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珍檔丨打銅街:抗戰時期中國的華爾街

兩江影視城:打銅街。

原重慶打銅街交通銀行舊址。

位於重慶繁華鬧市的打銅街,初聽其名,似乎與繁華二字並不沾邊。其實不然,短短幾百米的打銅街,曾是連接重慶上下半城的要道,早年眾銀行入駐,盛極一時,素有抗戰時期“中國的華爾街”之稱。

曾比解放碑還有名氣

清代,重慶城的銅匠們帶著鑄銅工具,

三三兩兩來到這裡,打銅街由此叫響。最輝煌的時候,街道兩旁銅器店不下百家,晝夜可聞打銅聲。

當年的打銅街,遠比現在的解放碑還有名氣。這條街連接了上半城和下半城,直通碼頭。進出城的貨物,都通過打銅街周轉。

打銅街車來貨往,繁華一時,當年的銅匠慢慢退出這條街區,取而代之的是高樓林立,世界大銀行入駐。行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多是金融精英。

這條街最早安路燈

據《重慶市市中區志》記載,重慶在有電力照明之前,使用植物油燈,夜間行路用燈籠、火把、纖藤竿、松節棒,城市街坊掛“號燈”,官邸豪門掛“宮燈”,來去行人借光照路。

1921年,重慶商務督辦公署委託燭川電燈公司,在打銅街、陝西街、小什字等主要街道安裝路燈百餘盞,這是重慶最早的路燈。

當年,路燈並非固定在燈杆上,風一吹前後搖擺,而打銅街又是繁華鬧市,晚上出來逛街的市民較多,

幽默的重慶人就將晚上出來閒逛稱為“燈兒晃”,後來這個詞在川渝一帶叫開了。

曾是中國的華爾街

抗戰時期,打銅街及附近街區,集中了交通銀行重慶分行、川康銀行總部、美豐銀行總部、中國銀行總部,聚興誠銀行總部、川鹽銀行、和成銀行等,因此,打銅街又被譽為“抗戰時期中國的華爾街”。

1938年,中央銀行隨國民政府遷至重慶,主要職能是發行鈔券、代理國庫收支等,

銀行的金條以及一些核心資料等重要物品都藏身打銅街的地下金庫內。如今,其舊址作為市商委招待所使用。

中央銀行舊址斜對面,便是川康平民商業銀行。抗戰期間,分三路轉移故宮文物,數量最大的一批文物(約9000箱),遷移至重慶後就存放在川康平民商業銀行二樓倉庫。

時至今日,打銅街依然是繁華之地,連接解放碑和朝天門,比往昔更加現代化。如果想一睹當年陪都時期的打銅街,

不妨去兩江新區國際影視城看看,那裡忠實地保留下了當年的風貌。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楊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