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悟◎幸福來自“清正”

靜心曲古箏 - 傳燈

✎ 肖岩悟史

《醒世姻緣》載:“終日忙忙只為饑,食得飽來便思衣,衣食兩樣皆具足,便思嬌容美貌妻,有了妻兒和田地,家裡無官被人欺,七品八品尤嫌小,三品四品又嫌低。

”這段話道出了欲壑難平的人性,令人髮指。是啊,如果我們把欲望控制在道德和法規之內,守住底線,就能留住清正,更能守住幸福。反之,任由其膨脹,必然會自取滅亡。據《五代史補》載,五代時趙在禮在宋州做官,由開始時的偷偷摸摸到後來的明目張膽,由索拿卡要到喪心病狂,群眾苦不堪言。後調往他處,宋州百姓相互祝賀,說:“拔掉眼中釘了!”不料消息傳到趙在禮耳朵裡,
他向上級要求調回宋州後,每歲戶口,不論主客,都征錢一千,名曰:“拔釘錢!”以至達到為所欲為的程度。舊的誘惑剛剛實現,新的誘惑又在向他頻頻招手,結果是越陷越深,坑了家人,害了孩子,毀了前程,遠離了幸福。

古今歷史上有很多反面教材,他們並不缺錢花銷,

也不缺人陪伴,唯一缺少的是對欲望的控制,對品德的修煉,對清正的追求。他們經不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腐蝕,在聲色犬馬的誘惑中倒下,在香風毒霧的縈繞中落馬。歷史上的周公、鄭板橋等一批清政為民典範,他們是後人學習的楷模,也是個人和家庭幸福的榜樣。

魚見食而不見其鉤,必亡;人見利而不見其害,必欲。它告誡人們,做人要控制欲望,做事要清正廉潔,不時修煉品行,

不斷修剪心性,追求清正,敢於撲滅欲壑難平的心火,就會在權力、美色、金錢面前不失方向,就能活出真實的自己。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我們要做五官端正的人,嘴不饞,耳不軟,心不邪,手不伸,腿不懶。常思律己之心,常戒私欲之念,常修為政之德,只有堅持清正廉潔,清慎自守,這樣我們才能走向幸福、才能鑄造出潔白如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