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博物|億年碩果結晶體 千古神韻展英姿——地質博物館裡“認識”山西

你還不知道?山西地質博物館本月起免費開放啦!

來到這裡,你會看到一個浩瀚的知識海洋,宇宙各類天外來客、山西的地形地貌成因等等奧秘都將一一揭開面紗。

來到這裡,你會看到一個遠古的生物世界;各種各樣惟妙惟肖的古生物化石都將展示在你的面前。

作為一個山西人,你知道山西有多少煤嗎?它們又是怎樣形成的?在這兒,你都將找到答案!

名片

山西地質博物館是綜合類公益性文化事業機構、由省政府投資興建的省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我省文化強省重點工程之一。

博物館位於太原市汾河西畔,漪汾橋西南,北臨太原市圖書館,南臨山西博物院,東臨濱河西路和汾河公園,西臨望景路,總建築面積31000平米。

建築佈局

博物館的整體形態體現了“天圓地方”這一理念,建築下方猶如自然巨石砌成的“百寶盒”,外披網格狀“珠簾”,上部扁圓形展廳外形似“玉璧”橫空。在大廳內部,國內首個混凝土結構球形“穹幕影院”,

可容納百人同時觀看高科技全景科幻電影。

開放時間

每週三-周日9:00-17:00開館(16:00停止入館);

週一、週二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農曆臘月三十及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閉館。

預約須知

山西地質博物館2017年5月1日起免費向公眾開放。為確保公眾和展品安全,保證參觀品質,山西地質博物館每天限量發放門票2000張(含預約)。

1、公眾參觀:持本人有效證件領票,憑票入場參觀,

門票當日當次有效。

2、團體參觀:提前兩天預約,預約電話0351-4069643,預約時間為開館時間,可撥打電話或到諮詢台辦理。或線上預約,網址:http://www.sxgm.org/about/?128.html

交通資訊

公交線路:

乘865路公車,山西博物院站下車,北行約100米即到。

乘69路公車,省博物院站下車即到,北行約100米即到。

乘6、602、803、807、831、845、866路公車,漪汾橋西站下車,沿望景路南行約1000米即到。

乘1、38、611、618、809、813、822、818、848、855、859、863、308路公車,迎澤橋西站下車,沿文興路北行約1000米即到。

自駕須知:

由於車位有限,推薦自駕車停放於山西省博物院內或太原市圖書館停車場。

溫馨提示

免費開放後長期對公眾開放,請自覺遵守《參觀須知》,文明參觀;為提高參觀品質,避免參觀過於集中造成安全隱患,敬請合理安排時間,避開高峰期。

如何參觀

地質博物館

展館共有5層,

1層序廳;2層辦公區;3層測天繪地、衣被天下;4層穿越時空、遠古物種、交流展廳;5層大地寶藏、物華天寶、穹幕影院、休閒區。其陳列體系可概括為“一線二點”:

一線:即主題展線的基本陳列,由“穿越時空”“遠古物種”“大地寶藏”“物華天寶”四部分構成,位於主體建築的四層、四層的延續以及五層,分別向觀眾展示山西地質歷史、生物演化、礦產資源、礦物岩石等內容。

二點:即輔助展線的專題陳列,由“測天繪地”和“衣被天下”兩部分構成,位於主體建築的三層,展示了我省測繪地理資訊系統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黃土高原的地貌、成因等。

各展廳亮點

主序廳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黃河壺口瀑布為原型繪製的“表裡山河”主題牆,其波濤洶湧的河流與雄偉的山體是對我省“表裡山河”的提煉與昇華。序廳右側是山西省地形地質沙盤(比例尺1:120000),是目前我省最大的地形沙盤。它可以使觀眾對我省的地形地貌和礦產資源的種類、分佈有直觀的認識。

穿越時空展廳

系統陳列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隕石特徵,以山西特色的地形地質地貌為例詮釋地球內外地質作用,以及用大型自主研發自動觸發式多媒體演示“山西地質發展史”等。

遠古物種展廳

以大型的油畫、彩噴圖連續展示生物進化過程,重點對三疊紀北方陸生四足類脊椎動物與南方海生爬行動物進行了鮮明的對比;新發現的“山西鱷”骨架是該館的鎮館之寶;打造了山西白堊紀恐龍動物群,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科普成果。

大地寶藏展廳

目前人類已發現和利用的礦產種類有227種,我國已探明儲量的有160種。山西省礦產資源豐富,為我國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地寶藏展廳利用聲光電、多媒體、模型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了山西的煤、鋁、鐵三大優勢礦產,以及重要礦產。

物華天寶展廳

本展廳向大眾展示出了琳琅滿目的寶石和礦物,目前,世界已知礦物約4145種,該館館藏礦物約140餘種,基本涵蓋了所有常見礦物的種類。

測天繪地廳

正面主題牆上的浮雕展示了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測繪工具以及對測繪事業做出過貢獻的先人們。測繪即測量與繪圖。測量是繪圖的前提,繪圖是測量的結果。

衣被天下廳

本展廳概要介紹了土地的形成、土地分類、黃土類型、不同時期的地征制度等。同時展出了我國黃土高原上五種不同類型的黃土:保德黃土、靜樂黃土、午城黃土、離石黃土、馬蘭黃土。

看看地質博物館裡都有啥

鎮館之寶——“山西鱷”

“山西鱷”,是該館在建館過程中於2010年在黃河邊三疊系地層中新發現的,為目前全世界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具骨架,不僅提供了頭骨和脊椎的解剖學資訊,而且擴展了該類群的古地理分佈區域,修正了“山西鱷”的鑒定特徵,也進一步分析了它的系統發生關係。是該館首要的鎮館之寶。

山西鱷,屬於主龍形下綱引鱷科,使種史前肉食性爬行動物,生存於三疊紀中期的中國山西省,約2億2000萬年前。在恐龍出現以前,山西鱷等早期肉食性爬行動物,稱霸陸地達數百萬年之久。山西鱷身長2.2米,高度約0.5米,具有強壯的頜部。山西鱷被認為行動迅速,並以較小、行動較緩慢的動物為食。

“華北第一金”:狗頭金

在礦產展區,幻影成像“山西礦產開發史”在國內博物館界是首家使用。該展廳最中間的“狗頭金”為該館第二件鎮館之寶。

狗頭金名稱的來歷是因其最初發現時的外形像狗頭而著稱,是岩石中的金在長期風化等地質作用下被剝蝕、搬運,最終沉積在金礦下游河灘砂礫石層中並逐漸聚集而成。這塊自然金產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的料眼金礦,料眼金礦是我省最著名的砂金礦床。該展品重達425克,因其形似蟾蜍,又名“華北金蟾”,其質地較為純淨,其純度可達90%以上,是我省有史以來發現並保存下來最大的一塊。被專家稱為“華北第一金”。

山西白堊紀恐龍動物群

展廳中不僅有大家熟知的霸王龍,還有一些在本省發現的恐龍化石。其中,大同雲岡龍是在我省左雲縣野外發現的,這是一種中大型草食性恐龍,身長超過7米。此外,還有“不尋常華北龍”,發現於我省天鎮縣,體長近20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晚白堊世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以及“楊氏天鎮甲龍”,同樣發現於天鎮縣,是與“不尋常華北龍”同時期的植食性恐龍。

球幕影院:靜坐一室遨遊太空

博物館內設球幕影院,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球幕影院。四周和頂部都是銀幕,座位採用躺椅形式,且伴有環繞身歷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攻略都這麼全了,還不說走就走?!

由“測天繪地”和“衣被天下”兩部分構成,位於主體建築的三層,展示了我省測繪地理資訊系統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黃土高原的地貌、成因等。

各展廳亮點

主序廳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以黃河壺口瀑布為原型繪製的“表裡山河”主題牆,其波濤洶湧的河流與雄偉的山體是對我省“表裡山河”的提煉與昇華。序廳右側是山西省地形地質沙盤(比例尺1:120000),是目前我省最大的地形沙盤。它可以使觀眾對我省的地形地貌和礦產資源的種類、分佈有直觀的認識。

穿越時空展廳

系統陳列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隕石特徵,以山西特色的地形地質地貌為例詮釋地球內外地質作用,以及用大型自主研發自動觸發式多媒體演示“山西地質發展史”等。

遠古物種展廳

以大型的油畫、彩噴圖連續展示生物進化過程,重點對三疊紀北方陸生四足類脊椎動物與南方海生爬行動物進行了鮮明的對比;新發現的“山西鱷”骨架是該館的鎮館之寶;打造了山西白堊紀恐龍動物群,並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科普成果。

大地寶藏展廳

目前人類已發現和利用的礦產種類有227種,我國已探明儲量的有160種。山西省礦產資源豐富,為我國工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地寶藏展廳利用聲光電、多媒體、模型等多種手段全面展示了山西的煤、鋁、鐵三大優勢礦產,以及重要礦產。

物華天寶展廳

本展廳向大眾展示出了琳琅滿目的寶石和礦物,目前,世界已知礦物約4145種,該館館藏礦物約140餘種,基本涵蓋了所有常見礦物的種類。

測天繪地廳

正面主題牆上的浮雕展示了從古至今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測繪工具以及對測繪事業做出過貢獻的先人們。測繪即測量與繪圖。測量是繪圖的前提,繪圖是測量的結果。

衣被天下廳

本展廳概要介紹了土地的形成、土地分類、黃土類型、不同時期的地征制度等。同時展出了我國黃土高原上五種不同類型的黃土:保德黃土、靜樂黃土、午城黃土、離石黃土、馬蘭黃土。

看看地質博物館裡都有啥

鎮館之寶——“山西鱷”

“山西鱷”,是該館在建館過程中於2010年在黃河邊三疊系地層中新發現的,為目前全世界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具骨架,不僅提供了頭骨和脊椎的解剖學資訊,而且擴展了該類群的古地理分佈區域,修正了“山西鱷”的鑒定特徵,也進一步分析了它的系統發生關係。是該館首要的鎮館之寶。

山西鱷,屬於主龍形下綱引鱷科,使種史前肉食性爬行動物,生存於三疊紀中期的中國山西省,約2億2000萬年前。在恐龍出現以前,山西鱷等早期肉食性爬行動物,稱霸陸地達數百萬年之久。山西鱷身長2.2米,高度約0.5米,具有強壯的頜部。山西鱷被認為行動迅速,並以較小、行動較緩慢的動物為食。

“華北第一金”:狗頭金

在礦產展區,幻影成像“山西礦產開發史”在國內博物館界是首家使用。該展廳最中間的“狗頭金”為該館第二件鎮館之寶。

狗頭金名稱的來歷是因其最初發現時的外形像狗頭而著稱,是岩石中的金在長期風化等地質作用下被剝蝕、搬運,最終沉積在金礦下游河灘砂礫石層中並逐漸聚集而成。這塊自然金產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的料眼金礦,料眼金礦是我省最著名的砂金礦床。該展品重達425克,因其形似蟾蜍,又名“華北金蟾”,其質地較為純淨,其純度可達90%以上,是我省有史以來發現並保存下來最大的一塊。被專家稱為“華北第一金”。

山西白堊紀恐龍動物群

展廳中不僅有大家熟知的霸王龍,還有一些在本省發現的恐龍化石。其中,大同雲岡龍是在我省左雲縣野外發現的,這是一種中大型草食性恐龍,身長超過7米。此外,還有“不尋常華北龍”,發現於我省天鎮縣,體長近20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晚白堊世最大的蜥腳類恐龍。以及“楊氏天鎮甲龍”,同樣發現於天鎮縣,是與“不尋常華北龍”同時期的植食性恐龍。

球幕影院:靜坐一室遨遊太空

博物館內設球幕影院,又稱“圓穹電影”或“穹幕電影”,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球幕影院。四周和頂部都是銀幕,座位採用躺椅形式,且伴有環繞身歷聲,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攻略都這麼全了,還不說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