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時間是最公平的資產,如何用它跟別人拉開差距?|創客課堂

“偉大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始於時間管理、時間的管理始於時間的記錄與分析”;“創始人的注意力應當不斷回歸到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上,方向、錢、人”;“在完美解決方案出現之前,

我們就已經可以開始採取行動了。”

文/劉娜 閆妍

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強

5月12日,新京報尋找中國創客帶來的精品小課堂開講,本期討論的話題是“時間這個資本,你該如何投資”,三位時間管理的高手:酷艾英語創始人艾力、聯基金合夥人邱浩和天使投資人李笑來為現場超過100多名創客進行了乾貨的分享。

酷艾英語創始人、奇葩說辯手艾力說,偉大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始於時間管理、時間的管理始於時間的記錄與分析。時間管理應該先從時間的記錄與分析做起,這是最關鍵一點。但關鍵就在於時間太抽象,不像錢那麼具體,怎麼辦?就要把它具體化。這就是所謂的“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

聯基金合夥人邱浩提出,

對於創業者來說,不要過度往自己的to do list裡面加東西,而是減東西。創始人的注意力應當不斷回歸到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上,方向、錢、人。

天使投資人李笑來老師認為,很多人拖延是因為遇到了困難,又或者是完美主義者。“在完美解決方案出現之前,我們就已經可以開始採取行動了。”

以下為三位關於時間管理的分享,enjoy~

艾力:唯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為什麼時間管理這麼重要?因為時間是我們所有人唯一擁有的公平資源。

我們人生的很多東西是天生決定的,比如說長相、外貌甚至是智商。這世界上有很多東西天生不公平,但時間是所有人都公平享受的。如果連時間這件事情我們都沒有辦法搞定的話,那其他任何事情我們就不用再費心思了,

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也正在這裡。

我們當代人最普遍的一個狀態就是持續性焦慮,創業絕對是這樣,焦慮的原因其實是你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認識,你對過去沒有清晰的總結,你每一分每一秒只是關注眼前即時出現的消息,導致你很混亂。

時間管理與其說我們專注在過程,不如先把頭和尾進行詳細的安排。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沒時間呢?因為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制定計劃,

但大部分計畫都會落空。拖延症是我們大部分人最核心的問題,計畫定了,但實現不了。那怎麼辦?大家先別急著定計劃。

我們大部分時間管理治標不治本,就是因為它一上來就否定了各位個體化的問題,而給一個流程化的方式,最後導致大家總是在自我否認,你覺得是你出了問題,其實是方法出了問題。一個好的方法是對症下藥的方法,對症下藥第一步是要先診斷,你的時間到底花在哪裡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裡有三句話:偉大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始於時間管理、時間的管理始於時間的記錄與分析。你應該先從時間的記錄與分析做起,這是最關鍵一點。但關鍵就在於時間太抽象,不像錢那麼具體,怎麼辦?就要把它具體化。這就是所謂的“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

具體怎麼使用呢?

第一步要先找到金幣,excel表格可以做,你可以拿本子做,我也有app,或者你使用自己的方法,都不強求。34枚金幣表格可以用。

第二步,是把每天的事情客觀記錄下來,如果按兩個小時做同一件事就合併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按半小時記錄,而不按一小時或者兩小時記呢?如果按一小時、兩小時記,時間塊會變得過大,記錄不具體。

第三步要進行一定的分析,分析法就是上色,可以上成五種顏色,第一類事情是盡興娛樂;第二類是休息的時間;第三類強迫式的工作;第四類是高效工作,你喜歡幹而且幹得特別高效的事情;第五類拖延。這一天五顏六色,顯得特別清晰。

這樣一周來看,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出了問題。你可以根據那一周的相關問題找到解決的回饋方式,哪裡的時間會用的最高效,哪裡的時間會用的最低效,從而改變這個策略。

很多人覺得艾力你怎麼這麼變態,確實變態,但是唯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年365天,52周,8760小時,12410枚金幣,當你發現你一年的時間都掌握在你的手中時,你只要堅持21天,就能有很棒的回饋。

邱浩:有方向沒期待,把專注放在當下

坦白來說,我是一個時間管理或者效率管理之類的大反面,我從來沒用什麼效率工具,我有秘書,但我的日程管理仍然是亂七八糟。舉例來說,我上午參加了一個活動以為有午飯吃,結果到12點發現沒有午飯,12點半再約人也來不及了,我就開車跑到下一個會議地方,發現旁邊有一個地方挺好,我就過去。

聽上去,我簡直就是時間管理的失敗者。

我們今天在講的話題,創業者如何管理時間,從管理工具來說我簡直沒有任何發言權,但我這樣的人要怎麼創業呢?

從創業的角度來看,會發現所有的事都又緊急又重要,天天都是又緊急又重要。特別是起步的創業者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隨之而來是巨大的焦慮、恐懼。

作為創業者來說,to do list不可能是空的,有幾件事是你必須要做的:第一方向、第二錢、第三人。所以如果你是CEO,對你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不要儘量往自己的to do list裡面加東西,而是減東西。然後把你的注意力不斷回歸到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上,方向、錢、人。

創業者在起步之前,需要把方向和路徑想透。避免你做了計畫之後,發現老是裹足不前,做了一些複雜的計畫,你的時間都花在做計畫上。

我們有的時候有太多的目標、太強的目標、太執著的一定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之內完成某個目標,對創業者來說是很危險的事情。

這似乎跟前面聽起來很矛盾。很多事情你要跳進去做,不要太多思考,不要太多極化,特別是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比如咱們回到前面,創業者說,方向很重要,錢很重要,人很重要。我就怎麼規劃方向,有可能你得先跳進去做,要做生意、要做內容。講到錢的事,那就找VC,你就想我要怎麼去談,反而不如先找兩個談談,先沖上去。很多時候你要做完美的計畫和準備,不如直接去行動,先邁出一步。

村上春樹說他每天都給自己規定寫一千字,特別小的一段。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只要一開始行動,這個行動就會帶動你,把你放在這個行動當中,慢慢開始幹起來。而不是沉陷在計畫當中,心中充滿了焦慮,也充滿了對自己的不滿,然後繼續希望做出更完美的計畫。我覺得這點完全是我自己針對我自己的問題,對我來說特別重要的就是多行動、少計畫。

計畫不需要太完美,大概有個計畫就可以了,要趕緊幹起來,甚至有時候就更直接的做起來,做的時候自然會有更多的方向。我相信我們在座的創業者,智商和能力肯定是具備的。

最後,我們經常往往做了太多的計畫,而忘記了開始的一步。經常做時間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李笑來:常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時間管理是個偽概念,時間不可管理,應該和時間做朋友。很多人與時間為敵,其中一個原因是他不幹正事,不做正確的決定。

很多人學不好語言,並不是因為他笨,或者並不是因為這個東西難度特別高。更關鍵的原因在於,他只幹簡單的事情,大量的去幹、反復的去幹、重複的去幹,難的事情他一直不幹,所以一直沒有進展。

你做一件事情,你知道你的方式是正確的。但你如果做了錯誤的事情,卻用了正確的方式,這就很可怕,因為那結果就極大負數。

還有一點就是,你需要有能力去區分重要的事情,對於重要的事情有一定的優先順序。對於一個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是成長、是金錢、是安定,還是身份等等?我們需要總問自己,對於自己來說是什麼是最重要的,剩下的是不重要的。

絕大多數學習上的失敗或者絕大多數進步上的失敗,完全不是來自于那個進步本身的難度,也不是來自於其他方面的能力低下,而是因為你的時間分配出了問題。優先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把困難的事情、不喜歡做的事情拖到最後,最終造成了失敗。

我舉一個特別常見的例子,大家都是成年人,而且你們都想創業。你們觀察自己,觀察你們身邊的人,觀察你們的團隊成員,到最後為什麼他們效率低下,為什麼他們沒有成功。其實特別簡單,因為他們只幹容易的事。他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哪裡去了?做容易的事。但凡難的,不幹。然後說自己有拖延症。

但拖延症不是理由,拖延不做正事導致了失敗。

很多人拖延是因為遇到了苦難,又或者是完美主義者。我認為,在完美解決方案出現之前,我們就已經可以開始採取行動了。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要過於刻意一定要找到解決方案才開始行動。我們在沒有解決方案的時候也在行動,行動的時候某些解決方案就出現了。

在我的書裡,我定義了一個比較簡單實用的提高效率的方式,這個方式適用於所有人。“如果你能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那麼時間就會自動成為你的朋友”。

舉個例子,我有一次無意間清空了20萬字的書籍文稿,當時距離Deadline還有14天。我當時難受了30分鐘,第31分鐘開始,我便開始寫一次寫這本書。一天兩萬字,十天寫完了。這種時候焦慮和拖延是不產生價值的,儘快的著手去做這件事,並在操作的時候尋找最佳方案。

“想做一個完美的人根本就是愚蠢的”。如果你嘗試去做一個完美的人,就會過得很悲慘,因為總覺得自己不完美。不要給自己設定各種各樣完美的標準,我一向認為這是我這一輩子撿到的最大的便宜,我做很多事情是不要求完美的,所以我少了很多心理負擔。認識到不完美的存在,所以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總而言之,你想跟時間做朋友,就要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時間也會回饋你最好的禮物。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對症下藥第一步是要先診斷,你的時間到底花在哪裡了?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裡有三句話:偉大的管理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始於時間管理、時間的管理始於時間的記錄與分析。你應該先從時間的記錄與分析做起,這是最關鍵一點。但關鍵就在於時間太抽象,不像錢那麼具體,怎麼辦?就要把它具體化。這就是所謂的“34枚金幣”時間管理法。

具體怎麼使用呢?

第一步要先找到金幣,excel表格可以做,你可以拿本子做,我也有app,或者你使用自己的方法,都不強求。34枚金幣表格可以用。

第二步,是把每天的事情客觀記錄下來,如果按兩個小時做同一件事就合併就好了。為什麼一定要按半小時記錄,而不按一小時或者兩小時記呢?如果按一小時、兩小時記,時間塊會變得過大,記錄不具體。

第三步要進行一定的分析,分析法就是上色,可以上成五種顏色,第一類事情是盡興娛樂;第二類是休息的時間;第三類強迫式的工作;第四類是高效工作,你喜歡幹而且幹得特別高效的事情;第五類拖延。這一天五顏六色,顯得特別清晰。

這樣一周來看,就會發現自己哪裡出了問題。你可以根據那一周的相關問題找到解決的回饋方式,哪裡的時間會用的最高效,哪裡的時間會用的最低效,從而改變這個策略。

很多人覺得艾力你怎麼這麼變態,確實變態,但是唯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年365天,52周,8760小時,12410枚金幣,當你發現你一年的時間都掌握在你的手中時,你只要堅持21天,就能有很棒的回饋。

邱浩:有方向沒期待,把專注放在當下

坦白來說,我是一個時間管理或者效率管理之類的大反面,我從來沒用什麼效率工具,我有秘書,但我的日程管理仍然是亂七八糟。舉例來說,我上午參加了一個活動以為有午飯吃,結果到12點發現沒有午飯,12點半再約人也來不及了,我就開車跑到下一個會議地方,發現旁邊有一個地方挺好,我就過去。

聽上去,我簡直就是時間管理的失敗者。

我們今天在講的話題,創業者如何管理時間,從管理工具來說我簡直沒有任何發言權,但我這樣的人要怎麼創業呢?

從創業的角度來看,會發現所有的事都又緊急又重要,天天都是又緊急又重要。特別是起步的創業者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隨之而來是巨大的焦慮、恐懼。

作為創業者來說,to do list不可能是空的,有幾件事是你必須要做的:第一方向、第二錢、第三人。所以如果你是CEO,對你特別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不要儘量往自己的to do list裡面加東西,而是減東西。然後把你的注意力不斷回歸到最重要的三件事情上,方向、錢、人。

創業者在起步之前,需要把方向和路徑想透。避免你做了計畫之後,發現老是裹足不前,做了一些複雜的計畫,你的時間都花在做計畫上。

我們有的時候有太多的目標、太強的目標、太執著的一定要在一定的時間範圍之內完成某個目標,對創業者來說是很危險的事情。

這似乎跟前面聽起來很矛盾。很多事情你要跳進去做,不要太多思考,不要太多極化,特別是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比如咱們回到前面,創業者說,方向很重要,錢很重要,人很重要。我就怎麼規劃方向,有可能你得先跳進去做,要做生意、要做內容。講到錢的事,那就找VC,你就想我要怎麼去談,反而不如先找兩個談談,先沖上去。很多時候你要做完美的計畫和準備,不如直接去行動,先邁出一步。

村上春樹說他每天都給自己規定寫一千字,特別小的一段。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只要一開始行動,這個行動就會帶動你,把你放在這個行動當中,慢慢開始幹起來。而不是沉陷在計畫當中,心中充滿了焦慮,也充滿了對自己的不滿,然後繼續希望做出更完美的計畫。我覺得這點完全是我自己針對我自己的問題,對我來說特別重要的就是多行動、少計畫。

計畫不需要太完美,大概有個計畫就可以了,要趕緊幹起來,甚至有時候就更直接的做起來,做的時候自然會有更多的方向。我相信我們在座的創業者,智商和能力肯定是具備的。

最後,我們經常往往做了太多的計畫,而忘記了開始的一步。經常做時間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李笑來:常問自己什麼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時間管理是個偽概念,時間不可管理,應該和時間做朋友。很多人與時間為敵,其中一個原因是他不幹正事,不做正確的決定。

很多人學不好語言,並不是因為他笨,或者並不是因為這個東西難度特別高。更關鍵的原因在於,他只幹簡單的事情,大量的去幹、反復的去幹、重複的去幹,難的事情他一直不幹,所以一直沒有進展。

你做一件事情,你知道你的方式是正確的。但你如果做了錯誤的事情,卻用了正確的方式,這就很可怕,因為那結果就極大負數。

還有一點就是,你需要有能力去區分重要的事情,對於重要的事情有一定的優先順序。對於一個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是成長、是金錢、是安定,還是身份等等?我們需要總問自己,對於自己來說是什麼是最重要的,剩下的是不重要的。

絕大多數學習上的失敗或者絕大多數進步上的失敗,完全不是來自于那個進步本身的難度,也不是來自於其他方面的能力低下,而是因為你的時間分配出了問題。優先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把困難的事情、不喜歡做的事情拖到最後,最終造成了失敗。

我舉一個特別常見的例子,大家都是成年人,而且你們都想創業。你們觀察自己,觀察你們身邊的人,觀察你們的團隊成員,到最後為什麼他們效率低下,為什麼他們沒有成功。其實特別簡單,因為他們只幹容易的事。他們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哪裡去了?做容易的事。但凡難的,不幹。然後說自己有拖延症。

但拖延症不是理由,拖延不做正事導致了失敗。

很多人拖延是因為遇到了苦難,又或者是完美主義者。我認為,在完美解決方案出現之前,我們就已經可以開始採取行動了。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不要過於刻意一定要找到解決方案才開始行動。我們在沒有解決方案的時候也在行動,行動的時候某些解決方案就出現了。

在我的書裡,我定義了一個比較簡單實用的提高效率的方式,這個方式適用於所有人。“如果你能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情,那麼時間就會自動成為你的朋友”。

舉個例子,我有一次無意間清空了20萬字的書籍文稿,當時距離Deadline還有14天。我當時難受了30分鐘,第31分鐘開始,我便開始寫一次寫這本書。一天兩萬字,十天寫完了。這種時候焦慮和拖延是不產生價值的,儘快的著手去做這件事,並在操作的時候尋找最佳方案。

“想做一個完美的人根本就是愚蠢的”。如果你嘗試去做一個完美的人,就會過得很悲慘,因為總覺得自己不完美。不要給自己設定各種各樣完美的標準,我一向認為這是我這一輩子撿到的最大的便宜,我做很多事情是不要求完美的,所以我少了很多心理負擔。認識到不完美的存在,所以我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總而言之,你想跟時間做朋友,就要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時間也會回饋你最好的禮物。

本文為尋找中國創客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