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珍檔丨蜀都中學舊址將修繕復原 當年由周恩來領導創辦

8月4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江北區文管所獲悉,

蜀都中學舊址修繕工程正在進行施工招標,即將開工。工程工期為8個月,預計明年完工。

蜀都中學舊址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北區石門新村133號,石門大橋北橋頭下方,建築面積約1260平方米。

1944年,蜀都中學在周恩來、董必武的領導、關懷下,由徐冰、張友漁、何其芳等具體指導創辦。

學校從創辦到結束雖然只有6年時間。但是在這期間,學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聯繫了許多知名人士,

培養了大批幹部,是當時江北地區發展黨員較多、開展黨的活動的主要集中地。

江北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蜀都中學舊址現有專人專管,負責舊址建築看護。但是由於建築本體為磚木結構,受當時建築材料自身缺陷影響,自然及人為影響,建築內外牆體均已出現破損,木屋架承載力也有所下降。

修繕工程包括了蜀都中學舊址修復和周邊環境整治。

效果圖。

相關負責人表示,蜀都中學舊址修繕工程將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現狀的原則,盡可能真實完整地保存建築歷史原貌和建築特色,利用原有材料,使用原有工藝,盡可能多的保存歷史資訊,對蜀都中學舊址進行修繕復原。

同時,江北區文管所正在著手收集蜀都中學相關的歷史實物、圖片、文獻等。

蜀都中學舊址修繕工程完成後,將開闢展示與蜀都中學舊址歷史價值相關的陳列,並向市民開放。

新聞縱深》

蜀都中學由周恩來領導創辦

當時表面是所私立中學

說起蜀都中學,很多人都會想到江北區小苑附近的那所學校。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蜀都中學舊址,也不瞭解蜀都中學的革命歷史。

事實上,現在的蜀都中學是1987年複辦的一所學校。

學校複辦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傳承蜀都中學的革命精神。

在現在的蜀都中學校門口,矗立著一座周恩來的銅像。

“蜀都中學是周恩來親自領導創辦的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和統一戰線淵源的學校。”

蜀都中學黨總支書記劉義說。她在蜀都中學工作了10年,一直在研究蜀都中學的歷史。

8月4日上午,劉義向記者講述了蜀都中學的革命歷史。

學校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創辦

表面上是一所私立中學

蜀都中學於1943年醞釀興辦,1944年下學期正式建校開學。

在當時,學校表面上是一所私立中學,但實際上是由中共中央南方局秘密創辦。

1944年12月初,周恩來在曾家岩50號約見了蜀都中學的老師張仲明、陳俊逸、薑瑄談話。周恩來指出,蜀都中學是一所革命學校,要在教育戰線上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要把蜀都中學辦成愛國民主運動的一個堡壘,成為輸送革命幹部、掩護和轉移黨員的一個據點。

為了做好隱蔽掩護工作,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周學庸並不是中共黨員,而是一位與黨有著很深關係的進步人士。

根據當時的規定,私立中學的校董會和學校的立案備案都要有一筆相當數目的固定資金。

蜀都中學的開辦經費是由中共黨員張興富和熊運矩,以及校長周學庸各拿出一份田產地契,學校多名創辦人也每人拿出了10萬元法幣集資。湊足了規定的資金數目後,學校才被允許開辦招生。

中共中央南方局也曾多次向蜀都中學撥款或借款。這些款項均由張興富經手,在曾家岩50號取現金或支票,或由南方局同志秘密送支票到張興富的住處。

黨員和進步人士共同辦校

鼓勵學生追求真理

當時,蜀都中學的辦學宗旨是培養青少年具有革命理想、良好道德和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水準,使党的同志和進步人士有一個工作據點,利用教師的公開身份進行群眾工作,廣泛團結文化教育界人士和培養進步學生。

因此,學校在籌備時,為了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擴大社會影響,蜀都中學邀請了周均時、稅西恒、何魯等進步人士加入學校董事會。他們也是在教育界、社會上有著一定影響力的知名人士。

劉義介紹,蜀都中學的14名創辦人中,除了5名中共黨員外,其餘9名均是民主黨派成員和民主進步人士。

比如,學校董事長周均時畢業于柏林工業大學,是愛因斯坦的學生。稅西恒是重慶大學教授,何魯是著名的數學家。

“在那時候,學校的很多學生也都是進步青年。”劉義說,學校表面上遵守國民黨政府的法令,使用“國定本教科書”。

但是,學校也採用了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的審定教材,並發動教師聯繫抗日戰爭時局,發揮教材中的民主進步因素和民主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鼓勵學生追求真理,明辨是非,熱愛祖國。

那時候,蜀都中學學生一直高舉愛國民主旗幟,積極發起和參加學生運動。

以“校董會”名義實現党的領導

黨員和進步人士以教師身份作為掩護

在當時,蜀都中學並沒有建立黨的支部和小組,策略上便於隱蔽,保存力量。學校校董會的5名黨員利用“校董會”的合法名義,形成了一個領導集體,實現了黨在蜀都中學的領導作用。

劉義說,那時候,蜀都中學教師大多都是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許多教師以職業作為掩護,進行著黨交給的革命任務。

比如,張興富、熊運钜到川北一帶參加過鬥爭;陳如元到涪陵一帶領導武裝鬥爭;范碩默到華鎣山參加過武裝鬥爭;黃至誠給“遊擊區”送醫藥,並為遊擊隊培訓醫務人才……

蜀都中學在當時也轉移過不少革命同志。但是,由於涉及隱蔽戰線工作,學校轉移革命同志的相關歷史資料很少。

另外,在那時候,學校的不少學生都是烈士遺孤。比如,當年沙坪壩黨支部的創始人喻克由烈士的遺腹女喻傳嫻,就是由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將她送進蜀都中學接受教育。

回憶蜀都中學的革命歷史,蜀都中學“四烈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950年春,蜀都中學大部分師生參軍參幹,學校停辦。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胡傑

周恩來指出,蜀都中學是一所革命學校,要在教育戰線上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要把蜀都中學辦成愛國民主運動的一個堡壘,成為輸送革命幹部、掩護和轉移黨員的一個據點。

為了做好隱蔽掩護工作,學校的第一任校長周學庸並不是中共黨員,而是一位與黨有著很深關係的進步人士。

根據當時的規定,私立中學的校董會和學校的立案備案都要有一筆相當數目的固定資金。

蜀都中學的開辦經費是由中共黨員張興富和熊運矩,以及校長周學庸各拿出一份田產地契,學校多名創辦人也每人拿出了10萬元法幣集資。湊足了規定的資金數目後,學校才被允許開辦招生。

中共中央南方局也曾多次向蜀都中學撥款或借款。這些款項均由張興富經手,在曾家岩50號取現金或支票,或由南方局同志秘密送支票到張興富的住處。

黨員和進步人士共同辦校

鼓勵學生追求真理

當時,蜀都中學的辦學宗旨是培養青少年具有革命理想、良好道德和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水準,使党的同志和進步人士有一個工作據點,利用教師的公開身份進行群眾工作,廣泛團結文化教育界人士和培養進步學生。

因此,學校在籌備時,為了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擴大社會影響,蜀都中學邀請了周均時、稅西恒、何魯等進步人士加入學校董事會。他們也是在教育界、社會上有著一定影響力的知名人士。

劉義介紹,蜀都中學的14名創辦人中,除了5名中共黨員外,其餘9名均是民主黨派成員和民主進步人士。

比如,學校董事長周均時畢業于柏林工業大學,是愛因斯坦的學生。稅西恒是重慶大學教授,何魯是著名的數學家。

“在那時候,學校的很多學生也都是進步青年。”劉義說,學校表面上遵守國民黨政府的法令,使用“國定本教科書”。

但是,學校也採用了三聯書店、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等的審定教材,並發動教師聯繫抗日戰爭時局,發揮教材中的民主進步因素和民主精神,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鼓勵學生追求真理,明辨是非,熱愛祖國。

那時候,蜀都中學學生一直高舉愛國民主旗幟,積極發起和參加學生運動。

以“校董會”名義實現党的領導

黨員和進步人士以教師身份作為掩護

在當時,蜀都中學並沒有建立黨的支部和小組,策略上便於隱蔽,保存力量。學校校董會的5名黨員利用“校董會”的合法名義,形成了一個領導集體,實現了黨在蜀都中學的領導作用。

劉義說,那時候,蜀都中學教師大多都是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許多教師以職業作為掩護,進行著黨交給的革命任務。

比如,張興富、熊運钜到川北一帶參加過鬥爭;陳如元到涪陵一帶領導武裝鬥爭;范碩默到華鎣山參加過武裝鬥爭;黃至誠給“遊擊區”送醫藥,並為遊擊隊培訓醫務人才……

蜀都中學在當時也轉移過不少革命同志。但是,由於涉及隱蔽戰線工作,學校轉移革命同志的相關歷史資料很少。

另外,在那時候,學校的不少學生都是烈士遺孤。比如,當年沙坪壩黨支部的創始人喻克由烈士的遺腹女喻傳嫻,就是由中共中央南方局負責將她送進蜀都中學接受教育。

回憶蜀都中學的革命歷史,蜀都中學“四烈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950年春,蜀都中學大部分師生參軍參幹,學校停辦。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劉波 胡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