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事:關注留守兒童,傳遞溫暖愛心,我們需要你的説明

張家村是一個偏僻閉塞的小村莊,其中百分之九十六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他們的爸爸媽媽在他們還沒有學會說話的時候,就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只有過年的時候,

才有可能回家。家中只剩下年邁的爺爺奶奶和孩子們一起生活,而張小宇,就是張家村眾多留守兒童中的一個。

我驅車來到這偏僻的小山村,剛下過雨的山路泥濘不堪,汽車是開不上去的,只能步行。白色的運動鞋被潮濕的泥土沾染得不成樣子,狼狽的就像是現在的我一樣。我在路邊找了一塊石頭,蹭了蹭鞋底,蹭掉了泥土之後,鞋子立刻輕快了很多,但是幾分鐘之後,又變得沉甸甸的。

已經走了四十分鐘的山路了,我覺得我的體力已經開始不行了,同行的攝影師扛著沉重的攝像機走在前面,身為男生的他的體力比我好太多。沒錯,我是一名記者,此時來到這個山村,是為了報導留守兒童的事情。

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們終於進了村子,

一進去,映入眼簾的首先是那些破敗的房子,就像一個個生命垂危的老人一樣,在風中無力地佇立著。經過打聽,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了張小宇的家,此次的採訪物件,就是張小宇。張小宇家的貧困狀況,顯然超出了我們的預期,與其說那是一個家,不如說那是幾堵牆壁更為貼切。家中的傢俱只有一張小桌子,還有幾個破舊的斷了線的馬紮,唯一有點生氣的,
就是一把比較新的綠色暖水壺,還有牆上的幾張獎狀。

張小宇今年十一歲,身高僅僅到達我的腰部,她很瘦,頭髮有些淩亂,身上的衣服也髒髒的,並且能看得出來很不合身,褲腿和袖子都短了一大截。我們來到張小宇家的時候,她正在鍋灶旁邊燒火,看到我們的到來,孩子愣了愣,然後像是明白了怎麼回事一樣,趕緊給我們拿來了兩個馬紮,:“請坐,你們,是那個,城裡的哥哥姐姐吧?”他有點結巴地問著,

神情有些局促,“對呀,你就是張小宇吧,你們的村長叔叔是不是已經跟你說過了我們要來拜訪你啊”她盯著地面,點點頭,然後喊了一聲“爺爺”,迅速地又坐回到鍋灶旁,繼續生著火。不一會,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拄著拐杖出來了。

經過跟爺爺的交談,我們得知,張小宇的爸爸媽媽在小宇剛出生三個月以後,就去了外地打工,由於來回車費太貴,好幾年也沒有回家,平時偶爾的聯繫,都是通過村支書家的電話。說到這裡,爺爺從屋裡拿出了一個生了鏽的小鐵盒,裡面是一張泛黃的小紙條,上面是一串模糊了字跡的電話號碼,滿是污漬和汗跡,爺爺說,這是小宇的媽媽留下的,小宇把它保存在小鐵盒裡,放在枕頭邊,每當想爸爸媽媽了,就拿出來看一看。說到動情處,爺爺忍不住落了淚:“小宇這孩子苦啊,我腿有病,幹不了重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靠她一個人幹,做飯,洗衣服,掰棒子,這孩子命苦啊”聽著爺爺的嗚咽聲,懂事的小宇跑過來給爺爺擦了擦淚,“爺爺,飯好了,不哭了,我們吃飯。”接著,她從鍋裡端出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蒸南瓜,還有一碗土豆,這就是爺孫倆的午飯。看著這兩個相依為命的苦命人,我不禁鼻頭一酸,當我們吃著大魚大肉,不用為生活所擔憂的時候,有誰能想到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在吃著最最簡陋的蒸南瓜蒸土豆,而這些,對他們來說就是一頓不錯的飯了。

午飯過後,張小宇就不見了,剩下的採訪,我們只好由爺爺來完成。時間過得很快,下午三點整,採訪結束了,老人家把我們送出村子,看著他越來越遠的身影,我的心中百感交集。又經過一個多小時痛苦的山路,我們終於下了山,就在我們剛要上車的時候,張小宇從遠處跑來了:“等一等,等一等!”只見她踩著泥濘的山路,用衣服兜著不知道什麼的東西,滿頭大汗地朝我們跑過來,“這是山上的果子,很好吃”她低著頭,喘息著粗氣地說著,然後將懷中的果子一股腦地全拿給我們,然後頭也不回地跑掉了。看著手裡剛摘下來的新鮮果子,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原來這個孩子消失了一下午,是為了給我們摘果子吃。看著她越來越遠的身影,我大聲地喊:“謝謝你,張小宇!”。

上了車之後,我的眼淚怎麼都止不住,我不明白,如此善良的一個孩子,為什麼會擁有這麼悲苦的人生。張小宇那張瘦弱泛黃的臉,像放電影一樣一遍一遍地過過我的腦海,她的聲音,她的羞澀,她的懂事,她的堅強,無一不觸動著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回到了家,我整理了採訪的錄影照片和錄音材料,我要把張小宇真真實實地寫進我的報導裡,我想為張小宇,為天底下所有的留守兒童做點什麼,我們不能代替他們去受苦,但是我們可以宣傳,讓社會更多的去關注他們,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關注留守兒童,傳遞溫暖愛心,我們需要你的説明。

放在枕頭邊,每當想爸爸媽媽了,就拿出來看一看。說到動情處,爺爺忍不住落了淚:“小宇這孩子苦啊,我腿有病,幹不了重活,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靠她一個人幹,做飯,洗衣服,掰棒子,這孩子命苦啊”聽著爺爺的嗚咽聲,懂事的小宇跑過來給爺爺擦了擦淚,“爺爺,飯好了,不哭了,我們吃飯。”接著,她從鍋裡端出來一碗熱氣騰騰的蒸南瓜,還有一碗土豆,這就是爺孫倆的午飯。看著這兩個相依為命的苦命人,我不禁鼻頭一酸,當我們吃著大魚大肉,不用為生活所擔憂的時候,有誰能想到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在吃著最最簡陋的蒸南瓜蒸土豆,而這些,對他們來說就是一頓不錯的飯了。

午飯過後,張小宇就不見了,剩下的採訪,我們只好由爺爺來完成。時間過得很快,下午三點整,採訪結束了,老人家把我們送出村子,看著他越來越遠的身影,我的心中百感交集。又經過一個多小時痛苦的山路,我們終於下了山,就在我們剛要上車的時候,張小宇從遠處跑來了:“等一等,等一等!”只見她踩著泥濘的山路,用衣服兜著不知道什麼的東西,滿頭大汗地朝我們跑過來,“這是山上的果子,很好吃”她低著頭,喘息著粗氣地說著,然後將懷中的果子一股腦地全拿給我們,然後頭也不回地跑掉了。看著手裡剛摘下來的新鮮果子,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原來這個孩子消失了一下午,是為了給我們摘果子吃。看著她越來越遠的身影,我大聲地喊:“謝謝你,張小宇!”。

上了車之後,我的眼淚怎麼都止不住,我不明白,如此善良的一個孩子,為什麼會擁有這麼悲苦的人生。張小宇那張瘦弱泛黃的臉,像放電影一樣一遍一遍地過過我的腦海,她的聲音,她的羞澀,她的懂事,她的堅強,無一不觸動著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回到了家,我整理了採訪的錄影照片和錄音材料,我要把張小宇真真實實地寫進我的報導裡,我想為張小宇,為天底下所有的留守兒童做點什麼,我們不能代替他們去受苦,但是我們可以宣傳,讓社會更多的去關注他們,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關注留守兒童,傳遞溫暖愛心,我們需要你的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