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甄姬被曹丕殺害,真的是因為她和曹植的愛情麼?

曹植是我仰慕的人,本來對他的瞭解僅限於七步詩以及他是曹操的兒子,直到中學時讀書讀到了這麼一段話,謝靈運與旁人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鬥,我得一鬥,天下共分一鬥。

”突然對曹植有了一種按耐不住的瞭解欲望以及興趣,於是找來曹植的詩賦,雖然句子生澀難懂,但卻朗朗上口,氣勢非比尋常。

曹植

曹植的詩華麗卻不豔俗,浪漫而不失莊重,不論是“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慷慨悲歌,抑或是《感甄賦》裡的“翩若驚鴻,

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極盡華美的描寫,曹植的詩賦都深深的讓人欣賞甚至於讚歎。

而我們今天,不聊詩賦,不談權謀,不論亂世英雄,只談談曹植和甄宓的絕美愛情。

先從《感甄賦》的名字說起,範曄寫《後漢書》的時候,每次都把“鄄”寫成了“甄”還特意標明注解:“縣名,屬濟陰郡,今濮州縣也。‘甄’今作‘鄄’,音絹。說明了那個時候這兩個字確實是共同的,

而且文中那深沉的愛慕之意以及描寫之詳細,很難讓人相信他只是在寫一個虛無縹緲的仙子。

曹植

建安二十一年年底,曹操南征孫權,帶著曹丕隨行,而曹植被曹操留下來鎮守鄴城,甄氏因為身體抱恙,也留在鄴城,於是曹植與甄宓便在這時擦出了愛的火花。

史書《魏略》記載:次年九月,曹操才返回鄴城。卞夫人回來以後看到甄宓光彩照人,很奇怪,問她說你跟你老公兒女離別這麼久,應該很掛念才對啊,怎麼反而容光煥發更勝從前呢?甄宓回答說:“有您照顧他們,我還擔憂什麼呢?”這短話本來是史書誇甄宓孝順,卻多次被後世學者認為是出軌的證據,因為這馬屁拍的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
只有在愛情的滋潤下,甄宓才會愈發光彩照人,而這個人是誰,只能是曹植無疑。

同時還是那一年,鄴城發起了一場叛亂,殺死了長史王必,參與者吉本,韋晃都是文弱書生,帶領的隨從也都是一些家丁,可他們卻殺了朝廷命官,曹植絕非無能,但是卻發生了這麼大的失誤,只能說明當時的曹植沉溺於某些東西,而無心管理政務才出了這樣的疏忽,這個疏忽是什麼,結合前文,

我們知道了是甄宓。

甄宓

曹仁被圍樊城之時,曹操想起來的最佳人選是曹植,他讓曹植帶兵去救,結果《魏略》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植將行,太子飲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到底是什麼能讓曹植不顧王命,被曹丕逼醉,兄弟之情?說出來誰也不信,那只能是另一個解釋了,曹丕發現了曹植和甄宓的事,並成功利用甄宓灌醉了曹植。

黃初二年六月,甄宓被賜死,為何曹丕要極力殺死甄宓,真的只是因為史書記載的甄宓“數有怨言”麼?我們且看曹植的反應,那一年,曹植出離的憤怒,有痛哭流涕的外人不解之舉,也有挾持使者要進京的瘋狂行為。而這一切反常的原因,是因為這一年甄宓被賜死,且死得相當淒慘。所以,曹丕殺了甄宓,還用了極為變態的方式對待甄宓“初,甄後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這種變態就像呂後對待戚夫人一樣,是厭惡,是憎恨。

曹植

也許是為了皇家面子安撫曹植,曹丕封曹植為鄄城王,並送給他一個甄宓生前的玉枕,曹植睹物思人,在歸途中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感甄賦》,這曹丕當然知道,但他不能降罪更不能多說什麼,只能任由外人議論,而魏明帝曹叡繼位後,更是更改《感甄賦》為《洛神賦》,這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

曹植才華非凡,甄宓絕代佳人,他們如果走到一起,必然遺留下來千古佳話,然而歷史有其必然的發展,我們也無法改變什麼,只能在千百年後對之唏噓嗟歎。

下期預告:袁紹的孫子,袁家的遺孤——魏明帝曹叡,歡迎大家訂閱關注。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需注明出處

那只能是另一個解釋了,曹丕發現了曹植和甄宓的事,並成功利用甄宓灌醉了曹植。

黃初二年六月,甄宓被賜死,為何曹丕要極力殺死甄宓,真的只是因為史書記載的甄宓“數有怨言”麼?我們且看曹植的反應,那一年,曹植出離的憤怒,有痛哭流涕的外人不解之舉,也有挾持使者要進京的瘋狂行為。而這一切反常的原因,是因為這一年甄宓被賜死,且死得相當淒慘。所以,曹丕殺了甄宓,還用了極為變態的方式對待甄宓“初,甄後之誅,由郭後之寵,及殯,令被發覆面,以糠塞口。”這種變態就像呂後對待戚夫人一樣,是厭惡,是憎恨。

曹植

也許是為了皇家面子安撫曹植,曹丕封曹植為鄄城王,並送給他一個甄宓生前的玉枕,曹植睹物思人,在歸途中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感甄賦》,這曹丕當然知道,但他不能降罪更不能多說什麼,只能任由外人議論,而魏明帝曹叡繼位後,更是更改《感甄賦》為《洛神賦》,這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欲蓋彌彰。

曹植才華非凡,甄宓絕代佳人,他們如果走到一起,必然遺留下來千古佳話,然而歷史有其必然的發展,我們也無法改變什麼,只能在千百年後對之唏噓嗟歎。

下期預告:袁紹的孫子,袁家的遺孤——魏明帝曹叡,歡迎大家訂閱關注。

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需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