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方言太土,你要求孩子從小就學說普通話?

宇小蟲原創,抄襲必究!

回娘家這些日子,帶著孩子跟村裡很多小朋友玩。

我兒子還一口一口的江永方言,別的小孩都說起普通話了。就連對長輩特有的一些方言稱呼也變成了普通話裡的稱呼。比如以前我們這裡叫爸爸的媽媽叫“娭毑”,現在小孩子們都叫“奶奶”了。外婆看別的小朋友從小就說普通話,擔心宇寶會趕不上人家。也有很多家長關切的問我咋不給孩子學普通話呢?似乎農村的孩子丟棄方言,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才是時髦的,
是跟得上時代的。

我卻深不以為然。

恰巧最近汪涵自掏腰包保護方言的舉動在新聞圈熱度不減。

“普通話可以讓你走得更遠,可以讓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讓你不要忘記你從哪裡出發,普通話讓你交流極其順暢,而方言讓你感受到無限的溫暖。”

汪涵這番話說的很對,方言讓你知道了自己的根在哪裡。

除此之外,我讓孩子從小接觸方言,也基於以下幾點考慮:

方言會讓孩子跟家裡的長輩更加親近。家裡長輩們很多都是不會普通話的,如果孩子從小說普通話,那跟長輩之間溝通起來會比較費勁,也不利於老小之間關係的親近。老人家想逗逗小孩子玩,如果一個說方言,一個說普通話,那豈不是雞同鴨講,

乾瞪眼了?老人家有怎能全心體會到兒孫繞膝的幸福感呢?

方言讓孩子認識最真的家鄉。家鄉的一草一木,一事一物無不在方言的浸潤下。甚至很多都無法用普通話準確表達出來。孩子如果從小不會方言,是不容易融入自己家鄉的環境的。即便長大之後衣錦還鄉,那種“近鄉情更怯”的感覺恐怕是無法體會了吧!

方言其實有它特有的思維。我們常說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

為人處事,待人接物都會有不同。甚至不同地方的人從面相上看都會有不同的特質。當然這些除了跟當地的風水,歷史發展等等相關外,跟語言也是息息相關的。一個地方的方言顯現了當地人的思維習慣。比如我的家鄉說父親和兒子,會說“父子”,但是我老公的家鄉就說“子父”,爸爸帶著兒子去趕集,鄰居看見了,就說“你們兩子父來趕集呀!”,加上當地特有的語音,
聽起來也並不顯彆扭。如果孩子不說方言,那就不會有這種思維習慣,以後在考慮某些問題上思維可能就缺乏拓展。讓孩子多幾種思維不好嗎?

說方言並不會影響孩子學說普通話。現在是資訊化的時代,孩子學普通話的機會比以前的小孩要多得多。動畫片,繪本,幼稚園,等等,放心吧,孩子的普通話學得會。

所以不要讓孩子丟了方言吧,方言讓孩子的世界更加通拓,以後孩子們在一起,發現一個簡單的“吃飯”,“睡覺”都有那麼多種說法,那該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呀!

所以不要讓孩子丟了方言吧,方言讓孩子的世界更加通拓,以後孩子們在一起,發現一個簡單的“吃飯”,“睡覺”都有那麼多種說法,那該是多麼有趣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