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屬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印度相對中國 發展速度一直停滯不前?

著名印度影星 阿米爾汗

印度和中國比鄰,同屬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擁有數千年的燦爛的文明歷史,在千年多來的交流和互相影響中不斷的發展,其中宗教發展尤其影響巨大,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兩國的經濟情況基本差不多,為什麼中國可以在短短數十年飛速發展,回頭觀望,印度卻是依舊進步緩慢呢?

我們對個既熟悉又陌生的鄰居國家所知甚少,基本停留在印度人片面的印象之中,網路評論發言也多為一些情緒化的東西。

多我們瞭解這個國家並無益處。

印度國土面積圖

印度國土面積中,實控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人口13.1億,約8成的人信仰印度教,2015年度的印度GDP總計為2.095萬億美元,人均GDP為1598美元,人類發展指數為0.586

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印度的發展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基本明顯的問題:

婆羅門

一. 政治層面,在社會文化層面的問題。印度延續2000多年的種性制度,造成巨大社會不平等和分裂,印度的階級分化異常嚴重,

阻礙社會發展。制約印度的發展問題,在印度,一看他的姓就知道他所屬的種姓,甚至信仰什麼宗教。甚著,還可以通過他的相貌、衣著以及經濟狀況來反推其種姓。

在1950年印度憲法頒佈,其中一個主要的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任何的歧視,不能在種姓上有任何的區分、有任何的區別對待,但是現實情況其實並不容樂觀,而這類社會文化,對於印度的影響幾乎是全方位的。

在現代市場經濟的公平與效率,保證比較可以接受的社會階層相互流動性,而種姓問題的制約,沒有一個健康的一個管道交流。

印度教分佈圖

二 宗教的問題。印度是個全民宗教國家,信奉印度教,印度教的核心理念,

‘人有來世,人在現世是 來贖罪的,等待來世。這種”平和“的信仰和大批的信眾理論上應該帶來比較好的社會風貌。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印度各宗教之間的互相仇恨是非常厲害,民間團體因為習慣不同,會造成很多或多或少的衝突,而這類衝突往往無法直接解決,會產生明顯的內耗。僅2008年一年,印度就發生印度教徒與穆斯林衝突656起,其中4起發展成騷亂,死亡123人,2272人受傷。

泰姬陵

三 民族的問題。印度是多民族國家,一共統計有200多個民族,居世界第一。文化多樣性,這本來是好事情,但是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很明顯的,民族間語言文化互通交流不怎麼樣。印度政府在其中並沒有承擔起一個好的”引導角色“。無論是喀什米爾衝突,到12年的阿薩姆衝突。民族問題時刻都在印度上演,而且今後肯定也不會缺少。

附上一些資料和解讀:

以上是印度各邦的失業率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印度的失業率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地區發展不平和的問題。

說明印度總體失業率已經有所改善,但是就業市場的惡化和兩級差距並沒有解決(見下圖貧困人口)。

可見看到印度的貧困人口惡化一直沒有得到什麼改善,而表中也給了標準,赤貧人口(1.25美刀一天)達到四成,貧困人口(2美刀一天)達到百分之七十五,而印度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居然這兩個資料在“發展中國家”中都是墊底的水準,這實際上是很不正常的數字了,就收入而言,印度根本沒有消滅佔有全國過半人數的貧困人口基數,而這恰是印度從建國以來最大,最根本的一個局限問題。

當然印度發展相對中國也有其固有的優勢,下面小編也來統計一下

優勢一文化軟實力

印度電影在海外的影響力也比中國電影要大,佛教的發源地也在印度,全世界都在練習印度瑜伽。中國的電影就是粉絲經濟,主要是去為了看某個人,或者因為某本書才去看。可是出了國老外不認識中國的明星,也不讀中國的小說,影響力就大打折扣度電影如果把歌舞的比例壓縮一下,能更容易打開國際市場。

優勢二 英語

印度人不出國門就能說流利的英語(印度式英語),英語是印度的第二語言,印度大部分書也是英文書寫,所以在全球化的過程之中,印度佔有獨特的優勢。

優勢三人口紅利

印度的人口比中國要年輕,它是13億人,我們現在約是14億,但是印度人的年齡中位是27歲。中國是37歲,它未來的這種人口優勢所爆發出來的人口紅利,比中國要大。

雖然人口年輕是因為印度醫療條件差造成的,但結果就是印度的年輕人比例高。

優勢四、人才儲備

科技創新的能量是大。資訊技術,生物技術,製藥技術,太空技術都還可以。特別是IT產業和製藥產業,還略微領先於中國,中國不少人都是吃印度的抗癌藥,雖然主要是因為印度藥便宜,但印度藥還是有效的。

最後小編要說麼妄自尊大,要麼妄自菲薄,都是不可取的,認識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這樣才能不斷發展不斷進步,耀我國威!

泰姬陵

三 民族的問題。印度是多民族國家,一共統計有200多個民族,居世界第一。文化多樣性,這本來是好事情,但是民族之間的矛盾也是很明顯的,民族間語言文化互通交流不怎麼樣。印度政府在其中並沒有承擔起一個好的”引導角色“。無論是喀什米爾衝突,到12年的阿薩姆衝突。民族問題時刻都在印度上演,而且今後肯定也不會缺少。

附上一些資料和解讀:

以上是印度各邦的失業率調查,可以得出結論:印度的失業率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地區發展不平和的問題。

說明印度總體失業率已經有所改善,但是就業市場的惡化和兩級差距並沒有解決(見下圖貧困人口)。

可見看到印度的貧困人口惡化一直沒有得到什麼改善,而表中也給了標準,赤貧人口(1.25美刀一天)達到四成,貧困人口(2美刀一天)達到百分之七十五,而印度作為一個新興國家,居然這兩個資料在“發展中國家”中都是墊底的水準,這實際上是很不正常的數字了,就收入而言,印度根本沒有消滅佔有全國過半人數的貧困人口基數,而這恰是印度從建國以來最大,最根本的一個局限問題。

當然印度發展相對中國也有其固有的優勢,下面小編也來統計一下

優勢一文化軟實力

印度電影在海外的影響力也比中國電影要大,佛教的發源地也在印度,全世界都在練習印度瑜伽。中國的電影就是粉絲經濟,主要是去為了看某個人,或者因為某本書才去看。可是出了國老外不認識中國的明星,也不讀中國的小說,影響力就大打折扣度電影如果把歌舞的比例壓縮一下,能更容易打開國際市場。

優勢二 英語

印度人不出國門就能說流利的英語(印度式英語),英語是印度的第二語言,印度大部分書也是英文書寫,所以在全球化的過程之中,印度佔有獨特的優勢。

優勢三人口紅利

印度的人口比中國要年輕,它是13億人,我們現在約是14億,但是印度人的年齡中位是27歲。中國是37歲,它未來的這種人口優勢所爆發出來的人口紅利,比中國要大。

雖然人口年輕是因為印度醫療條件差造成的,但結果就是印度的年輕人比例高。

優勢四、人才儲備

科技創新的能量是大。資訊技術,生物技術,製藥技術,太空技術都還可以。特別是IT產業和製藥產業,還略微領先於中國,中國不少人都是吃印度的抗癌藥,雖然主要是因為印度藥便宜,但印度藥還是有效的。

最後小編要說麼妄自尊大,要麼妄自菲薄,都是不可取的,認識優勢與劣勢,揚長避短,這樣才能不斷發展不斷進步,耀我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