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史今說:歷數中國八百年中影響歷史變遷的大漢奸們(第78期)

編語:忠臣和奸賊、忠良和漢奸、忠義和小人自古以來多是一個被世人做正面評價和反面抨擊的形象代言詞!而自古至今,漢奸之臣、忠義之士、正直的忠臣和反復的小人都曾影響過中國歷史的進程,

進而使得歷史或從好的方向前行,或又從壞的方向大退步。那麼今天小編就與大家一同來看看中國歷史上幾位影響歷史的大漢奸!(漢奸:原指漢族的敗類,後泛指投靠侵略者、出賣國家民族利益的中華民族的敗類 。)

1、吳三桂(西元1612年6月8日—西元1678年10月2日)

吳三桂,想不大家都認識,他背叛明朝投靠了清朝讓明朝滅亡。如果不是他的投降,明朝也許不會不會滅亡,清朝好難將明朝消滅。也許大家從《鹿鼎記》中,也可以看出吳三桂的為人吧!下面就讓樓主來介紹介紹吳三桂吧!吳三桂,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吳周政權建立者吳周太祖。他做為一個漢人,卻與清朝勾結,導致大順政權及南明政權等漢人政權的覆亡,

加上他曾殺死永曆帝等明朝皇族、大臣等,這個“漢奸”直接將明朝拉上了滅亡的道路,影響著明清歷史的發展。

2、範文程(西元1597年—西元1666年)

範文程,字憲鬥,號輝岳,遼東瀋陽人。曾事清開國之四代君主,是清初一代聲名卓著的開國宰輔、文臣領袖,

被列為中國歷史上“十大謀士”之一。範文程少好讀書,於1615年在瀋陽縣學考取了生員(秀才),時年18歲,他一生曆清四世而佐其三主,為滿人入主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康熙皇帝親筆書寫了“元輔高風”四個字來評價範文程,但他對於明朝來講他就是漢奸,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漢奸,他幫助外來民族奪取漢人的天下,而且他自己還稱是“大明骨,大清肉”,
這就說明他自己也為此百般掩飾。站在民族大一角度看,因為自身不得重用,而叛變國家和民族,是為了個人小利,而背叛整個民族大義,不僅僅是數典忘祖更是徹底的“大漢奸”行為。

3、劉整(西元1212年—西元1275年)

劉整,字武仲,河南鄧縣人,曾以12騎襲破金國信陽,

軍中呼為“賽(李)存孝”。宋理宗景定二年任潼川府路安撫副使兼知瀘州時,因畏懼奸臣賈似道迫害,所以就領15軍、州、戶口30萬向忽必烈大汗(元世祖)叛變。南宋方面丟失大半個四川,戰爭形勢急轉直下。判降後,劃策繞過長江、嘉陵江上易守難攻的山城,改從襄陽中路突破。元兵遂得長驅南宋都城臨安,滅掉南宋。

4、張弘範(西元1238年—西元1280年)

張弘范,字仲疇,祖籍河北益州定興,元朝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元初漢人世侯張柔第九子。曾參加過襄樊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滅宋。他跟範文程一樣,都是不忠於自己的國家,叛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漢奸”,他背叛金朝,是大節有虧,他幫助元朝滅宋朝,是沒有民族氣節。

5、洪承疇(西元1593年10月16日—西元1665年4月3日)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明末清初名臣。他也是一個“大漢奸”,背叛明朝。他在崇禎年代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於清朝,為清朝漢人大學士。洪承疇在清朝宣導儒家學術,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為了鞏固清王朝,洪承疇還提出要“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為漢人與滿族人有好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張弘范,字仲疇,祖籍河北益州定興,元朝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元初漢人世侯張柔第九子。曾參加過襄樊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滅宋。他跟範文程一樣,都是不忠於自己的國家,叛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漢奸”,他背叛金朝,是大節有虧,他幫助元朝滅宋朝,是沒有民族氣節。

5、洪承疇(西元1593年10月16日—西元1665年4月3日)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明末清初名臣。他也是一個“大漢奸”,背叛明朝。他在崇禎年代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於清朝,為清朝漢人大學士。洪承疇在清朝宣導儒家學術,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為了鞏固清王朝,洪承疇還提出要“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為漢人與滿族人有好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