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市值突破3000億美元,阿裡巴巴做對了什麼?

一位曾經以60多美元價格賣掉阿裡巴巴股票的童鞋,表示了深深地肉痛,因為現在價格已經超過120美元。 當然,為了安慰自己,他提到,其實在內部交易中,還有不少人用30美元的價格賣掉的。

2年前的5月,馬雲發表了《這是年輕人的時代》公開信,宣佈阿裡巴巴將全面把領導權交給70後,逍遙子張勇接任阿裡巴巴集團CEO一職。這個舉措代表了阿裡巴巴代際的傳承,以及新的開始。

事實再次證明了阿裡巴巴在“晴天的時候修房頂”策略的聰明,

2年後的阿裡巴巴不但完全解決了當年的焦慮,而且完成互聯網的移動化之外的另外一個使命,與現實對接。

贅言幾句,雖然O2O這個詞已經不再那麼熱度,但萬變不離其宗。互聯網發展到現在,已經到了不再是產品技術在辦公室埋頭幹活兒,就可以吸引來億萬用戶的時候。

阿裡巴巴發家的基因就是電商,本質就是商業。從誕生的時候,阿裡巴巴就是“一半鋼鐵,一半肌肉”的形態。

移動化只是形式的轉換,商業最內在的核心、本質不會變。

所以2015年之後,阿裡巴巴不再分神,而是致力於把對商業的理解發揮到極致。從表層的電商交易,下沉到基礎服務。從蘋果,到可以結出很多蘋果的蘋果樹。

2年來,阿裡巴巴股票走勢茁壯上行,近期市值超過了3000億美元。資本市場對新公佈的年報預期普遍看好。野村證券預計阿裡巴巴集團季度收入將同比增長55%,至374億元。

太平洋皇冠證券分析師Hans Chung預計阿裡巴巴股價為134美元,比目前溢價20%。在美國商業期刊《福布斯》雜誌上個月評選出2016年最有投資價值的10大公司中,阿裡巴巴位居榜首。

那麼,能取得這樣的結果,阿裡巴巴到底做對了哪些事?

一、深度理解商業本質,下沉到基礎服務

既然阿裡巴巴最擅長的就是“電商”,

那麼就深度把“商”做到極致。通過在電商時代的積累,阿裡巴巴孵化出螞蟻金服、阿裡雲、菜鳥物流。並且沉澱了資料,錘煉了演算法。

騰訊向上,通過覆蓋用戶的時間、注意力作為自己的核心資源,阿裡巴巴則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向商業更底層紮根到底。

你用的APP,背後的計算、資源、底層架構是阿裡雲提供的,你收到了韻達的快遞,背後是菜鳥的智慧系統,

菜鳥機器人幫忙分揀過的。你通過支付寶預約了醫院的掛號,乘坐杭州的公交,背後都阿裡的資料系統在支撐。銀泰、蘇甯百貨未來的智慧級變化,背後也會是阿裡巴巴的技術、資料、計算所推動的。

之前接觸阿裡巴巴,是通過淘寶、天貓、支付寶……以後可能會有更多阿裡巴巴inside的應用,就像藏在筆記型電腦裡的英特爾晶片。

“狹義的電子商務僅僅是今天阿裡巴巴集團戰略的一部分,未來阿裡提供的服務會是企業繼水、電、土地以外的第四種不可缺失的商務基礎設施資源。”這句話在當時,很多人看不懂。隨著更多案例的推出,已然逐漸清晰。

阿裡巴巴已經換了新的賽道,在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交接大背景下,用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賦能”。在新的賽道上,阿裡巴巴得到了中國政府、美國華爾街等多重認可。從這個角度來說,科技公司遇到的更大的浪潮式機遇還在路上。

二、立足大地的泰坦,建立“透明經濟體”

近期,阿裡巴巴提出一個晦澀的概念,透明經濟體。還有被傳統創業者不能理解的“五新”。按照馬雲的說法:“我們在創造一個歷史從來沒有誕生過的,跨邊界跨時空和跨國界的經濟體”。

不知是否為了怒刷存在,如果董明珠真的以為現在阿裡巴巴的業務還只是“開網店”那麼簡單的話,那她太不理解馬雲和阿裡巴巴了。

不管叫做透明經濟體,還是叫“五新”,還是叫O2O。其實本質都是需要建立一個資料化的世界。

我們並不瞭解上帝在管理世界的時候用的什麼IT系統,但一定是神奇的,不然那麼大的資料量怎麼處理呢?

但是現在,通過技術可以實現一個“全透明”的交易系統,人類可以擁有上帝一般的眼睛和感知。之前宏觀經濟學家只能通過中醫一般“望聞問切”的方式來對經濟體進行把脈,而現在可以有一個“透明”的經濟體供深度剖析。

在這個經濟體中,交易、庫存、需求、行銷……所有的資料都是透明的不管在圍觀層面,還是在宏觀層面。當資料匯總成巨大的洪流,將可以把不確定性大大降低,變成確定。

這個資料化、透明的世界是可以延伸的,當技術進入工廠、進入商店。人類就得到了上帝的眼睛。可以宏觀分析,微觀剖析。可以用技術提高工業、工廠、商業的效率。這種變化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止步不前。

一位螞蟻金服的員工這樣的描述,我覺得深以為然。互聯網公司之前像水裡的魚,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而隨著技術公司與工業產業的深入融合之後,就像泰坦的腳觸碰到大地,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力量。

資訊化不是一蹴而就,我讀過、聽過的失敗案例也罄竹難書。但趨勢不會變,變得可能是節奏的快慢,試錯的代價。只要到達那個引爆點,就可以迅速引發聚變。

2014年初,我與朋友們對移動支付這個事討論的熱火朝天,為什麼要移動支付呢?資料給別人多不安全?錢能否得到保障?當初的顧慮,現在看來都不是顧慮。說實話,我已經不得己我上次取現金是什麼時候了。

現在,我不介意,甚至盼望我的資料加到這個“透明經濟體”中,成為一個分子。在這個資料世界中,誠實守法、富有誠信的我,應該很有安全感的,對吧?如果工業生產可以更加環保、流程可以更加透明,世界可以變好一點點,那就更好了。

三、商業、技術輸出,國際化

世界是平的。這是在歐洲、美國等國家在工業時代全面領先的時候,西方學者提出的一個概念。

在中國科技進步了,在某些方面可以媲美甚至領先于世界水準的時候,部分反對勢力已經不希望平了,反而希望人工製造很多壁壘,來增加世界變平的鴻溝。

角色發生了有趣的變化。

今年,馬雲在國際上頻頻露面,所到之地也基本不局限於商務往來,更多是與政要溝通。在美國《新聞週刊》封面,對方把馬雲化身為阿拉丁神燈的燈神,他可以出來滿足世界的願望。

《新聞週刊》稱“萬能的Jack Ma”有希望消除中國貿易的誤差和隔閡,此前不久,馬雲曾經與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就百萬級美國年輕人的就業問題進行溝通。而通過eWTP,阿裡巴巴希望中小企業和年輕人,這些未能分享全球化利益的群體,能夠得到以充分參與全球化的能力。

一款世界範圍的“淘寶”,正在延伸。馬拉西亞已經成了數字自由貿易區,成為eWTP的試驗田。

曾任騰訊副總裁的吳軍則說的更為明白。他在《浪潮之巔》中評價阿裡巴巴說:它擁有全球電子商務最完整的生態鏈和最大的營業額,已經完全佔領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制高點,只要不犯大的錯誤,現在找不出一家公司可以挑戰它的商業地位。

“阿裡的競爭對手不在中國,而在矽谷”1999年,馬雲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笑話。而現在,中國科技企業確實只剩下矽谷這座高峰,值得去落足了。“中國公司服務中國,矽谷公司服務全世界。”這個現狀需要被改變。

儘管曾經遭到嘲笑和偏見,但世界已經逐漸認識到來自中國互聯網公司創新和變革的野望。這不僅僅是阿裡巴巴一個公司的事情,3000億美元的市值也只是起步而已。

未來阿裡提供的服務會是企業繼水、電、土地以外的第四種不可缺失的商務基礎設施資源。”這句話在當時,很多人看不懂。隨著更多案例的推出,已然逐漸清晰。

阿裡巴巴已經換了新的賽道,在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交接大背景下,用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賦能”。在新的賽道上,阿裡巴巴得到了中國政府、美國華爾街等多重認可。從這個角度來說,科技公司遇到的更大的浪潮式機遇還在路上。

二、立足大地的泰坦,建立“透明經濟體”

近期,阿裡巴巴提出一個晦澀的概念,透明經濟體。還有被傳統創業者不能理解的“五新”。按照馬雲的說法:“我們在創造一個歷史從來沒有誕生過的,跨邊界跨時空和跨國界的經濟體”。

不知是否為了怒刷存在,如果董明珠真的以為現在阿裡巴巴的業務還只是“開網店”那麼簡單的話,那她太不理解馬雲和阿裡巴巴了。

不管叫做透明經濟體,還是叫“五新”,還是叫O2O。其實本質都是需要建立一個資料化的世界。

我們並不瞭解上帝在管理世界的時候用的什麼IT系統,但一定是神奇的,不然那麼大的資料量怎麼處理呢?

但是現在,通過技術可以實現一個“全透明”的交易系統,人類可以擁有上帝一般的眼睛和感知。之前宏觀經濟學家只能通過中醫一般“望聞問切”的方式來對經濟體進行把脈,而現在可以有一個“透明”的經濟體供深度剖析。

在這個經濟體中,交易、庫存、需求、行銷……所有的資料都是透明的不管在圍觀層面,還是在宏觀層面。當資料匯總成巨大的洪流,將可以把不確定性大大降低,變成確定。

這個資料化、透明的世界是可以延伸的,當技術進入工廠、進入商店。人類就得到了上帝的眼睛。可以宏觀分析,微觀剖析。可以用技術提高工業、工廠、商業的效率。這種變化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止步不前。

一位螞蟻金服的員工這樣的描述,我覺得深以為然。互聯網公司之前像水裡的魚,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而隨著技術公司與工業產業的深入融合之後,就像泰坦的腳觸碰到大地,可以得到無窮無盡的力量。

資訊化不是一蹴而就,我讀過、聽過的失敗案例也罄竹難書。但趨勢不會變,變得可能是節奏的快慢,試錯的代價。只要到達那個引爆點,就可以迅速引發聚變。

2014年初,我與朋友們對移動支付這個事討論的熱火朝天,為什麼要移動支付呢?資料給別人多不安全?錢能否得到保障?當初的顧慮,現在看來都不是顧慮。說實話,我已經不得己我上次取現金是什麼時候了。

現在,我不介意,甚至盼望我的資料加到這個“透明經濟體”中,成為一個分子。在這個資料世界中,誠實守法、富有誠信的我,應該很有安全感的,對吧?如果工業生產可以更加環保、流程可以更加透明,世界可以變好一點點,那就更好了。

三、商業、技術輸出,國際化

世界是平的。這是在歐洲、美國等國家在工業時代全面領先的時候,西方學者提出的一個概念。

在中國科技進步了,在某些方面可以媲美甚至領先于世界水準的時候,部分反對勢力已經不希望平了,反而希望人工製造很多壁壘,來增加世界變平的鴻溝。

角色發生了有趣的變化。

今年,馬雲在國際上頻頻露面,所到之地也基本不局限於商務往來,更多是與政要溝通。在美國《新聞週刊》封面,對方把馬雲化身為阿拉丁神燈的燈神,他可以出來滿足世界的願望。

《新聞週刊》稱“萬能的Jack Ma”有希望消除中國貿易的誤差和隔閡,此前不久,馬雲曾經與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就百萬級美國年輕人的就業問題進行溝通。而通過eWTP,阿裡巴巴希望中小企業和年輕人,這些未能分享全球化利益的群體,能夠得到以充分參與全球化的能力。

一款世界範圍的“淘寶”,正在延伸。馬拉西亞已經成了數字自由貿易區,成為eWTP的試驗田。

曾任騰訊副總裁的吳軍則說的更為明白。他在《浪潮之巔》中評價阿裡巴巴說:它擁有全球電子商務最完整的生態鏈和最大的營業額,已經完全佔領了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制高點,只要不犯大的錯誤,現在找不出一家公司可以挑戰它的商業地位。

“阿裡的競爭對手不在中國,而在矽谷”1999年,馬雲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笑話。而現在,中國科技企業確實只剩下矽谷這座高峰,值得去落足了。“中國公司服務中國,矽谷公司服務全世界。”這個現狀需要被改變。

儘管曾經遭到嘲笑和偏見,但世界已經逐漸認識到來自中國互聯網公司創新和變革的野望。這不僅僅是阿裡巴巴一個公司的事情,3000億美元的市值也只是起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