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色小鎮如何釋放“鎮能量”?

小欖擬打造"菊城智穀小鎮"。

(資料圖片)◆中山市經濟研究院院長 梁仕倫

三溪古屋文創小鎮所在的東區三溪村,成為電視劇 《桔子街的斷貨男》的拍攝地點;位於小欖的菊城智穀小鎮,

也被確定承擔我市產業平臺的功能……從路演評選到首批18 個市級特色小鎮出爐,中山特色小鎮的關注熱度持續不斷。

未來特色小鎮要建成什麼樣?有怎樣的建設目標?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近日下發的《中山市關於加快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回答了種種疑問 。

根據 《意見》目標,努力實現全市特色小鎮5 年內新增6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年後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超1000億元。

產業類、科創類特色小鎮要達到3A 級景區標準,文化旅遊類特色小鎮要達到4A 級以上景區標準。

目標

5年後產業增加值超千億元

《意見》明確了工作目標,要動員凝聚各方資源,合力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形成“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大跨越”的發展態勢,構築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效益、小載體大創新的發展格局。原則上每個特色小鎮3至5年內新增固定資產投資不少於30億元(商品住宅專案投資除外),

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低於70%。努力實現全市特色小鎮5年目標:新增6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300家高新技術企業、30個創新創業團隊和200名高端人才,5年後工業和服務業增加值超1000億元;產業類、科創類特色小鎮達到3A級景區標準,文化旅遊類特色小鎮達到4A 級以上景區標準。

特在哪?

《意見》明確,特色小鎮建設要樹立產城一體、城鄉統籌、創新驅動、文化引領、生態優先理念。

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準管理、高品質配套。著力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兼具旅遊與社區功能的特色小鎮,使之成為全市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平臺,建設和美宜居健康城市的重要載體。

那麼,特色小鎮具體要特在何處?

◆主攻鎮區最優產業,原則上一細分產業建一小鎮

在規劃建設方面,《意見》有著明確的要求。值得關注的是,特色小鎮的規劃要求產業特色鮮明。

《意見》明確,要根據我市城市發展定位,聚焦支撐我市未來發展的優勢傳統產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並選擇一個本鎮區最具基礎優勢、最具成長空間的細分產業作為特色小鎮主攻方向,促進產業做精、做特、做強,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獨特產業生態。其中,每個細分產業原則上只建一個特色小鎮。新引進的重大產業專案優先佈局到同類產業特色小鎮。

◆設核心區、起步區,促進跨鎮區共建

在《意見》中,明確特色小鎮建設要按照節約集約用地、“多規合一”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區塊環境稟賦和存量資源,升級改造區塊內鋅鐵棚區、傳統工業園區,合理佈局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空間。規劃面積要適當控制,設立核心建設區或起步區,推動核心建設區緊湊佈局、高效利用。

另外,在產業方面,要發揮“一中心四組團”管理架構優勢和作用,推動資源有效整合,促進跨鎮區共建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命名應突出個性、彰顯特色,具有文化韻味,易記易傳播。

◆推動各種功能疊加,滿足人才需求

功能定位方面,要求融合完備。特色小鎮要儘量選址在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文化濃郁、社區服務完善的區域,滿足創新創業人才對優質工作生活環境的需求。突出產業、景觀、文化、生態等特色,促進產業功能、旅遊功能和社區功能融合發展,推動各種功能產生疊加效應。加強非遺等傳統文化和嶺南地域文化保護傳承,活化改造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和名村,積極植入現代都市、現代產業文化元素。注重保護山水人文,增強綠色休憩空間。

◆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創新創業活躍,也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一大要求。《意見》要求,特色小鎮要立足高新、高端、高質、高效,推動全方位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發展面向大眾、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開放式服務平臺,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等,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載體。彙聚創新人才、風投資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推進專業空間、網路平臺和企業內部眾創,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怎麼建?

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集聚高端要素,融合產業、文化、旅遊、社區功能,非鎮非區的創新創業載體。發展特色小鎮是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

那麼,特色小鎮確立功能載體,而如何實操呢?

◆鼓勵多方參與,多元融資

特色小鎮的投資機制將鼓勵創新。《意見》明確建立健全政府與企業等多方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的投融資機制,鼓勵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和市民積極參與特色小鎮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積極推廣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採用BOT、ROT、TOT、BOO 等方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宣導綜合一體化開發。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業務,通過政府專項資金、政策性銀行融資、企業發債、上市融資、引入股權投資基金等多樣化融資手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形成多元化、多管道的投融資體系。

◆探索推動特色小鎮整體上市

對於特色小鎮的建設,我市將加強用地保障,加強財政、專案、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我市將設立特色小鎮建設發展專項資金,採取獎補方式支援鎮區開展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特色小鎮範圍內的建設項目整體列入市年度重點專案,所含子專案同等享受市重點專案相關優惠政策。值得關注的是,我市還將探索設立特色小鎮股權投資基金,鼓勵整合區域品牌資源,推動特色小鎮整體上市。

在人才方面,將參照翠亨新區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的做法,特色小鎮內適用市級相關政策的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及專案,其享受的獎勵、補貼、津貼、經費資助等資金支持額度上浮20%。同時將實施特色小鎮人才專項計畫,探索優秀人才舉薦制。對急需高端人才,實行“一人一議”。

◆公眾參與,政民互動常態化

《意見》特別明確了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推進機制。首先明確了組織領導機制。建立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相關分管副市長擔任副召集人,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

推進機制中還明確設有專家諮詢機制,成立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專家委員會;設協力廠商評價機制,建立特色小鎮建設統計監測制度;設公眾參與機制,常態化開展政民互動,充分聽取行業協會、商會、專家學者、居民等社會各界意見。

◆連續兩年不合格,退出創建名單

特色小鎮的申報建設程式中,實行建設任務一年一考核,並要求體現產業類、科創類、文化旅遊類差別化要求。為推動落實,《意見》還明確督促落實機制,建設進度滯後的,下發督促整改通知書。對通過年度考核的,及時兌現相關優惠政策。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下一年度取消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退出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專家訪談

設“千億”目標是為突出以產業為核心

記者:《意見》中明確,我市將努力實現全市特色小鎮5 年內新增600 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 年後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超1000億元。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3202.8億元,比2011年增加超千億元。設定1000億元的目標有怎樣的意義?兩個 “千億元”的對比,意味著什麼?

梁仕倫:特色小鎮的核心就是特色產業,沒有特色產業就不會有特色小鎮的建設。以產業為核心,自然就會帶來經濟的增長和貢獻。未來,特色小鎮將在現有專業鎮的基礎上,進一步凸顯產、城、人文的融合,突出產業的特色和可持續性。5年後增1000億元,確定這樣的目標是有必要,否則也沒有辦法體現出建設特色小鎮是以產業為核心的目標。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背景下,我市正在實施組團式發展戰略,與特色小鎮的建設相輔相成,更突出的是可持續發展,發展前景廣闊。作為我市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特色小鎮的建設有著重要的位置,未來的大發展最終也會體現在經濟增量等指標上。

多元化投資能更好放大產業效能

記者:《意見》鼓勵形成多元化、多管道的投融資體系,並探索設立特色小鎮股權投資基金,鼓勵整合區域品牌資源,推動特色小鎮整體上市。這樣的嘗試會對特色小鎮的建設帶來哪些影響?

梁仕倫:特色小鎮建設和傳統產業園區的建設有很大區別,投資方式是多元化,建設涉及到巨額投資。需要引入大量的社會投資和市場化運作的支撐。一個市場化的投資行為,從投資本身追求的效益看,可以實施資本運作、股權運作,從而帶來更多的資金,放大產業的效能。打個比方,如果某個有實力的基金投資投入古鎮燈飾特色小鎮的建設,建設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更大範圍地、市場化地資金募集,甚至上市,這有利於推動古鎮燈飾產業發展,同時加強古鎮燈飾品牌推廣,自然也會推動古鎮燈飾產業的發展。

防範地產化需要明確產業投資比例

記者:特色小鎮的建設設定了很多條條框框,我們發現其中明確提出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低於70%。另外還設公眾參與機制,常態化開展政民互動。這兩條標準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梁仕倫:傳統專業鎮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產城融合,建設特色小鎮,本身是對傳統專業鎮發展更高品質的提升,使得其優勢更加凸顯。特色小鎮未來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投資來支撐。投資該投到哪裡?關係到特色小鎮自身的建設和未來發展。設定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低於70%的標準,可以通過投資引導,從而推動特色小鎮加快形成特色產業。

同樣,公眾的支持和參與,對於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同樣重要。比如三溪古屋文創小鎮的建設,需要三溪村村民、房屋業主的支持。

打造特色小鎮最大的受惠者,是小鎮內的居民。所以,公眾的必要參與,也是保障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和生命力的重要基礎。特色小鎮生命力強,也能保障穩定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所以,特色小鎮建設,絕不能搞成變相的房地產開發,不能為了短期的投資和GDP增長而犧牲長期可持續發展。要致力於產業高端、業態創新、生態優化、永續發展。

促進產業做精、做特、做強,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的獨特產業生態。其中,每個細分產業原則上只建一個特色小鎮。新引進的重大產業專案優先佈局到同類產業特色小鎮。

◆設核心區、起步區,促進跨鎮區共建

在《意見》中,明確特色小鎮建設要按照節約集約用地、“多規合一”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區塊環境稟賦和存量資源,升級改造區塊內鋅鐵棚區、傳統工業園區,合理佈局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空間。規劃面積要適當控制,設立核心建設區或起步區,推動核心建設區緊湊佈局、高效利用。

另外,在產業方面,要發揮“一中心四組團”管理架構優勢和作用,推動資源有效整合,促進跨鎮區共建特色小鎮。特色小鎮命名應突出個性、彰顯特色,具有文化韻味,易記易傳播。

◆推動各種功能疊加,滿足人才需求

功能定位方面,要求融合完備。特色小鎮要儘量選址在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文化濃郁、社區服務完善的區域,滿足創新創業人才對優質工作生活環境的需求。突出產業、景觀、文化、生態等特色,促進產業功能、旅遊功能和社區功能融合發展,推動各種功能產生疊加效應。加強非遺等傳統文化和嶺南地域文化保護傳承,活化改造歷史文化街區、名鎮和名村,積極植入現代都市、現代產業文化元素。注重保護山水人文,增強綠色休憩空間。

◆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創新創業活躍,也是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一大要求。《意見》要求,特色小鎮要立足高新、高端、高質、高效,推動全方位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發展面向大眾、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開放式服務平臺,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重點實驗室等,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效載體。彙聚創新人才、風投資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推進專業空間、網路平臺和企業內部眾創,深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構建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圈。

怎麼建?

特色小鎮主要指聚焦特色產業,集聚高端要素,融合產業、文化、旅遊、社區功能,非鎮非區的創新創業載體。發展特色小鎮是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平臺,是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

那麼,特色小鎮確立功能載體,而如何實操呢?

◆鼓勵多方參與,多元融資

特色小鎮的投資機制將鼓勵創新。《意見》明確建立健全政府與企業等多方參與特色小鎮建設的投融資機制,鼓勵企業、其他社會組織和市民積極參與特色小鎮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積極推廣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採用BOT、ROT、TOT、BOO 等方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宣導綜合一體化開發。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和業務,通過政府專項資金、政策性銀行融資、企業發債、上市融資、引入股權投資基金等多樣化融資手段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形成多元化、多管道的投融資體系。

◆探索推動特色小鎮整體上市

對於特色小鎮的建設,我市將加強用地保障,加強財政、專案、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我市將設立特色小鎮建設發展專項資金,採取獎補方式支援鎮區開展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特色小鎮範圍內的建設項目整體列入市年度重點專案,所含子專案同等享受市重點專案相關優惠政策。值得關注的是,我市還將探索設立特色小鎮股權投資基金,鼓勵整合區域品牌資源,推動特色小鎮整體上市。

在人才方面,將參照翠亨新區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的做法,特色小鎮內適用市級相關政策的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及專案,其享受的獎勵、補貼、津貼、經費資助等資金支持額度上浮20%。同時將實施特色小鎮人才專項計畫,探索優秀人才舉薦制。對急需高端人才,實行“一人一議”。

◆公眾參與,政民互動常態化

《意見》特別明確了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推進機制。首先明確了組織領導機制。建立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相關分管副市長擔任副召集人,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

推進機制中還明確設有專家諮詢機制,成立市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專家委員會;設協力廠商評價機制,建立特色小鎮建設統計監測制度;設公眾參與機制,常態化開展政民互動,充分聽取行業協會、商會、專家學者、居民等社會各界意見。

◆連續兩年不合格,退出創建名單

特色小鎮的申報建設程式中,實行建設任務一年一考核,並要求體現產業類、科創類、文化旅遊類差別化要求。為推動落實,《意見》還明確督促落實機制,建設進度滯後的,下發督促整改通知書。對通過年度考核的,及時兌現相關優惠政策。對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下一年度取消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對連續兩年考核不合格的,退出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專家訪談

設“千億”目標是為突出以產業為核心

記者:《意見》中明確,我市將努力實現全市特色小鎮5 年內新增600 億元固定資產投資,5 年後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超1000億元。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3202.8億元,比2011年增加超千億元。設定1000億元的目標有怎樣的意義?兩個 “千億元”的對比,意味著什麼?

梁仕倫:特色小鎮的核心就是特色產業,沒有特色產業就不會有特色小鎮的建設。以產業為核心,自然就會帶來經濟的增長和貢獻。未來,特色小鎮將在現有專業鎮的基礎上,進一步凸顯產、城、人文的融合,突出產業的特色和可持續性。5年後增1000億元,確定這樣的目標是有必要,否則也沒有辦法體現出建設特色小鎮是以產業為核心的目標。

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背景下,我市正在實施組團式發展戰略,與特色小鎮的建設相輔相成,更突出的是可持續發展,發展前景廣闊。作為我市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特色小鎮的建設有著重要的位置,未來的大發展最終也會體現在經濟增量等指標上。

多元化投資能更好放大產業效能

記者:《意見》鼓勵形成多元化、多管道的投融資體系,並探索設立特色小鎮股權投資基金,鼓勵整合區域品牌資源,推動特色小鎮整體上市。這樣的嘗試會對特色小鎮的建設帶來哪些影響?

梁仕倫:特色小鎮建設和傳統產業園區的建設有很大區別,投資方式是多元化,建設涉及到巨額投資。需要引入大量的社會投資和市場化運作的支撐。一個市場化的投資行為,從投資本身追求的效益看,可以實施資本運作、股權運作,從而帶來更多的資金,放大產業的效能。打個比方,如果某個有實力的基金投資投入古鎮燈飾特色小鎮的建設,建設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通過資本運作的方式,更大範圍地、市場化地資金募集,甚至上市,這有利於推動古鎮燈飾產業發展,同時加強古鎮燈飾品牌推廣,自然也會推動古鎮燈飾產業的發展。

防範地產化需要明確產業投資比例

記者:特色小鎮的建設設定了很多條條框框,我們發現其中明確提出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低於70%。另外還設公眾參與機制,常態化開展政民互動。這兩條標準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梁仕倫:傳統專業鎮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產城融合,建設特色小鎮,本身是對傳統專業鎮發展更高品質的提升,使得其優勢更加凸顯。特色小鎮未來的建設,需要大量的投資來支撐。投資該投到哪裡?關係到特色小鎮自身的建設和未來發展。設定特色產業投資占比不低於70%的標準,可以通過投資引導,從而推動特色小鎮加快形成特色產業。

同樣,公眾的支持和參與,對於特色小鎮的可持續發展同樣重要。比如三溪古屋文創小鎮的建設,需要三溪村村民、房屋業主的支持。

打造特色小鎮最大的受惠者,是小鎮內的居民。所以,公眾的必要參與,也是保障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和生命力的重要基礎。特色小鎮生命力強,也能保障穩定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所以,特色小鎮建設,絕不能搞成變相的房地產開發,不能為了短期的投資和GDP增長而犧牲長期可持續發展。要致力於產業高端、業態創新、生態優化、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