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孟姜女哭長城: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孟姜女哭長城呢?

據說在秦始皇的時候,有一對新婚夫婦,男的叫範喜良,女的叫孟薑女。結婚剛3天,範喜良就被征去修長城,不久因饑寒和勞累而死去。孟姜女歷盡艱辛,萬里尋夫到長城,得知丈夫已死,

便放聲大哭,哭倒了長城800裡。這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然而,歷史上到底有沒有孟姜女哭長城呢?故事流傳到現在已2000多年了,卻仍是一個謎。

有人認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純屬虛構。因為山海關所存的長城是秦朝以後才築起的,

而秦始皇所築長城距山海關北去數百里。歷史上有過哭倒城牆的記載,但故事發生的時間比秦統一六國要早得多,因此和秦始皇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考證史籍,“哭城”一事首見於《左傳》:春秋初期劉莊公時(前794—前781年在位),齊國人杞梁在攻莒(今山東莒縣)戰役中陣亡。

杞梁沒有兒子,他的妻子無依無靠。她撲在杞梁的屍體上,在城下痛哭,哭了7天7夜,城牆也崩塌了。這大概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原始資料了。看來孟姜女哭長城是由杞梁妻哭城演變而來的,而故事的最後形成大致是在北宋年間。

孟薑女故事經歷了2000多年的流傳和演變,對其故事本身內容說法不一,如何看待這一故事,則更是眾說紛紜。

有的說,孟姜女哭長城是根據歷代時勢和風俗的不斷變化而變更的。戰國時,齊都中盛行哭調,杞梁戰死而妻迎樞便是悲劇的材料。西漢時,盛行感應之說,杞妻的哭城便成了崩城和塌山的感應。它的故事是順應了文化演變而遷流,承受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

憑藉了民眾的情感和想像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