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最美人物|吳富才:引領“空殼村”走致富路

文/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張燃 嶽端

吳富才

三穗縣台烈鎮頗洞村,

如今已成為黔東的一顆璀璨明珠,過去的貧困落後已然遠去,今日的頗洞村土地肥沃、山水秀麗,百姓安居樂業,小日子紅紅火火,是省、州基層黨建工作典型示範村。這樣的圖景離不開頗洞村黨支部書記吳富才的努力。

1994年,高中畢業的吳富才遠走他鄉,外出工作12年。12年間,他勤奮學習,將理論知識和實用專業技術相結合,不斷摸索,用汗水和淚水打拼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對於農村出身的吳富才來說,繼續留在大城市也許會過上更優越的生活,但是,對家鄉的牽絆讓他毅然選擇了回到家鄉。

苗木培育顯成效

“外面的世界再好,也沒有家的味道,我們頗洞村能人人都致富才是好事,能回家能為家鄉人做點事情,我覺得很自豪。”心系家鄉的吳富才談起當時的回鄉想法依然滿臉興奮。

2006年春節,吳富才放棄了霓虹閃爍、車水馬龍的大城市回到自己的家鄉,

立志要回鄉創業,帶領家鄉人走上一條產業發展的小康路。然而這一條路並不平坦,當時的頗洞村沒有產業,年輕人都選擇外出打工,是實實在在的“空殼村”,人力問題、資金問題、技術問題都困擾著他,但多年在外務工的吳富才身上有著一種不放棄的韌勁,在處處碰壁後他依然堅信總會找到適合家鄉發展的出路。

因為早先有些林木種植的經驗外加頗洞村優越的自然條件,

多番考究之後吳富才決定在頗洞村發展農產品種植業。有了初步想法之後,吳富才便到縣裡各部門瞭解創業政策及途徑,找到鄉鎮領導彙報自己的想法。

在村支“兩委”班子成員的幫助下,吳富才很快承租了100畝土地,著手興建苗木培育基地。當時的吳富才茶餘飯後的時間都放在學習苗木種植技術、水肥管理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上,為了能更快的著手苗木培育,

他還多次自費外出學習。

2008年,吳富才的苗木培育品種已經達到30余個,毛收入達到100余萬元,解決當地剩餘勞動力50餘人。2009年,吳富才開始蔬菜大棚種植,並於2011年正式成立了三穗縣富發高山特色農林專業合作社,吸引社員200余人,建成生產基地400餘畝,溫室大棚50多畝,種植品種涵蓋楠竹、油茶等30餘個,僅規模化無公害優質蔬菜、瓜果種植、苗木培育年收入達500余萬元。

他的成功實踐讓頗洞村老百姓看到了未來的發財契機,也讓原本一窮二白的“空殼村”有了破繭成蝶的希望。

競選幹部顯擔當

頗洞村黨建聯社為老百姓分紅

“自己一個人富算不得什麼,要帶著鄉親們一起發財才是硬道理。”作為黨員的吳富才心心念念的都是村裡人。

在頗洞村人眼裡,這位生長在貧窮山村裡的農村漢子有熱心有擔當有頭腦,是頗洞村的驕傲,提起吳富才,百姓們都會豎起大拇指。

2013年底,頗洞、寨壩、寨塘三個行政村合併建成頗洞中心村,在進行村黨支部換屆時,吳富才有了競選村幹部的想法。2014年1月吳富才成功競選為該村黨支部書記,挑起了帶領全村5000多人致富奔小康的重擔。

做了村幹部之後的吳富才身上擔子和責任更重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吳富才白天到田間地頭各個產業基地解決問題,晚上到群眾家裡瞭解民情、流轉土地情況、化解矛盾糾紛,他將村民們的事情全放在心上,只要是為了村子好為了村民好,再苦再累他也不怕。

“他當選村幹部,我們都心服口服,只要有他在,我們心裡就有底。”提起吳富才競選村幹部的事情,當地老百姓這樣說到。

“工作惱火不怕,只要我們村家家富裕了就值,要幹就幹出個樣子!”在親戚朋友們都不理解他為何要放棄一年有百來萬收入的時候,吳富才這樣告訴他們。

當選村幹部後,吳富才帶領村支“兩委”班子狠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當年便創辦以養殖、蔬菜、苗木花卉為主的頗洞村黨社聯建合作社,實現純利潤收入200余萬元,集體經濟達132.3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185元,帶領周邊群眾296戶1234人增收致富。

通過多年的發展,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合作社目前共有苗木培育基地600餘畝、蔬菜種植基地400餘畝,組建村集體企業3家,形成了建築工程、苗木花卉、鄉村旅遊、食宿餐飲、生態種養、電子商務等多產業。

2016年,頗洞村在吳富才的帶領下創新探索“支部帶實體、強村帶弱村、能人帶群眾”的黨建“三帶”模式,全村建立合作社12個,涉及種植養殖、建築、廢舊物品回收等產業,村級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逐步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變強的重大轉變,村集體經濟達213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2260元。

如今的頗洞村已經成為了貴州“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省級試點鄉村、黔東南州文明村,2015年獲批為黔東南州同步小康示範村、貴州省生態村,村級集體經濟18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600元。今年,頗洞村獲批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頗洞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置身公益顯大愛

“村幹部要有愛心,把每個村民的冷暖掛在心上,把全村的群眾看作自己的親人,對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也傾其所能盡力幫助”這是吳富才常掛在嘴邊的話。

生活中的吳富才是一個熱愛公益、心有大愛的人。

2007年雪凝災害期間,吳富才帶領頗洞村支助老弱病殘特殊人群達120餘人;2008汶川地震時,他個人為災區捐贈現金3000元;2014年劍河久吉火災,他又為受災群眾捐贈現金1200元,同時,吳富才還帶領村兩委向災區送去衣服、糧油等6車物資,捐贈現金2萬元,災區困難群眾得到了關懷。

為幫助困難學生就讀,他把自己每個月的村幹報酬拿出來幫助村內貧困學生,村內累計獲資助學生達15人。2015年9月,在吳富才的帶領下,三穗縣首家村級愛心協會正式成立了,註冊資金10萬元人民幣,在全縣範圍內共資助59名人員,每月向受助物件通過銀行轉帳方式支付善款。

兩年來,吳富才一直堅持做公益,他默默奉獻著一顆赤誠之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踐行著他作為一名黨員的承諾……

在頗洞村人眼裡,這位生長在貧窮山村裡的農村漢子有熱心有擔當有頭腦,是頗洞村的驕傲,提起吳富才,百姓們都會豎起大拇指。

2013年底,頗洞、寨壩、寨塘三個行政村合併建成頗洞中心村,在進行村黨支部換屆時,吳富才有了競選村幹部的想法。2014年1月吳富才成功競選為該村黨支部書記,挑起了帶領全村5000多人致富奔小康的重擔。

做了村幹部之後的吳富才身上擔子和責任更重了。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後,吳富才白天到田間地頭各個產業基地解決問題,晚上到群眾家裡瞭解民情、流轉土地情況、化解矛盾糾紛,他將村民們的事情全放在心上,只要是為了村子好為了村民好,再苦再累他也不怕。

“他當選村幹部,我們都心服口服,只要有他在,我們心裡就有底。”提起吳富才競選村幹部的事情,當地老百姓這樣說到。

“工作惱火不怕,只要我們村家家富裕了就值,要幹就幹出個樣子!”在親戚朋友們都不理解他為何要放棄一年有百來萬收入的時候,吳富才這樣告訴他們。

當選村幹部後,吳富才帶領村支“兩委”班子狠抓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當年便創辦以養殖、蔬菜、苗木花卉為主的頗洞村黨社聯建合作社,實現純利潤收入200余萬元,集體經濟達132.3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185元,帶領周邊群眾296戶1234人增收致富。

通過多年的發展,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合作社目前共有苗木培育基地600餘畝、蔬菜種植基地400餘畝,組建村集體企業3家,形成了建築工程、苗木花卉、鄉村旅遊、食宿餐飲、生態種養、電子商務等多產業。

2016年,頗洞村在吳富才的帶領下創新探索“支部帶實體、強村帶弱村、能人帶群眾”的黨建“三帶”模式,全村建立合作社12個,涉及種植養殖、建築、廢舊物品回收等產業,村級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逐步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弱變強的重大轉變,村集體經濟達213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12260元。

如今的頗洞村已經成為了貴州“四在農家.美麗鄉村”省級試點鄉村、黔東南州文明村,2015年獲批為黔東南州同步小康示範村、貴州省生態村,村級集體經濟185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600元。今年,頗洞村獲批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頗洞村黨支部被評為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置身公益顯大愛

“村幹部要有愛心,把每個村民的冷暖掛在心上,把全村的群眾看作自己的親人,對其他需要幫助的人也傾其所能盡力幫助”這是吳富才常掛在嘴邊的話。

生活中的吳富才是一個熱愛公益、心有大愛的人。

2007年雪凝災害期間,吳富才帶領頗洞村支助老弱病殘特殊人群達120餘人;2008汶川地震時,他個人為災區捐贈現金3000元;2014年劍河久吉火災,他又為受災群眾捐贈現金1200元,同時,吳富才還帶領村兩委向災區送去衣服、糧油等6車物資,捐贈現金2萬元,災區困難群眾得到了關懷。

為幫助困難學生就讀,他把自己每個月的村幹報酬拿出來幫助村內貧困學生,村內累計獲資助學生達15人。2015年9月,在吳富才的帶領下,三穗縣首家村級愛心協會正式成立了,註冊資金10萬元人民幣,在全縣範圍內共資助59名人員,每月向受助物件通過銀行轉帳方式支付善款。

兩年來,吳富才一直堅持做公益,他默默奉獻著一顆赤誠之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踐行著他作為一名黨員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