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袁崇煥到底是名族英雄還是歷史罪人?

今天我們說的這個人其實在歷史上爭議挺大的,有人說他是抗擊後金的名族英雄,也有人說他是民族敗類,其實我想說的是,明朝已經滅亡幾百年了,清朝也漸漸離我們遠去,

都只能在電視裡演藝,功過垂成都在歷史長河中慢慢淡化,今天咱們在這裡隨意聊聊袁崇煥這個人,回味下當年的那段歷史。

袁崇煥

袁崇煥生於1584年老家是廣東東莞的,他出生的時候剛好處在萬曆皇帝統治時期,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成為中國封建時代比較有個性的皇帝,

還好前期有張居正輔佐,朝廷上大小事基本都是張居正處理,所以整個國家還相對在發展和前進,可是到了張居正死後,沒有人約束的萬曆皇帝開始把大明江山一步步推向深淵,其實很多人說明朝在萬曆皇帝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滅亡了,崇禎只是生不逢時,老祖宗把家底都敗光了才接盤的。

劇照

袁崇煥一直到35歲才考中進士,然後被任命到一個小地方縣長,算是一個文官出身了,這個後面他領導的關甯鐵騎征戰寧遠遼東武將身份還是有很大反差的。是歷史上無數不多的以文官出身卻已經武將出名的人物。後來在廣甯被後金攻陷以後,朝廷想派人去鎮守山海關,袁崇煥聽到這消息後覺得這是一次機會,

時不時的在別人面前誇下海口“給我最夠的錢糧,我一人足已鎮守山海關”。朝廷這時候正愁沒合適人選去那個危險的地方,現在有人自願報名,雙方一拍即合,於是袁崇煥就這樣去了山海關。

孫承宗

到了山海關,遼東經略王在晉也十分器重袁崇煥,

還上書提名袁崇煥為寧前兵備僉事,但是袁崇煥對王在晉的防禦措施卻贊同,還經常像上面反應領導的問題,大學生孫承宗在巡查邊境的時候,袁崇煥就向他反應了防禦的問題,袁崇煥認為應該在寧遠駐紮五千軍隊一方面形成對十三山的震懾作用,另外還能救援十三山的十幾萬難民,在這這裡距離戰略要地錦州城也比較近,進退都可以。
但是這時候王在晉、張應吾、邢慎言等人都持反對意見,只有孫承宗一人拍板同意袁崇煥的想法,再次以後孫承宗也更加器重袁崇煥,當然袁崇煥也沒有讓孫承宗失望。

紅衣大炮

在這裡咱們簡單說下孫承宗這個人,可以說沒有這個人提拔和器重就沒有袁崇煥和他的關寧鐵騎在遼東馳騁的故事。孫承宗在明熹宗朱由校在位的時候就很受到器重,就連大權傾天下的魏忠賢都敬畏他三分,有一次魏忠賢聽說孫承宗要去皇帝那裡告狀,準備以“清君側”名義把他幹掉,心裡很是害怕,急忙連夜跑到皇帝面前下跪哭了一夜皇帝才沒有接受孫承宗的進諫,魏忠賢這次感覺撿到一條命回來,從此更加痛恨孫承宗,但是卻始終不敢動他,一直到魏忠賢死孫都安然無事,而且後來崇禎帝上臺後再次得到重要。再後來清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閑賦在家時年已經七十六的孫承宗又號召和帶領城裡老百姓共同抵禦清軍,孫承宗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戰死,孫家百余人遇難。每次讀到此時無不震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次是真正的名族精神氣節。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學習和敬仰。

作戰圖

咱們繼續說袁崇煥,說到袁崇煥就不得不提兩次戰役甯遠大捷和甯錦大捷。先說甯遠大捷,1626年正月份,努爾哈赤知道孫承宗被罷免的消息後派重兵攻打寧遠,這時候在在山海關擁有重兵的經略高弟和總兵楊麟卻因為個人恩怨故意不去救援寧遠。說道故意不去救援這是歷史上還不少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時候國家不是亡於外敵而是滅與內鬥。把個人的小恩怨淩駕於國家的利益之上。袁崇煥知道後氣氛至極,隨即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努爾哈赤到達城下先是對袁崇煥進行勸降,被果斷拒絕後開始發動總攻,後金也是遊牧民族,所以鐵騎也是相當厲害,而明朝在此時也僅僅只有關寧幾千蒙古部隊的鐵騎可以與之媲美。而守城的用的紅衣大炮是袁崇煥的殺手鐧,據說這玩意在當時世界上都是比較先進的,火藥對冷兵器,勝負已經知道,努爾哈赤軍隊損失慘重,據說努爾哈赤本人也受到重傷在此後幾個月內就死了。甯遠作戰勝利了,明朝廷很高興,又給袁崇煥升職,同時把不願意救援的兩位元全部免職。

袁崇煥墓地

說完甯遠大捷繼續說甯錦大捷,1627年皇太極同意和袁崇煥議和,把兵力都用來攻打朝鮮了,這時候朝鮮和毛文龍同時向朝廷緊急請求救援,於是袁崇煥派人去增援毛文龍,就在這時候本來站在明朝一邊的朝鮮突然倒向後金,聯合進軍毛文龍,因為毛文龍佔據的島嶼位置太重要了,神奇的是毛文龍僅僅靠手下不足萬人的軍隊把後金和朝鮮都打敗了。話說這毛文龍也是個牛人了,可是後來他手下出來三個更牛的人分別是尚可喜,耿忠明,孔友德,這裡不做重點講解。

從朝鮮撤回了的皇太極繼續進攻甯遠,袁崇煥與劉應坤、畢自肅率將士登上城樓防守,在濠溝內排列陣營,用炮遠距離轟擊。而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在城外與後金軍搏戰,死傷比較多,滿桂也中箭負傷。皇太極看在寧遠占不到什麼便宜就撤回,在回去的路上再次攻打了錦州,主要是不行空手而回,但是經過激烈戰鬥還是沒有勝利,氣氛之下皇太極只好撤退,在撤退的路上還順手破壞了兩座小城。明軍再次取得了寧遠和錦州的勝利。

毛文龍劇照

1627年皇太極摔大軍再次來侵犯,經過兩次進攻寧遠失敗的慘痛經歷,這次皇太極改變了進攻的路線,不在直接攻打關寧和錦州,(他知道這裡是打不過去的)而是繞道龍井關、大安口直搗黃龍北京總部,袁崇煥知道後緊急派兵去救援北京。這次紅衣大炮再次發揮了作用,後金部隊對這玩意已經產生了心裡恐懼,在傷亡慘重情況下情況下後金撤退,北京保衛戰勝利。

崇禎帝殉國處

北京解圍以後皇帝對有功勞的官員進行了嘉獎,但是卻對功勞最大的袁崇煥給了很小的獎勵,其實這個時候崇禎帝已經開始慢慢不信任袁崇煥了,在市面上也流傳了說是袁崇煥故意放後金入關的消息,加上魏忠賢遺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的彈劾誣陷,以自主主張和後金議和,殺害毛文龍為理由將袁崇煥抓捕,1630年袁崇煥被淩遲處死,家人被流放千里。據說在進行淩遲處死的時候,北京城老百姓在下面直接把袁崇煥割下的肉吃掉嘴裡還罵他是通敵的賣國賊。就這樣大明最後一個棟樑倒下了,不久李自成打入北京城,崇禎帝自殺,大明滅亡。

袁崇煥

有人說袁崇煥死於皇太極的離間計,也有人說袁崇煥死於崇禎帝的猜疑。有人為袁崇煥的死鳴冤叫屈,也有人認為袁崇煥死有餘辜。但是筆者認為有一條最沒有可能,就是和後金私通故意放皇太極進攻北京城下。因為真的沒有必要這樣做!不管這麼說,抗金英雄袁崇煥就這樣死了,而且死的那麼慘,這不僅是崇禎帝的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但是人物就是人物,即使有爭議,也會繼續流傳百世,在筆者眼淚袁崇煥就是一位戰功卓越的民族英雄,不知道各位怎麼認為?

孫承宗在明熹宗朱由校在位的時候就很受到器重,就連大權傾天下的魏忠賢都敬畏他三分,有一次魏忠賢聽說孫承宗要去皇帝那裡告狀,準備以“清君側”名義把他幹掉,心裡很是害怕,急忙連夜跑到皇帝面前下跪哭了一夜皇帝才沒有接受孫承宗的進諫,魏忠賢這次感覺撿到一條命回來,從此更加痛恨孫承宗,但是卻始終不敢動他,一直到魏忠賢死孫都安然無事,而且後來崇禎帝上臺後再次得到重要。再後來清軍攻打北京城的時候,閑賦在家時年已經七十六的孫承宗又號召和帶領城裡老百姓共同抵禦清軍,孫承宗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戰死,孫家百余人遇難。每次讀到此時無不震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這次是真正的名族精神氣節。值得我們所有中國人學習和敬仰。

作戰圖

咱們繼續說袁崇煥,說到袁崇煥就不得不提兩次戰役甯遠大捷和甯錦大捷。先說甯遠大捷,1626年正月份,努爾哈赤知道孫承宗被罷免的消息後派重兵攻打寧遠,這時候在在山海關擁有重兵的經略高弟和總兵楊麟卻因為個人恩怨故意不去救援寧遠。說道故意不去救援這是歷史上還不少這樣的例子,其實很多時候國家不是亡於外敵而是滅與內鬥。把個人的小恩怨淩駕於國家的利益之上。袁崇煥知道後氣氛至極,隨即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城。努爾哈赤到達城下先是對袁崇煥進行勸降,被果斷拒絕後開始發動總攻,後金也是遊牧民族,所以鐵騎也是相當厲害,而明朝在此時也僅僅只有關寧幾千蒙古部隊的鐵騎可以與之媲美。而守城的用的紅衣大炮是袁崇煥的殺手鐧,據說這玩意在當時世界上都是比較先進的,火藥對冷兵器,勝負已經知道,努爾哈赤軍隊損失慘重,據說努爾哈赤本人也受到重傷在此後幾個月內就死了。甯遠作戰勝利了,明朝廷很高興,又給袁崇煥升職,同時把不願意救援的兩位元全部免職。

袁崇煥墓地

說完甯遠大捷繼續說甯錦大捷,1627年皇太極同意和袁崇煥議和,把兵力都用來攻打朝鮮了,這時候朝鮮和毛文龍同時向朝廷緊急請求救援,於是袁崇煥派人去增援毛文龍,就在這時候本來站在明朝一邊的朝鮮突然倒向後金,聯合進軍毛文龍,因為毛文龍佔據的島嶼位置太重要了,神奇的是毛文龍僅僅靠手下不足萬人的軍隊把後金和朝鮮都打敗了。話說這毛文龍也是個牛人了,可是後來他手下出來三個更牛的人分別是尚可喜,耿忠明,孔友德,這裡不做重點講解。

從朝鮮撤回了的皇太極繼續進攻甯遠,袁崇煥與劉應坤、畢自肅率將士登上城樓防守,在濠溝內排列陣營,用炮遠距離轟擊。而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在城外與後金軍搏戰,死傷比較多,滿桂也中箭負傷。皇太極看在寧遠占不到什麼便宜就撤回,在回去的路上再次攻打了錦州,主要是不行空手而回,但是經過激烈戰鬥還是沒有勝利,氣氛之下皇太極只好撤退,在撤退的路上還順手破壞了兩座小城。明軍再次取得了寧遠和錦州的勝利。

毛文龍劇照

1627年皇太極摔大軍再次來侵犯,經過兩次進攻寧遠失敗的慘痛經歷,這次皇太極改變了進攻的路線,不在直接攻打關寧和錦州,(他知道這裡是打不過去的)而是繞道龍井關、大安口直搗黃龍北京總部,袁崇煥知道後緊急派兵去救援北京。這次紅衣大炮再次發揮了作用,後金部隊對這玩意已經產生了心裡恐懼,在傷亡慘重情況下情況下後金撤退,北京保衛戰勝利。

崇禎帝殉國處

北京解圍以後皇帝對有功勞的官員進行了嘉獎,但是卻對功勞最大的袁崇煥給了很小的獎勵,其實這個時候崇禎帝已經開始慢慢不信任袁崇煥了,在市面上也流傳了說是袁崇煥故意放後金入關的消息,加上魏忠賢遺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勳、史褷等人的彈劾誣陷,以自主主張和後金議和,殺害毛文龍為理由將袁崇煥抓捕,1630年袁崇煥被淩遲處死,家人被流放千里。據說在進行淩遲處死的時候,北京城老百姓在下面直接把袁崇煥割下的肉吃掉嘴裡還罵他是通敵的賣國賊。就這樣大明最後一個棟樑倒下了,不久李自成打入北京城,崇禎帝自殺,大明滅亡。

袁崇煥

有人說袁崇煥死於皇太極的離間計,也有人說袁崇煥死於崇禎帝的猜疑。有人為袁崇煥的死鳴冤叫屈,也有人認為袁崇煥死有餘辜。但是筆者認為有一條最沒有可能,就是和後金私通故意放皇太極進攻北京城下。因為真的沒有必要這樣做!不管這麼說,抗金英雄袁崇煥就這樣死了,而且死的那麼慘,這不僅是崇禎帝的悲哀,也是一個時代的悲劇,但是人物就是人物,即使有爭議,也會繼續流傳百世,在筆者眼淚袁崇煥就是一位戰功卓越的民族英雄,不知道各位怎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