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奶奶說方言,爸媽說普通話,語言交叉的成長環境,請相信孩子的語言能力

《奶奶說方言,爸媽說普通話,語言交叉的成長環境,

孩子該說什麼話》一文,引來很多家長的評論,可見這個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可喜的是很多孩子能夠在方言、普通話和英語間自由切換,這當然是最理想的。但也有些家長表示在孩子的語言問題上面臨一些問題,根據生活觀察和家長的反響,孩子在多語言交叉環境下,說話的尷尬事有以下幾種:

◆學會了全家人都不太懂的語言,但能夠跟家裡的保姆順暢溝通

◆學會了說普通話,

但是到了方言的環境裡切換不過來而被笑話

◆說一口分不清是方言還是普通話的語言

◆家裡人的語言種類太多,孩子遲遲不肯張口說話

01/我們為什麼那麼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

我們為什麼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最基礎的動因是日常溝通的需要。隨著每個人生活圈的擴大,我們發現每一種語言背後其實代表著一個群體的人,這也是掌握單一語言在交流時面臨的最大障礙。

比如我們到一個陌生方言的環境裡,周圍人嘰裡呱啦說個不停,你卻像聽天書,交流就更談不上了。這就是一個人能夠掌握多種語言時的交流優勢,想想不懂英語是一個老外用你英語跟你交流時候的心情就知道了。

02/交流決定的語言選擇

平時跟孩子一起去逛街,她看到商場裡的鱷魚圖案商標,馬上說“alligator”。然後會問這裡為什麼有alligator,我倆會就這個問題討論一陣。

如果說給奶奶,奶奶沒聽懂,沒有絲毫互動,跟沒聽到一樣。在無法交流的環境裡,孩子自然就放棄用這種方式溝通了。

在語言上,我們不得不佩服環境因素的強大。所以,當你希望孩子掌握哪種語言,就儘量創造那種語言的溝通環境。

但這不意味著剝奪其他語言交流的權利,而是需要增加你希望孩子掌握的語言種類的交流機會,比如希望說普通話的就多用普通話交流,

希望說方言的就多用方言交流。這也是有些語言不用學就自然掌握的原因,有語境的語言不用學,自然就掌握了。

當我們送孩子到機構裡去跟著老外學英語,不也是購買的那幾個小時的交流語境嗎?

03/如果孩子不能在多種語言間自由切換

如果孩子能夠在多種語言間自由切換,當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呢?

作為交流手段,語言沒有貴賤之分,也沒必要評論哪種語言好。每個家庭培養孩子的意願千差萬別,在語言上也有多重訴求。只要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展,比如孩子方言說的很溜,被強制扭轉到普通話,或者普通話很溜,要扭轉到方言,讓孩子不知所從,語言能力的發展也會出現暫時的滯後狀態。只要是能交流的語言,掌握了就不是壞事。

家庭中多語言共存時,順其自然,不強求說方言的轉成普通話,說普通話的更不用轉方言,免得變成語言上的“四不像”,被孩子學去。在現實中,哪種語言跟孩子交流得多,孩子自然就更願意用哪種語言交流。

04/相信孩子在語言上的能力也接納孩子在發展上的差異

家庭成員說的方言,不在這個方言語系的成人聽久了會懂,但說不出來,而孩子不知道什麼死後就說得順溜了,這是孩子的語言上的能力。

相信孩子超強的語言能力時,也要承認和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比如有的孩子在語言能力上比較突出,有的孩子在其他方面有優勢。所以如果孩子說話晚或者語言能力不是那麼佔據明顯優勢,他的優勢一定在其他方面,特別是男孩和女孩相比較,在語言能力上明顯不佔優勢,但是男人在邏輯思維方面卻是那麼突出。這方面,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洪蘭有過詳細的論述。

掌握了就不是壞事。

家庭中多語言共存時,順其自然,不強求說方言的轉成普通話,說普通話的更不用轉方言,免得變成語言上的“四不像”,被孩子學去。在現實中,哪種語言跟孩子交流得多,孩子自然就更願意用哪種語言交流。

04/相信孩子在語言上的能力也接納孩子在發展上的差異

家庭成員說的方言,不在這個方言語系的成人聽久了會懂,但說不出來,而孩子不知道什麼死後就說得順溜了,這是孩子的語言上的能力。

相信孩子超強的語言能力時,也要承認和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比如有的孩子在語言能力上比較突出,有的孩子在其他方面有優勢。所以如果孩子說話晚或者語言能力不是那麼佔據明顯優勢,他的優勢一定在其他方面,特別是男孩和女孩相比較,在語言能力上明顯不佔優勢,但是男人在邏輯思維方面卻是那麼突出。這方面,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洪蘭有過詳細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