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文物|螺鈿:照出仙容似雪

唐 螺鈿人物花鳥紋鏡,直徑23.9釐米,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圖:李曼麗《唐代螺鈿鏡鑒賞》)

在隋唐五代文獻中,有一類銅鏡被稱為“寶裝鏡”、“鈿鏡”或“寶鈿(音“電”)鏡”。它在詩詞中經常出現,是詩人們對女性美好的印象之一。如李賀《惱公》:“鈿鏡飛孤鵲,江圖畫水葓”、溫庭筠《女冠子》:“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

那麼這種“鈿鏡”到底指的是什麼樣的鏡子呢?

唐代人大概是對這類鏡子習以為常,並沒有提供給我們相關的解釋。直到宋代,學者們才認為這個詞有了解釋的必要。

宋代學者毛晃寫的《增修互注禮部韻略》中提出:“鈿,金華飾,又陷蚌,曰螺鈿。”從此,“螺鈿”這一詞才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今天介紹的這一面螺鈿鏡,是國內藏品中相當精緻的螺鈿鏡之一。鏡背左右各裝飾一位高士。兩人席地而坐,左邊的人正在彈奏阮鹹(又稱“阮”,一種樂器),而右邊的人則手持酒杯,神態專注,似在傾聽美妙的音樂,旁邊還有一位元童子隨侍。

二位高士周圍的環境清幽,不僅有花草樹木,還有仙鶴、鸚鵡、小貓和麻雀。仙鶴在翩翩起舞,鸚鵡在展翅飛翔,小貓和麻雀似乎在側耳聆聽。整幅畫面一派安閒舒適的氣氛。人物的衣紋、鳥類的羽毛,都非常細緻地刻畫了出來,加之螺鈿裝飾固有的美麗光澤,整體的藝術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如此美麗的螺鈿裝飾是怎樣製作的呢?

與我們今天的“螺”字意思相同,古代的“螺”也是指貝類。

“螺鈿”指的是將螺貝的外殼加工成平板狀,再將“貝殼板”進行切割打磨,製成多種圖形,顯出各異的花紋和光澤,之後嵌入器物表面,最後再將器物表面磨平拋光的工藝。

製作螺鈿的原材料——貝殼(圖:九州藝博《精美的明清螺鈿工藝》)

這種做法不僅可以用來裝飾銅鏡,

還可以用在漆器上。漆器表面光滑,如果保存得當的話,螺鈿的彩色光芒與漆器本身的光澤交相輝映,器物的顏值可是相當的高。

清 彩繪嵌螺鈿風景人物紋漆盒(圖:九州藝博《精美的明清螺鈿工藝》)

由於螺鈿工藝的複雜性,自古以來,

螺鈿工藝品都是富人家的標配。北宋皇帝宋徽宗曾寫詩描繪自己的帝王生活:“螺鈿珠璣寶盒妝,琉璃甕裡建芽香。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想像一下,室內收納的小盒子是螺鈿的,琉璃罐子裡放著建陽進貢來的茶葉,烹好的茶湯盛在“兔毫盞”中,真是北宋最為優雅奢侈的生活了。

同生活在北宋時期的權貴王黼(音“府”),則將螺鈿當成了赤裸裸的炫富工具。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王黼家中有一間“螺鈿閣子”,也就是螺鈿小屋。從梁、柱、門窗,到房間裡擺設的傢俱、什物,全都是螺鈿的。小文心想,誰進了這屋子,估計眼睛會被晃瞎了吧?……

清 黑漆螺鈿小桌(圖:九州藝博《精美的明清螺鈿工藝》)

明清時期的螺鈿工藝則向更為細膩的方向發展,對工匠的技術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代漆工黃成所著《髹(音“休”)飾錄》中說:“螺鈿……總以精細密緻如畫為妙。又分截殼色,隨彩而施綴者,光華可賞。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劃文。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細粗”,可知這一時期,人們對螺鈿器物光澤、圖案、質地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清 鑲嵌在屏風背面的螺鈿書法(圖:故宮博物院網站)

在現代,螺鈿工藝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傳。藝術家們在懂得了螺鈿工藝的科學原理後,推陳出新,創作出了更多,更美的藝術精品。

現代螺鈿工藝品

現代螺鈿工藝品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

正在那裡等你!

文 博 / 曆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475225203

王黼家中有一間“螺鈿閣子”,也就是螺鈿小屋。從梁、柱、門窗,到房間裡擺設的傢俱、什物,全都是螺鈿的。小文心想,誰進了這屋子,估計眼睛會被晃瞎了吧?……

清 黑漆螺鈿小桌(圖:九州藝博《精美的明清螺鈿工藝》)

明清時期的螺鈿工藝則向更為細膩的方向發展,對工匠的技術水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代漆工黃成所著《髹(音“休”)飾錄》中說:“螺鈿……總以精細密緻如畫為妙。又分截殼色,隨彩而施綴者,光華可賞。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劃文。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細粗”,可知這一時期,人們對螺鈿器物光澤、圖案、質地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清 鑲嵌在屏風背面的螺鈿書法(圖:故宮博物院網站)

在現代,螺鈿工藝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傳。藝術家們在懂得了螺鈿工藝的科學原理後,推陳出新,創作出了更多,更美的藝術精品。

現代螺鈿工藝品

現代螺鈿工藝品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點擊標題 即可閱讀)

新版“看展覽”APP上線啦!更及時、更全面的展訊

正在那裡等你!

文 博 / 曆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47522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