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慶珍檔丨永川來蘇鎮聶家橋:四條龍傲首挺立

聶家橋上的龍頭。

聶家橋。

永川來蘇鎮五一村,有這樣一座橋,橋上四條龍,龍頭傲首挺立,面朝西方,鎮守著這一方河水。

據文管所文物普查,該橋建於清朝,屬清代典型的平板橋,名為聶家橋。聶家橋模仿木器的榫卯結構,將榫卯作為樑柱之間的連接構件,把橋面板擱於橋墩頂面以上的柱榫之間,造型簡潔、結構穩定。

橋墩不僅將橋面穩穩撐起,而且將橋面固定在龍首龍尾這兩個高過橋面的榫卯之間,既美觀,又具有拉結、穩固、防震抗震的特點,使橋歷經百年風雨而屹立不倒。

聶家橋呈南北走向,全長18米,寬1.4米,用4墩5孔,墩高2.5米,厚1.2米,於橋各墩處均雕有龍頭、龍尾,至今仍在使用,供河兩岸居民過河使用。由於年久失修及當地居民生產活動、自然災害的損壞,橋面殘損嚴重,約10米長的範圍內有輕微損壞,

橋面條石有輕微脫落,各橋墩上的龍頭龍尾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耗。

如今,聶家橋已是永川區區級文物。

家住聶家橋附近的唐婆婆今年已經64歲,用她的話來說,在她還是姑娘的時候,聶家橋就存在了。

“我以前家住在上游,嫁人後就搬家了,搬到了下游。”羅婆婆笑道。

她回憶,以前聶家橋周邊沒有樓房,全是竹林,附近也只有聶家橋這一座橋,要過河來來回回都要從聶家橋上經過。

當時,羅婆婆家沒有洗衣機,衣服都得用背簍背著走到下游來清洗。

現在,家裡有了洗衣機,但她也會時不時拿三兩件衣服,帶上洗衣棒,在河邊清洗衣物。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陳瀅雲 劉小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