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座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之路

核心提示

近期,我市在國務院辦公廳《對2016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表揚激勵的通報》中有4項工作受到通報表揚,

在全國、全省都是被通報表揚最多的地級市,將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升級、重點區域大氣、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獲得國家集成政策支持。“4項表彰”和“表揚次數最多”凝聚著我市政府工作的智慧和汗水,我市的相關工作何以得到國家如此肯定和認可?我們都採取了哪些有別於其他省、市的政策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著力培育新產業

催生發展新動能

通報原文: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作為一個工業發展超過百年的老工業城市,我市工業基礎雄厚,是全國第16個工業總量過萬億的城市,工業門類齊全,上下游配套產業完備,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14年,我市被認定為全國首個“新材料”名都、新型功能陶瓷材料產業集聚試點城市、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和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2016年,淄博高新區獲批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規劃先行”

明確新興產業發展方向

研究制定《淄博市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2014-2020年行動計畫》,明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目前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部分行業在企業競爭力、技術領先型和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已居國內領先水準新材料產業綜合實力全國領先,

綠色環保製冷劑生產規模全球第一,氯堿離子膜、超厚超白浮法玻璃等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準;醫藥產業總量和生產規模居全省第一,是亞洲最大的預灌封注射器生產基地。

“三個一批”

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

充分發揮我市工業經濟基礎好、總量大,傳統產業具有比較優勢的特點,重點實施“三個一批”,

促進存量提升與增量優化。一是依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催生一批。堅持把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作為調整產業結構、培植新興產業的基礎和平臺,大力實施技術改造攻堅工程,5年累計投入技改資金4000億元以上,使一批傳統產業、企業實現了“高端化”、“新興化”。二是大力培植創新成長型企業壯大一批。淄博市在新材料、新醫藥、新能源、精密機械製造等領域,每年重點扶持50家左右自主創新能力強、發展後勁足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三是搶抓重大革命性科技成果帶動一批。東嶽集團經過8年攻關,成功攻克了離子膜技術,打破了美國、日本等國家長達數十年的技術和市場壟斷,拓展出巨大的市場空間,帶起了一個新興產業。

創新平臺

為新興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的主體作用,大力加強各類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市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資金,對新建國家級、省級研發中心分別給予200萬元和30-50萬元的獎勵。目前,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幹企業建立了科技研發機構,各類研發機構數量居全省前列。同時,注重與“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拓展科技交流與合作空間。

主動轉型 內涵發展

老工業城市加速轉型升級

通報原文: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支援傳統產業改造、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

近年來,我市開始堅定不移地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推動老工業城市加速轉型升級,初步探索出了一條主動轉型、內涵發展的路子。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12億元,經濟總量在全省17地市中列第5位,在全省9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中位居第1位。

把精准轉調作為“戰略主線”,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色高端產業基地

緊緊圍繞推動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著力建設工業強市、文化名城、生態淄博,先後對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培育、現代服務業發展、園區科學發展、骨幹企業培育、創新驅動發展、綠色低碳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做出了細化部署,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通過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近五年完成技改投資5178億元,裝備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1.7%;通過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鑄鏈”工程,打造26條創新產業鏈,組建26家創新聯盟,集聚502家企業和169家科研支撐機構,推動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等產業增速保持在1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達到33.1%。

把加速動能轉換作為“核心抓手”,打造全國老工業基地創新創業高地

以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強化產業鏈、創新鏈、要素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統籌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努力構建老工業基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轉型發展新模式。

把生態淄博建設作為“倒逼手段”,打造全國老工業基地綠色發展模式引領區

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總抓手,強力推進綠動力提升工程,以能源結構深度調整倒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後、化解過剩、壓減低端,為優勢產能騰出要素資源和發展空間。近五年關停低、重、差企業2182家;2016年壓減生鐵產能120萬噸、粗鋼170萬噸,分別占全省的44%和63%。

突出重點 鐵腕治理

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持續改善

通報原文: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鐵的決心、措施和手腕強力推進治汙減排和生態保護,將“生態淄博”建設作為全市三大戰略之一加以推進,舉全市之力來抓生態。通過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16年全市空氣品質良好天數和“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分別達到183天、225天,分別比2014年增加63天、90天,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

主要領導親自抓

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掛帥,採取抓正反典型的形式,以問題導向破解難題。每月調度綠動力提升工程建設情況,狠抓工作落實,連續召開生態淄博建設調度會19次,綠動力提升工程調度會9次,調度中發現的問題,就地解決,不留病根。

關鍵環節抓得准

針對燃煤消耗高這一頑疾,創新實施總投資107億元的“綠動力提升工程”,政府設立10億元的財政獎補資金,對全市所有燃煤行業及倉儲、物流等各個環節進行技術提升改造。

多措並舉抓得細

按照點源治理與行業治理、區域治理結合的原則,以實招求實效。2016年在全市火電、建陶、磚瓦等九個行業內開展“九個一律”專項整治。去年下半年集中開展了生態環保“百日攻堅戰”。今年又確定了以全市“四大區域”為重點的生態綜合治理任務,將對36個重點行業類別進行全面梳理,逐項落實5358項生態整治任務。

環保執法動真格

堅持以最嚴格的執法手段加強環保監管,實施“刑責治汙”。同時,堅持以最嚴厲的處罰方式提升違法成本,促使企業糾正違法行為。去年共對1043起環境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並在全省率先出臺“雙罰”制度,對環境違法企業進行處罰的同時,等額扣減相關區縣財政資金,使制汙者成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精准突破 多方聯動

利用“互聯網+”讓行政審批換擋提速

通報原文:落實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創造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督查表揚。

作為老工業城市,我市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持續發力,確定了打造“審批事項最少、審批收費最低、審批效能最高”的“三最”城市建設目標,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式,率先在全國創立了市與區縣橫向聯動、縱向互動的投資專案遠端視頻聯動審批機制,提升了審批效率。國務院在第三次大督查中,對我市“創新開展聯動審批提高行政服務效率”予以通報表揚,也是全省唯一獲得該項通報表揚的城市。

縱橫聯動建平臺

加強視頻聯審平臺建設,在市、區縣兩級9個行政服務中心建立專門視訊會議室,形成橫向連接市直部門、縱向連接區縣的互聯互通審批網路,通過召開市及區縣兩級審批部門遠端視頻聯審會議,同時對投資項目實施聯合審批,當場作出審批意見,一次性完成市與區縣兩級審批。

梳理規範定邊界

依法梳理剔除了無法定依據的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和申報材料,確定了涉及投資專案的18個聯辦部門、57項行政事項和47項收費專案,並對聯動審批流程進行了再造和優化,審批時限又在法定基礎上壓縮了三分之一以上,市級審批事項“零次跑腿”和“一次跑腿”比率提高到93.7%。

清單管理降費用

公佈了《淄博市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收費標準目錄》,規定凡《目錄》未涉及的一律不得收費,凡收費標準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收費,審批收費專案由原來的47項縮減為19項,減少了60%。

(記者沙紅翠)

責任編輯 劉洋

對新建國家級、省級研發中心分別給予200萬元和30-50萬元的獎勵。目前,全市80%以上的大中型骨幹企業建立了科技研發機構,各類研發機構數量居全省前列。同時,注重與“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拓展科技交流與合作空間。

主動轉型 內涵發展

老工業城市加速轉型升級

通報原文: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較大,支援傳統產業改造、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承接產業轉移和產業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

近年來,我市開始堅定不移地推進轉方式調結構,推動老工業城市加速轉型升級,初步探索出了一條主動轉型、內涵發展的路子。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12億元,經濟總量在全省17地市中列第5位,在全省9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中位居第1位。

把精准轉調作為“戰略主線”,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特色高端產業基地

緊緊圍繞推動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著力建設工業強市、文化名城、生態淄博,先後對傳統產業改造、新興產業培育、現代服務業發展、園區科學發展、骨幹企業培育、創新驅動發展、綠色低碳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做出了細化部署,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通過實施傳統產業提升工程,近五年完成技改投資5178億元,裝備工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1.7%;通過實施高新技術產業“鑄鏈”工程,打造26條創新產業鏈,組建26家創新聯盟,集聚502家企業和169家科研支撐機構,推動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製造、電子資訊等產業增速保持在1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占比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達到33.1%。

把加速動能轉換作為“核心抓手”,打造全國老工業基地創新創業高地

以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強化產業鏈、創新鏈、要素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統籌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科技、管理、品牌、組織、商業模式創新,“引進來”與“走出去”合作創新,努力構建老工業基地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轉型發展新模式。

把生態淄博建設作為“倒逼手段”,打造全國老工業基地綠色發展模式引領區

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總抓手,強力推進綠動力提升工程,以能源結構深度調整倒逼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後、化解過剩、壓減低端,為優勢產能騰出要素資源和發展空間。近五年關停低、重、差企業2182家;2016年壓減生鐵產能120萬噸、粗鋼170萬噸,分別占全省的44%和63%。

突出重點 鐵腕治理

生態環境品質得到持續改善

通報原文: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鐵的決心、措施和手腕強力推進治汙減排和生態保護,將“生態淄博”建設作為全市三大戰略之一加以推進,舉全市之力來抓生態。通過全市上下不懈努力,2016年全市空氣品質良好天數和“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分別達到183天、225天,分別比2014年增加63天、90天,空氣品質綜合指數改善幅度列全省第一。

主要領導親自抓

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掛帥,採取抓正反典型的形式,以問題導向破解難題。每月調度綠動力提升工程建設情況,狠抓工作落實,連續召開生態淄博建設調度會19次,綠動力提升工程調度會9次,調度中發現的問題,就地解決,不留病根。

關鍵環節抓得准

針對燃煤消耗高這一頑疾,創新實施總投資107億元的“綠動力提升工程”,政府設立10億元的財政獎補資金,對全市所有燃煤行業及倉儲、物流等各個環節進行技術提升改造。

多措並舉抓得細

按照點源治理與行業治理、區域治理結合的原則,以實招求實效。2016年在全市火電、建陶、磚瓦等九個行業內開展“九個一律”專項整治。去年下半年集中開展了生態環保“百日攻堅戰”。今年又確定了以全市“四大區域”為重點的生態綜合治理任務,將對36個重點行業類別進行全面梳理,逐項落實5358項生態整治任務。

環保執法動真格

堅持以最嚴格的執法手段加強環保監管,實施“刑責治汙”。同時,堅持以最嚴厲的處罰方式提升違法成本,促使企業糾正違法行為。去年共對1043起環境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並在全省率先出臺“雙罰”制度,對環境違法企業進行處罰的同時,等額扣減相關區縣財政資金,使制汙者成為“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精准突破 多方聯動

利用“互聯網+”讓行政審批換擋提速

通報原文:落實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創造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督查表揚。

作為老工業城市,我市在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持續發力,確定了打造“審批事項最少、審批收費最低、審批效能最高”的“三最”城市建設目標,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方式,率先在全國創立了市與區縣橫向聯動、縱向互動的投資專案遠端視頻聯動審批機制,提升了審批效率。國務院在第三次大督查中,對我市“創新開展聯動審批提高行政服務效率”予以通報表揚,也是全省唯一獲得該項通報表揚的城市。

縱橫聯動建平臺

加強視頻聯審平臺建設,在市、區縣兩級9個行政服務中心建立專門視訊會議室,形成橫向連接市直部門、縱向連接區縣的互聯互通審批網路,通過召開市及區縣兩級審批部門遠端視頻聯審會議,同時對投資項目實施聯合審批,當場作出審批意見,一次性完成市與區縣兩級審批。

梳理規範定邊界

依法梳理剔除了無法定依據的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和申報材料,確定了涉及投資專案的18個聯辦部門、57項行政事項和47項收費專案,並對聯動審批流程進行了再造和優化,審批時限又在法定基礎上壓縮了三分之一以上,市級審批事項“零次跑腿”和“一次跑腿”比率提高到93.7%。

清單管理降費用

公佈了《淄博市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收費標準目錄》,規定凡《目錄》未涉及的一律不得收費,凡收費標準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收費,審批收費專案由原來的47項縮減為19項,減少了60%。

(記者沙紅翠)

責任編輯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