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週末人物」陳嘉&汪曼喬:比翼齊飛的“未檢”伉儷

來源丨徐州市人民檢察院

請輸入標題 bcdef

陽春三月的古城徐州乍暖還寒,

但第三十四中學大禮堂裡卻熱度飆升,“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團徐州站的巡講正在進行中。

“下面有請全國巡講團成員汪曼喬給大家授課!”主持人陳嘉聲音未落,台下已經掌聲一片。

原來主持人和講師是夫妻倆,對於他們的同台,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陳嘉是徐州市泉山區檢察院未成年刑事檢察科科長,汪曼喬是雲龍區檢察院未成年刑事檢察科科長。

夫妻二人原先都是公訴人,從公訴辯論賽上同台競技的“公訴伉儷”,華麗麗地變身為法治巡講時相攜相助的“未檢伉儷”,成為徐州檢察系統的一段佳話。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活中牽手同行

陳嘉白淨的臉龐上始終帶著微笑,沉穩不失嚴謹,在談起初見曼喬時,則顯露出他少有的感性一面:“仿佛是種直覺在牽引著我,就註定了她是我的愛情。”

2000年,陳嘉考入揚州大學法學院,而汪曼喬正是他的同班同學。相互愛慕、惺惺相惜,讓兩人走到了一起。四年的大學時光,愛情的溫馨與執著在似水流年中慢慢積澱。

臨近畢業,汪曼喬選擇回家鄉徐州考公務員。當她拿到雲龍區檢察院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另一個驚喜也在等待著她——原來,陳嘉追隨著她的腳步考入了位於徐州的中國礦業大學研究生院。

研究生畢業後,陳嘉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考到泉山區檢察院,也成為一名檢察官,並和汪曼喬喜結連理。

婚後的生活並非一帆風順。而生活中共同經歷的風雨,讓他們懂得了珍惜彼此,

也更加珍惜安穩的生活。

“剛工作時,我們倆都在公訴部門,工作節奏特別緊張,那幾年,他患過面癱、得過兩次急性蕁麻疹,全身都是疙瘩,還得過急性眼瞼炎,兩眼腫得睜不開。”汪曼喬話語間流露出無盡的心疼。她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後,拖著疲憊的身體陪著打針掛水、端飯喂藥,沒叫過一聲苦和累,等陳嘉病好了,她整整瘦了一圈。

而對於陳嘉的體貼,她則如數家珍:“他知道我喜歡吃草莓,

很多時候我累了一天回到家,就看見一盤洗好的草莓放在桌上。他發現我的頸椎酸疼,就悄悄買了張推拿卡放在我包裡。他知道我感冒咳嗽,就笨手笨腳地在廚房裡熬冰糖梨水……”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工作中你追我趕

陳嘉研究生畢業進入檢察院工作時,汪曼喬已經在檢察系統小有名氣了,崗位能手、新長征突擊手等榮譽證書厚厚一摞。

隨後幾年時間裡,陳嘉鉚足了勁奮起直追,漸漸以精湛的業務贏得領導的肯定和同事的信任,在各類業務競賽中斬獲十佳,高品質的宣傳調研文章頻頻見諸於報端,在2012年成為全市最年輕的“十佳檢察官”。

丈夫在追趕,妻子奮進的腳步也在加快。“我要把三年的研究生課程給補上!”汪曼喬報名參加了蘇州大學法律碩士班的入學考試。帶著肚子裡還未出生的孩子,她按班按點的開始了課程學習,並在休產假期間堅持完成了論文寫作和畢業答辯,順利拿到了碩士學位。

由於都是單位的業務能手,他們經常同場競技。2012年,徐州市檢察機關舉辦全市十佳公訴人大賽,夫妻倆再一次同場“PK”。結果陳嘉總分第二,汪曼喬則緊隨其後,雙雙榮獲全市檢察機關十佳公訴人稱號,汪曼喬還收穫了最佳專業知識獎,一時間成為全市檢察系統的美談。

賽場上是對手,文體活動上又變成了搭檔。在徐州市檢察機關建黨90周年文藝匯演上,他們同場主持,將默契完美演繹,把握得當的節奏和協調統一的風格讓人交口稱讚。在之後的全市檢察機關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中,二人又多次同台主持,一次次圓滿完成任務。

由於業績突出,陳嘉被市檢察院抽調參與辦理中央交辦的專案,在一年多時間裡經常出差取證、加班加點,最終案件順利辦結,踏實的作風和精湛的業務得到院領導的高度評價。而汪曼喬也在未檢崗位上全心投入、默默耕耘,在點滴積累中厚積薄發,被評為省、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

情系未檢比翼齊飛,事業上一路同行

2012年起,徐州市基層檢察院紛紛成立未檢科,緣分再次降臨,二人先後被任命為未檢科負責人。

“好吧,放馬過來吧!看誰先把未檢工作幹出名堂來,輸的人可要請吃飯啊!”夫妻倆都躊躇滿志。

為了做好未檢工作,兩人又一起報名參加了心理諮詢師考試,一起分析心理學案例。“現在我們又成了同學,緣分有時候真的是很有意思。”對於這次的未檢部門“會合”,汪曼喬更喜歡用緣分來形容。

情感細膩、陽光開朗的汪曼喬很快在未檢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 在她的心目中,未檢工作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融入生命中的神聖事業。正是因為這份深深的情感,她善於發現問題,並不懈努力解決問題。

她開設的“七色光心理工作室”,為未成年人撐起愛心保護傘;開展邊緣青少年挽救行動,被授予江蘇省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創新事例獎;籌畫成立全市首家“青少年法治教育體驗基地”,入選最高檢、教育部“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團,兩次榮獲江蘇省青年公益專案大賽一等獎……

面對妻子風生水起的工作勢頭,陳嘉也是不甘落後,在辦完專案後很快調整狀態,全身心回歸未檢工作,精心謀劃著本院未檢工作的發力點。

他創新幫教維權方式,聯合團委、婦聯等部門,開展“牽手重塑”工程,助力失足青少年回歸社會,為多名未成年被害人爭取救助幫扶,彌補身心受到的創傷。根據轄區內學校多的特點,他創造性地開展檢校共建,預防校園犯罪成效顯著,形成具有泉山特色的工作品牌,先後收穫了徐州市“青年文明號”、徐州市“十佳婦女法律維權崗”等榮譽。

在陳嘉被評為徐州市“政法傑出衛士”接受採訪時,他說:“要說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我有一個檢察官老婆。”

從‘同學’到‘同行’再到‘對手’,老婆,你說我們是不是很有緣?

你真行,這輩子你算是和我杠上了!

“杠”上就“杠”上吧,已經“杠”了十幾年了,這樣一直“杠”到老也不錯呢。

陳嘉鉚足了勁奮起直追,漸漸以精湛的業務贏得領導的肯定和同事的信任,在各類業務競賽中斬獲十佳,高品質的宣傳調研文章頻頻見諸於報端,在2012年成為全市最年輕的“十佳檢察官”。

丈夫在追趕,妻子奮進的腳步也在加快。“我要把三年的研究生課程給補上!”汪曼喬報名參加了蘇州大學法律碩士班的入學考試。帶著肚子裡還未出生的孩子,她按班按點的開始了課程學習,並在休產假期間堅持完成了論文寫作和畢業答辯,順利拿到了碩士學位。

由於都是單位的業務能手,他們經常同場競技。2012年,徐州市檢察機關舉辦全市十佳公訴人大賽,夫妻倆再一次同場“PK”。結果陳嘉總分第二,汪曼喬則緊隨其後,雙雙榮獲全市檢察機關十佳公訴人稱號,汪曼喬還收穫了最佳專業知識獎,一時間成為全市檢察系統的美談。

賽場上是對手,文體活動上又變成了搭檔。在徐州市檢察機關建黨90周年文藝匯演上,他們同場主持,將默契完美演繹,把握得當的節奏和協調統一的風格讓人交口稱讚。在之後的全市檢察機關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中,二人又多次同台主持,一次次圓滿完成任務。

由於業績突出,陳嘉被市檢察院抽調參與辦理中央交辦的專案,在一年多時間裡經常出差取證、加班加點,最終案件順利辦結,踏實的作風和精湛的業務得到院領導的高度評價。而汪曼喬也在未檢崗位上全心投入、默默耕耘,在點滴積累中厚積薄發,被評為省、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

情系未檢比翼齊飛,事業上一路同行

2012年起,徐州市基層檢察院紛紛成立未檢科,緣分再次降臨,二人先後被任命為未檢科負責人。

“好吧,放馬過來吧!看誰先把未檢工作幹出名堂來,輸的人可要請吃飯啊!”夫妻倆都躊躇滿志。

為了做好未檢工作,兩人又一起報名參加了心理諮詢師考試,一起分析心理學案例。“現在我們又成了同學,緣分有時候真的是很有意思。”對於這次的未檢部門“會合”,汪曼喬更喜歡用緣分來形容。

情感細膩、陽光開朗的汪曼喬很快在未檢領域闖出了一片天地, 在她的心目中,未檢工作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融入生命中的神聖事業。正是因為這份深深的情感,她善於發現問題,並不懈努力解決問題。

她開設的“七色光心理工作室”,為未成年人撐起愛心保護傘;開展邊緣青少年挽救行動,被授予江蘇省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工作創新事例獎;籌畫成立全市首家“青少年法治教育體驗基地”,入選最高檢、教育部“法治進校園”全國巡講團,兩次榮獲江蘇省青年公益專案大賽一等獎……

面對妻子風生水起的工作勢頭,陳嘉也是不甘落後,在辦完專案後很快調整狀態,全身心回歸未檢工作,精心謀劃著本院未檢工作的發力點。

他創新幫教維權方式,聯合團委、婦聯等部門,開展“牽手重塑”工程,助力失足青少年回歸社會,為多名未成年被害人爭取救助幫扶,彌補身心受到的創傷。根據轄區內學校多的特點,他創造性地開展檢校共建,預防校園犯罪成效顯著,形成具有泉山特色的工作品牌,先後收穫了徐州市“青年文明號”、徐州市“十佳婦女法律維權崗”等榮譽。

在陳嘉被評為徐州市“政法傑出衛士”接受採訪時,他說:“要說有什麼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我有一個檢察官老婆。”

從‘同學’到‘同行’再到‘對手’,老婆,你說我們是不是很有緣?

你真行,這輩子你算是和我杠上了!

“杠”上就“杠”上吧,已經“杠”了十幾年了,這樣一直“杠”到老也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