標。

“我們最初將公司對標的產品鎖定在了EMC Isilon和Scale-IO。”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也是技術研發和產品的主要負責人,劉愛貴博士認為必須鎖定一個技術研發的對標產品,創業才會有著明確的目的性,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將自己的創新產品盡可能做得極致與完善,最終獲得用戶認可。

EMC Isilon是大家熟悉的集群NAS,其橫向擴展架構檔案系統還是非常強大的,也屬於集群存儲領域的老大哥。

EMC Scale-IO是一個典型的軟體定義存儲的產品,但主要針對資料塊存儲,屬於一個純軟體的解決方案。EMC Scale-IO將一台伺服器的直連存儲轉化為共用式SAN,然後通過數以千計的伺服器以集群化形式整合在虛擬SAN中,從而帶來更強的I/O性能與存儲容量。說到底,這就是一種Server SAN的構建模式。

以最終實現產品化作為了公司存儲自研的既定方針,大道雲行成立三年時間裡推出來了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產品,並在行業領域獲得初步“斬獲”。

大道雲行的第一個產品就是Server SAN方面的SSAN,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與ScaleIO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SSAN軟體定義存儲的理念,採用去中心化的全對等Share-nothing架構,融入Scale-Out分散式塊存儲技術和架構,聚合X86伺服器內的存儲和計算資源,可從2個X86伺服器節點動態擴展到上千個X86伺服器節點,實現EB級的海量存儲容量和大規模I/O並行的存儲性能。

“作為傳統SAN基礎設施的替代產品,SSAN充分整合X86硬體平臺內的資源包括CPU、記憶體、匯流排、硬碟、網路等,以存儲軟體的高度優化和硬體資源最大化利用為目標,構建高效,智慧、可持續升級的開放型軟體定義存儲系統。

SSAN集合多種企業級數據服務功能,例如 QoS、自動精簡配置和快照,可實現大規模、高可靠、高性能、超融合的存儲應用,非常適合對可擴展性和存儲性能要求不斷提升的應用場景,如資料庫、虛擬化、雲計算等。”

值得一體的是,SSAN在國產化道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017年5月,大道雲行正式推出基於飛騰國產處理器和銀河麒麟作業系統的純國產化Server SAN存儲系統SSAN Guard。

本著“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高效可用”的目標,SSAN Guard完全基於國產化軟硬體技術堆疊,包括內置單路多核飛騰FT1500A/16處理器的國產化硬體平臺、銀河麒麟Kylin OS和TaoCloud SSAN分散式塊存儲軟體。

SSAN Guard的性能與擴展性與之前SSAN如出一轍。未來它將支援國產化的加密和資料壓縮卡,針對龍芯、申威等國產化硬體平臺的適配工作也在積極地推進。

通過在企業用戶層面推進SSAN測試與應用,大道雲行發現企業用戶對於檔案系統方面的需求非常大,很快隨著第二個產品XDFS的出現,也逐漸在多個行業領域開始測試和應用推進了。檔案系統的應用似乎更容易讓用戶接受,相對也更為成熟一些。

從確立產品研發對標產品,到推出ServerSAN存儲 SSAN和最新的純國產化SSAN Guard,以及分散式檔案系統XDFS,相比業內存儲公司來說,大道雲行推出產品的週期相對更短一些,其原因就在於創始團隊成員在企業級存儲領域長期耕耘的經驗,包括技術研發方向、存儲應用積累、使用者需求把握,都有著前期的充分準備。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專注軟體定義存儲,也超出了大道雲行創業之初的公司發展預期。

正因為專注SDSS,同時對技術演變趨勢和行業需求相對比較熟悉,再加上軟體定義存儲的公司發展定位清晰,也是初創團隊成員自己擅長的技術存儲領域。明白傳統存儲的優劣,因而,大道雲行產品總體規劃上十分強調簡單、穩定、可靠的原則,“大道至簡”簡單也是一種智慧的技術表現。當然,也會立足企業使用者應用情況,進一步加強產品的穩定性與功能性的豐富。

況且產品化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品從無到有,實現簡單可靠,可以使用。

第二階段,構建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在行業領域成為主導企業之一。

第三階段,實現智慧存儲,實現存儲應用感知,其中包含了AI 與Storage結合的創新思路,同時融合虛擬化、容器、安全以及大資料分析機制,但核心還是實現存儲與資料的智慧感知管理。

在中國存儲市場上,真正做存儲產品自研的公司確實屈指可數,為此,大道雲行也吸引了專業投資機構的關注。

據介紹,如山資本和鼎興量子相繼對大道雲行做了總計千萬級的融資。資本市場對於企業級IT領域開始專注,投資方向對於企業級IT領域越來越重視,因而大道雲行有了資本的助力,也就有了自研的資本基礎。當初靠著大道雲行創始成員自掏腰包自籌資金,堅持了近兩年的發展,確屬不易。因此,對於前期產品研發推進來說,資本的支持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同時,投資的資本方也帶來了生態圈的資源,如山資本圍繞雲安全、大資料生態圈投資,鼎興量子圍繞大資料生態圈投資,從而對於大道雲行的發展也帶來不少幫助。

3

“尋找我們發展的基石”

------

獲得資本支援之後的大道雲行,公司發展明顯獲得了提速,然而,真正可以成為企業級存儲領域的代表者,定會離不開優秀的基因。

“挖掘我們發展的基石,不外乎幾個因素。” 劉愛貴博士提到這幾個因素,其實就是大道雲行的發展基因。

其一,專注精神,對於既定方向,認准了,一往無前,堅持做下去,直到做出穩定的產品。並且任何一個公司可以抵達優秀與卓越,也離不開對某一領域的專注。

其二,用戶基礎,基於對行業領域的深刻理解,大道雲行新產品出來後,都會進行使用者前期試用,通過試用不僅可以檢驗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功能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可以更直接、更細緻地優化產品。

其三,精益研發管理,大道雲行公司規模雖然目前並不大,但從一開始以技術研發作為公司創立之本,自然對於研發的管理也自有一套實踐理論,那就是精益研發管理,每一位工程師對於自己負責的產品每一行代碼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效。

其四,工程師文化,大道雲行的公司整體定位為富有工程師文化的科技公司,因公司“存儲自研”的發展基調,讓工程師文化得以發展與盛行,大家對於技術的熱愛非常執著,可能正是因為這份執著才讓大家走在了一起。

其五,全員持股,開放、平等、扁平化的團隊文化更具備創造性的活力,這是所有初創公司所期望得到的主觀動力。大道雲行目前員工規模不大,全員持股,讓每位員工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都抱有具體想法和方向,相互影響、相互帶動、相互激勵,形成員工與公司共同進步。

其六,資本加速,2014年10月,大道雲行由劉愛貴博士和阮薛平兩人聯合其他幾位工程師組建了起來,自籌資金堅持了近兩年左右,然後才獲得了資本方的認可與進入。自有了資本進入之後,在研發人員規模擴充之下,產品研發速度自然加快了,資本加速的效果十分明顯。

在這六大基因的驅動下, 劉愛貴博士表示他自己也獲得了很大的改變與進步。

首先事必躬親,兩年創業做的事情比之前八年九年做的事情還要多。

其次決策者也是執行者,創業之後需要自己做決策,自己不僅是決策者,也是核心的執行者,隨時準備親自上陣。

再者個人狀態的轉變,從之前的專注工作轉變成了自己的全棧工作,個人狀態也有了完全轉變,大家都成了公司的“主人” 。

不僅創始人獲得了很大的轉變,同時每位進入大道雲行的員工也逐漸進入自己的角色,承擔起一個股東和建設者的多重責任。

4

波瀾不驚見真功

------

這裡,需要提到一個問題,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不遭遇困難和挑戰。

從2014年發展至今,經過近3年時間的打磨,期間也遭遇過一些困難和阻礙,大道雲行如何做到波瀾不驚地搞定這些問題的呢?

一是,針對用戶應用層面。早期用戶面臨大道雲行內部資源協調的問題。在研發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協調研發進度與使用者需求的問題確實存在很大挑戰。當融資引入之後,公司研發員工規模擴大了,解決這個方面問題就更容易了。

不過,當擁有了一定客戶群後,大道雲行面臨一個困惑,不少客戶要求公司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對於大道雲行來說,到底是聯合業內廠商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還是繼續聚焦自己既定的產品優化和升級。

在考慮到公司長期發展和專注方向時,也就需要有所選擇。最終公司還是堅持走自己的產品方向,專注使用者需求變化去做技術服務,而不是一味迎合用戶所需甚至改變自己的產品設計。

二是,針對研發測試的挑戰層面。市面上早有超融合、Openstack等方面的產品,表現都很火,最終,大道雲行還是選擇了做自己最擅長的技術方向。同時,針對用戶在POC測試中提出的需求,需要按照公司整體戰略方向來定制。

對於用戶需求“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偏離公司主體技術研發方向的事情可為,一旦偏離必須不為。

畢竟使用者對於存儲穩定性要求很高,產品品質測試如何做,當時確實是擺在大道雲行公司面前的大問題 。在有限的人力情況下,採用自動化測試方法,以及團隊之間的交叉測試,借助使用者直接參與的方式進行Beta版本產品的測試,這對於產品穩定性和品質,有著更直接的提升。

三是,針對智慧化發展差異化競爭層面。在這三年的公司發展中,也是雲計算與大資料風起雲湧的時期,大道雲行如何將公司產品研發思路與技術潮流契合,其中方法很有哲理。

以超融合為例,當前的國內超融合廠商也超過了40家。一旦在同一個領域進入的廠商增多了,必然需要採取差異化競爭。而在競爭差異化上,大道雲行更專注智慧化存儲的方向。

為了避免同質化的競爭,大道雲行在多個行業裡面進行深入耕耘。在廣電、醫療、特殊行業的開拓,確實有著更多的定制化產品要求。產品定制的差異化競爭方式,明顯利於公司後面的發展。

從而,以市場差異化為手段,更智慧地符合用戶定制化需求,具備更到位的存儲技術服務支援,就必然可以贏得更多用戶的關注。

但事實上,不只是獲得了用戶關注,同時也獲得了用戶的成功部署。目前在醫療及生物資訊、科研教育、廣電傳媒、遙感測繪、特種行業、企業製造業等領域建立了廣泛的合作,並贏得了眾多典型客戶。

因此,在存儲行業,一個初創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大道雲行做到了。

四是,針對產品戰略層面。大道雲行產品思路採用差異化與長板原理,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實現差異化競爭的目的。對於自己不擅長的“短板”,採用合作夥伴合作的方式來互補。

從產品線發展來看,逐漸完善分散式檔存儲、塊存儲、物件存儲三個不同的產品,最終採用統一的存儲管理平臺來實現統一管理。

雖然目前只是SSAN和XDFS兩條存儲主要產品線。在超融合方面也推出了兩種形態:一種採用SSAN方式,一種採用XDFS方式。

在產品方面,對磁片、混合、全快閃記憶體儲方面都會覆蓋;在行業方面,打造全行業需求的解決方案,會更多專注檔存儲、塊存儲和物件存儲的具體使用者需求,未來也會推出全快閃記憶體配置的檔案系統和SSAN。

五是,在贏得投資圈支持層面。在2016年下半年,大道雲行獲得了千萬級融資,這對大道雲行的產品研發有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投資圈帶來生態資源的互補。

另外,投資方也有著更多的管理經驗可以借鑒,公司人員管理方面也有了更好的提升。更關鍵的是:對於公司後面的發展,投資方可以非常系統化地給予專業的支援。

不過,對於大道雲行的未來理想狀態,日常銷售可以保持基本運營,融資的資本可以讓公司在市場和產品層面加速成長,做大做強。

從而,最終必將讓大道雲行成就一個小而美的存儲科技公司。

5

小結:雲行大道,存儲為要

------

對於大道雲行三年左右的發展歷程來分析,可以歸納總結為八個字,即:“雲行大道,存儲為要。”

一個專注軟體定義的智慧存儲的初創公司,幾十個漢子和妹子,可以在三年內推出三大拳頭產品ServerSAN存儲 SSAN和分散式檔案系統XDFS,已經獲得了多個行業領域的用戶成功部署與應用。以及最新推出的純國產化SSAN Guard也備受業界關注,同時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這離不開大道雲行的公司發展基因,以存儲技術自研為基礎,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以全員持股共同發展為基調,其工程師文化必將推進公司在軟體定義智慧存儲領域持續深入發展。

在雲計算與大資料奉行其道的今天,大道雲行的軟體定義的靈活架構,存儲與計算的超融合,可以實現與資料庫、虛擬化、雲應用、行業軟體的深度集成,對於企業級存儲的雲化應用有著天生優勢。

當然了,資料存儲永遠是企業級使用者最寶貴的資產,相信這條軟體定義智慧存儲的道路,不僅適合大道雲行的未來發展,同時也適合更多在軟體定義存儲領域有所作為的企業級用戶的創新需求變化。

但是,兩位創始人一致認為真要是那樣做了,大道雲行就很容易被業界定性為一個存儲管道代理商或存儲集成商,也會導致大道雲行的精力分散,無法聚焦研發和產品打造,這就違背了他們創業的初衷。

創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推出一個屬於自己的創新產品,這才是兩人與多位元資深企業級存儲工程師走在一起的真正原因。

因此,從大道雲行成立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敲定了公司長遠的發展戰略:以自主研發作為夯實企業級存儲技術的手段,以企業級使用者實際需求作為產品創新與優化的根本,專注軟體定義的分散式智慧存儲產品及技術服務。

一句話,大道雲行的公司定位鎖定在了:專注軟體定義智慧存儲,即Software Defined Smart Storage,SDSS。

2

自研從一開始就堅定產品化

------

不過,誰都知道,對於一個企業級存儲領域的創業公司來說,一開始就做自研產品,而不是採取代理銷售或OEM模式,必然存在很大的挑戰,也非常有難度。國內做企業級存儲自研的公司也寥寥無幾,比如像華為存儲、巨集杉科技等不僅資本投入巨大,人員規模也不小。

“在短期內會感覺比較艱苦,但從長期來看,公司的發展才更有後勁。” 劉愛貴博士與創始團隊所有成員都堅信了這條信念。

當時,國內做存儲虛擬化、超融合的公司還不算多,這類國內的自研產品也不多,針對Server SAN和檔案系統方面做文章還是很有機會的。

當然,即便是一個企業級存儲初創公司,也同樣需要確立一個自己的產品發展目標。

“我們最初將公司對標的產品鎖定在了EMC Isilon和Scale-IO。” 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也是技術研發和產品的主要負責人,劉愛貴博士認為必須鎖定一個技術研發的對標產品,創業才會有著明確的目的性,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將自己的創新產品盡可能做得極致與完善,最終獲得用戶認可。

EMC Isilon是大家熟悉的集群NAS,其橫向擴展架構檔案系統還是非常強大的,也屬於集群存儲領域的老大哥。

EMC Scale-IO是一個典型的軟體定義存儲的產品,但主要針對資料塊存儲,屬於一個純軟體的解決方案。EMC Scale-IO將一台伺服器的直連存儲轉化為共用式SAN,然後通過數以千計的伺服器以集群化形式整合在虛擬SAN中,從而帶來更強的I/O性能與存儲容量。說到底,這就是一種Server SAN的構建模式。

以最終實現產品化作為了公司存儲自研的既定方針,大道雲行成立三年時間裡推出來了兩個非常有代表性的產品,並在行業領域獲得初步“斬獲”。

大道雲行的第一個產品就是Server SAN方面的SSAN,在性能和功能方面與ScaleIO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SSAN軟體定義存儲的理念,採用去中心化的全對等Share-nothing架構,融入Scale-Out分散式塊存儲技術和架構,聚合X86伺服器內的存儲和計算資源,可從2個X86伺服器節點動態擴展到上千個X86伺服器節點,實現EB級的海量存儲容量和大規模I/O並行的存儲性能。

“作為傳統SAN基礎設施的替代產品,SSAN充分整合X86硬體平臺內的資源包括CPU、記憶體、匯流排、硬碟、網路等,以存儲軟體的高度優化和硬體資源最大化利用為目標,構建高效,智慧、可持續升級的開放型軟體定義存儲系統。

SSAN集合多種企業級數據服務功能,例如 QoS、自動精簡配置和快照,可實現大規模、高可靠、高性能、超融合的存儲應用,非常適合對可擴展性和存儲性能要求不斷提升的應用場景,如資料庫、虛擬化、雲計算等。”

值得一體的是,SSAN在國產化道路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2017年5月,大道雲行正式推出基於飛騰國產處理器和銀河麒麟作業系統的純國產化Server SAN存儲系統SSAN Guard。

本著“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高效可用”的目標,SSAN Guard完全基於國產化軟硬體技術堆疊,包括內置單路多核飛騰FT1500A/16處理器的國產化硬體平臺、銀河麒麟Kylin OS和TaoCloud SSAN分散式塊存儲軟體。

SSAN Guard的性能與擴展性與之前SSAN如出一轍。未來它將支援國產化的加密和資料壓縮卡,針對龍芯、申威等國產化硬體平臺的適配工作也在積極地推進。

通過在企業用戶層面推進SSAN測試與應用,大道雲行發現企業用戶對於檔案系統方面的需求非常大,很快隨著第二個產品XDFS的出現,也逐漸在多個行業領域開始測試和應用推進了。檔案系統的應用似乎更容易讓用戶接受,相對也更為成熟一些。

從確立產品研發對標產品,到推出ServerSAN存儲 SSAN和最新的純國產化SSAN Guard,以及分散式檔案系統XDFS,相比業內存儲公司來說,大道雲行推出產品的週期相對更短一些,其原因就在於創始團隊成員在企業級存儲領域長期耕耘的經驗,包括技術研發方向、存儲應用積累、使用者需求把握,都有著前期的充分準備。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專注軟體定義存儲,也超出了大道雲行創業之初的公司發展預期。

正因為專注SDSS,同時對技術演變趨勢和行業需求相對比較熟悉,再加上軟體定義存儲的公司發展定位清晰,也是初創團隊成員自己擅長的技術存儲領域。明白傳統存儲的優劣,因而,大道雲行產品總體規劃上十分強調簡單、穩定、可靠的原則,“大道至簡”簡單也是一種智慧的技術表現。當然,也會立足企業使用者應用情況,進一步加強產品的穩定性與功能性的豐富。

況且產品化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具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產品從無到有,實現簡單可靠,可以使用。

第二階段,構建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在行業領域成為主導企業之一。

第三階段,實現智慧存儲,實現存儲應用感知,其中包含了AI 與Storage結合的創新思路,同時融合虛擬化、容器、安全以及大資料分析機制,但核心還是實現存儲與資料的智慧感知管理。

在中國存儲市場上,真正做存儲產品自研的公司確實屈指可數,為此,大道雲行也吸引了專業投資機構的關注。

據介紹,如山資本和鼎興量子相繼對大道雲行做了總計千萬級的融資。資本市場對於企業級IT領域開始專注,投資方向對於企業級IT領域越來越重視,因而大道雲行有了資本的助力,也就有了自研的資本基礎。當初靠著大道雲行創始成員自掏腰包自籌資金,堅持了近兩年的發展,確屬不易。因此,對於前期產品研發推進來說,資本的支持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同時,投資的資本方也帶來了生態圈的資源,如山資本圍繞雲安全、大資料生態圈投資,鼎興量子圍繞大資料生態圈投資,從而對於大道雲行的發展也帶來不少幫助。

3

“尋找我們發展的基石”

------

獲得資本支援之後的大道雲行,公司發展明顯獲得了提速,然而,真正可以成為企業級存儲領域的代表者,定會離不開優秀的基因。

“挖掘我們發展的基石,不外乎幾個因素。” 劉愛貴博士提到這幾個因素,其實就是大道雲行的發展基因。

其一,專注精神,對於既定方向,認准了,一往無前,堅持做下去,直到做出穩定的產品。並且任何一個公司可以抵達優秀與卓越,也離不開對某一領域的專注。

其二,用戶基礎,基於對行業領域的深刻理解,大道雲行新產品出來後,都會進行使用者前期試用,通過試用不僅可以檢驗產品的性能、穩定性、功能等方面的問題,同時可以更直接、更細緻地優化產品。

其三,精益研發管理,大道雲行公司規模雖然目前並不大,但從一開始以技術研發作為公司創立之本,自然對於研發的管理也自有一套實踐理論,那就是精益研發管理,每一位工程師對於自己負責的產品每一行代碼做到心中有數,心中有效。

其四,工程師文化,大道雲行的公司整體定位為富有工程師文化的科技公司,因公司“存儲自研”的發展基調,讓工程師文化得以發展與盛行,大家對於技術的熱愛非常執著,可能正是因為這份執著才讓大家走在了一起。

其五,全員持股,開放、平等、扁平化的團隊文化更具備創造性的活力,這是所有初創公司所期望得到的主觀動力。大道雲行目前員工規模不大,全員持股,讓每位員工對公司未來的發展都抱有具體想法和方向,相互影響、相互帶動、相互激勵,形成員工與公司共同進步。

其六,資本加速,2014年10月,大道雲行由劉愛貴博士和阮薛平兩人聯合其他幾位工程師組建了起來,自籌資金堅持了近兩年左右,然後才獲得了資本方的認可與進入。自有了資本進入之後,在研發人員規模擴充之下,產品研發速度自然加快了,資本加速的效果十分明顯。

在這六大基因的驅動下, 劉愛貴博士表示他自己也獲得了很大的改變與進步。

首先事必躬親,兩年創業做的事情比之前八年九年做的事情還要多。

其次決策者也是執行者,創業之後需要自己做決策,自己不僅是決策者,也是核心的執行者,隨時準備親自上陣。

再者個人狀態的轉變,從之前的專注工作轉變成了自己的全棧工作,個人狀態也有了完全轉變,大家都成了公司的“主人” 。

不僅創始人獲得了很大的轉變,同時每位進入大道雲行的員工也逐漸進入自己的角色,承擔起一個股東和建設者的多重責任。

4

波瀾不驚見真功

------

這裡,需要提到一個問題,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展過程不可能不遭遇困難和挑戰。

從2014年發展至今,經過近3年時間的打磨,期間也遭遇過一些困難和阻礙,大道雲行如何做到波瀾不驚地搞定這些問題的呢?

一是,針對用戶應用層面。早期用戶面臨大道雲行內部資源協調的問題。在研發力量不足的情況下,協調研發進度與使用者需求的問題確實存在很大挑戰。當融資引入之後,公司研發員工規模擴大了,解決這個方面問題就更容易了。

不過,當擁有了一定客戶群後,大道雲行面臨一個困惑,不少客戶要求公司提供全面解決方案。對於大道雲行來說,到底是聯合業內廠商為客戶提供全面解決方案,還是繼續聚焦自己既定的產品優化和升級。

在考慮到公司長期發展和專注方向時,也就需要有所選擇。最終公司還是堅持走自己的產品方向,專注使用者需求變化去做技術服務,而不是一味迎合用戶所需甚至改變自己的產品設計。

二是,針對研發測試的挑戰層面。市面上早有超融合、Openstack等方面的產品,表現都很火,最終,大道雲行還是選擇了做自己最擅長的技術方向。同時,針對用戶在POC測試中提出的需求,需要按照公司整體戰略方向來定制。

對於用戶需求“有所為有所不為”,不偏離公司主體技術研發方向的事情可為,一旦偏離必須不為。

畢竟使用者對於存儲穩定性要求很高,產品品質測試如何做,當時確實是擺在大道雲行公司面前的大問題 。在有限的人力情況下,採用自動化測試方法,以及團隊之間的交叉測試,借助使用者直接參與的方式進行Beta版本產品的測試,這對於產品穩定性和品質,有著更直接的提升。

三是,針對智慧化發展差異化競爭層面。在這三年的公司發展中,也是雲計算與大資料風起雲湧的時期,大道雲行如何將公司產品研發思路與技術潮流契合,其中方法很有哲理。

以超融合為例,當前的國內超融合廠商也超過了40家。一旦在同一個領域進入的廠商增多了,必然需要採取差異化競爭。而在競爭差異化上,大道雲行更專注智慧化存儲的方向。

為了避免同質化的競爭,大道雲行在多個行業裡面進行深入耕耘。在廣電、醫療、特殊行業的開拓,確實有著更多的定制化產品要求。產品定制的差異化競爭方式,明顯利於公司後面的發展。

從而,以市場差異化為手段,更智慧地符合用戶定制化需求,具備更到位的存儲技術服務支援,就必然可以贏得更多用戶的關注。

但事實上,不只是獲得了用戶關注,同時也獲得了用戶的成功部署。目前在醫療及生物資訊、科研教育、廣電傳媒、遙感測繪、特種行業、企業製造業等領域建立了廣泛的合作,並贏得了眾多典型客戶。

因此,在存儲行業,一個初創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大道雲行做到了。

四是,針對產品戰略層面。大道雲行產品思路採用差異化與長板原理,將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實現差異化競爭的目的。對於自己不擅長的“短板”,採用合作夥伴合作的方式來互補。

從產品線發展來看,逐漸完善分散式檔存儲、塊存儲、物件存儲三個不同的產品,最終採用統一的存儲管理平臺來實現統一管理。

雖然目前只是SSAN和XDFS兩條存儲主要產品線。在超融合方面也推出了兩種形態:一種採用SSAN方式,一種採用XDFS方式。

在產品方面,對磁片、混合、全快閃記憶體儲方面都會覆蓋;在行業方面,打造全行業需求的解決方案,會更多專注檔存儲、塊存儲和物件存儲的具體使用者需求,未來也會推出全快閃記憶體配置的檔案系統和SSAN。

五是,在贏得投資圈支持層面。在2016年下半年,大道雲行獲得了千萬級融資,這對大道雲行的產品研發有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投資圈帶來生態資源的互補。

另外,投資方也有著更多的管理經驗可以借鑒,公司人員管理方面也有了更好的提升。更關鍵的是:對於公司後面的發展,投資方可以非常系統化地給予專業的支援。

不過,對於大道雲行的未來理想狀態,日常銷售可以保持基本運營,融資的資本可以讓公司在市場和產品層面加速成長,做大做強。

從而,最終必將讓大道雲行成就一個小而美的存儲科技公司。

5

小結:雲行大道,存儲為要

------

對於大道雲行三年左右的發展歷程來分析,可以歸納總結為八個字,即:“雲行大道,存儲為要。”

一個專注軟體定義的智慧存儲的初創公司,幾十個漢子和妹子,可以在三年內推出三大拳頭產品ServerSAN存儲 SSAN和分散式檔案系統XDFS,已經獲得了多個行業領域的用戶成功部署與應用。以及最新推出的純國產化SSAN Guard也備受業界關注,同時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

這離不開大道雲行的公司發展基因,以存儲技術自研為基礎,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以全員持股共同發展為基調,其工程師文化必將推進公司在軟體定義智慧存儲領域持續深入發展。

在雲計算與大資料奉行其道的今天,大道雲行的軟體定義的靈活架構,存儲與計算的超融合,可以實現與資料庫、虛擬化、雲應用、行業軟體的深度集成,對於企業級存儲的雲化應用有著天生優勢。

當然了,資料存儲永遠是企業級使用者最寶貴的資產,相信這條軟體定義智慧存儲的道路,不僅適合大道雲行的未來發展,同時也適合更多在軟體定義存儲領域有所作為的企業級用戶的創新需求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