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美人物|陳大興:敢為村民擔當的“大負翁”

文/圖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娟

走進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青山綠水、寧靜秀美、空氣清新、道路平坦,一棟棟紅瓦黃牆的小洋樓排列整齊……四月明媚的春光,

溫暖的照耀在農家的小院、村民的臉上,百姓談笑風生,生活十分愜意。

從“省級二類貧困村”到安順市規模最大的“種植和育苗基地”;從2008年人均年收入1982元到現在人均年收入7590元;從原來的“危房冷風穿,破牆爛瓦一爛攤”的面貌轉變成了街道整潔、別墅林立、美如畫圖的新景象。

短短幾年時間,是什麼原因讓大壩村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近日,記者來到安順市西秀區雙堡鎮大壩村,從村支書陳大興的敘述中,找到了答案。

同時,也感受了這位基層黨支部書記帶領群眾發展產業奔小康的無悔。

大壩村平坦寬敞的道路

星星之火金刺梨 化身燎原之勢特色產業

1996年,28歲的陳大興開始擔任大壩村村支書,為了探索致富路子,

他苦心孤詣,使出渾身解數。從擔任黨支部書記的那一天起,他便把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作為全村發展的目標。

2006年,陳大興聽聞西秀區其他鄉鎮有人種植金刺梨,這喚醒了他的“取經意識”,他便開始堅持不懈地跟著去看去學去研究種植技巧和經驗。

“別人不在意的刺梨,在我眼裡可是寶貝呢。”陳大興說道。功夫不負有心人,2010年,大壩村金刺梨試種成功,刺梨結得又大又密,畝產量達1000公斤。

同年,陳大興獲得貴州省人事廳頒發的“鄉土人才拔尖獎”。

2011年,被“取經意識”再次喚醒的陳大興又以省級新農村建設“整鄉推進”專案為依託,整合專案資金50萬元成立了“金刺梨專業合作社”,全村的青壯年都加入了合作社,社員占到全村總人數的80%,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

2012年,在當地政府的產業政策扶持下,大壩村的2300多畝旱地和荒山全部種上金刺梨。

大壩村金刺梨基地

同年7月,陳大興參加由西秀區組織到江蘇華西村參觀學習的活動,聽了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所上共同致富一課,看到華西村民家家住別墅,陳大興夜不能寐,如何迅速改變大壩村破敗的村貌成了他的“心事”。

“學成”歸來的陳大興,看准了商機,要建別墅群,

要讓村民住樓房,要讓遊客進大壩。為統一村支兩委意見,陳大興迅速召開黨員、村民代表大會,向大家介紹了他的學習心得和規劃設想。

“華西村能幹的,我們大壩村也能幹!”為此,陳大興立下宏願,大壩要向華西看齊!

敢為村民擔當的“大負翁”

“進入五月,村中刺梨一樹一樹花開,白中帶紅,素雅清馨,可漂亮啦!”陳大興指著前方一連片的刺梨基地,高興地給記者介紹道,在金秋時節,串串果實綴滿枝頭,金黃圓潤,營養豐富,他還不忘給記者推介他們自己釀制的刺梨果酒……

陳大興向記者介紹金刺梨基地情況

有人說,陳大興是可以躺著吃幾輩子的富翁;實際上,他是敢為村民擔當的“大負翁”。

種金刺梨,村民沒錢買苗木,陳大興送!修別墅,村民沒錢建,陳大興墊!建房資金有缺口,陳大興擔保貸!

“一人富,不算富,別人也會把你借窮。”這是陳大興樸素的想法,“找到一個好項目,帶領村民共致富。”這是陳大興多年的夙願。

不容遲疑,說幹就幹,鼓勵村民一起種。上任之初,陳大興便私人貸款帶領村民承包鄰村180畝荒山種植藥材黃柏,套種薏仁米和花生。

2013年,陳大興又把自己賣刺梨苗賺下的錢先墊出來征地拆遷、平整地基;同時,爭取交通部門投入100多萬元硬化進村的兩公里大道兼街道;整合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等項目款支付建築商的進場費。

此外,他還先後收回300多萬元苗木款,全部用來資建別墅,不用付息,有錢再還。並以金刺梨和信用作擔保,為村民擔保貸款400萬元,每月墊付利息2萬多元……

把大壩村當做“家”的陳大興被村裡人誇讚為“陳百萬”,但妻子劉澤英總戲稱他為“陳白勞”。“摸爬滾打半輩子,好不容易掙點錢,轉手就投到村集體的發展上,到頭來和楊白勞一樣滿屁股的債越滾越多。”這是妻子的原話。

如今,49歲的他,頭髮已經花白,村裡人經常打趣道:“再這樣下去,怕是‘白頭翁’很快就變‘禿頭翁’嘍!”

“禿就禿吧,村裡的事不能不管啊。”陳大興笑著說。

串串果實綴滿枝頭,金黃圓潤,營養豐富,他還不忘給記者推介他們自己釀制的刺梨果酒……

陳大興向記者介紹金刺梨基地情況

有人說,陳大興是可以躺著吃幾輩子的富翁;實際上,他是敢為村民擔當的“大負翁”。

種金刺梨,村民沒錢買苗木,陳大興送!修別墅,村民沒錢建,陳大興墊!建房資金有缺口,陳大興擔保貸!

“一人富,不算富,別人也會把你借窮。”這是陳大興樸素的想法,“找到一個好項目,帶領村民共致富。”這是陳大興多年的夙願。

不容遲疑,說幹就幹,鼓勵村民一起種。上任之初,陳大興便私人貸款帶領村民承包鄰村180畝荒山種植藥材黃柏,套種薏仁米和花生。

2013年,陳大興又把自己賣刺梨苗賺下的錢先墊出來征地拆遷、平整地基;同時,爭取交通部門投入100多萬元硬化進村的兩公里大道兼街道;整合新農村建設、村莊整治等項目款支付建築商的進場費。

此外,他還先後收回300多萬元苗木款,全部用來資建別墅,不用付息,有錢再還。並以金刺梨和信用作擔保,為村民擔保貸款400萬元,每月墊付利息2萬多元……

把大壩村當做“家”的陳大興被村裡人誇讚為“陳百萬”,但妻子劉澤英總戲稱他為“陳白勞”。“摸爬滾打半輩子,好不容易掙點錢,轉手就投到村集體的發展上,到頭來和楊白勞一樣滿屁股的債越滾越多。”這是妻子的原話。

如今,49歲的他,頭髮已經花白,村裡人經常打趣道:“再這樣下去,怕是‘白頭翁’很快就變‘禿頭翁’嘍!”

“禿就禿吧,村裡的事不能不管啊。”陳大興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