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本溪平山區檢察院:全力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保障非公經濟健康發展

為貫徹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充分發揮檢察職能依法保障和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意見》,全面落實市院制定的“1+3+1”工作部署,全力優化營商環境。本溪市平山區檢察院黨組結合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

努力探索,找准服務切入點,出臺方案和措施,積極履職盡責,為非公有制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創新服務方式,三個“主動”轉意識

一是主動溝通

與區公安局、發改委、工商聯等部門建立涉企案件聯席會議、資訊共用、線索移送、共同預防等常態化工作機制。規範受理登記、分流移送、限時辦結等工作制度,對企業的服務訴求、控告舉報和意見建議做到優先處理、及時回饋、規範運作。

充分利用在轄區內20家企事業單位設立預防工作站,及時發現解決影響非公經濟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幫助企業分析發展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二是主動走訪

全院幹警以黨支部為單位,兩人一組對轄區內105家重點企業逐一走訪,實現幹警“一對一”式服務,通過發放“檢企聯繫卡”、建立企業檔案、贈送法律政策手冊,

提供精確法律服務。檢察長親自深入地區重點專案福耀汽車玻璃廠進行走訪,瞭解企業生產經營和廉政建設情況,徵求企業意見與建議,發放宣傳單300份,加強對《公司法》、《合同法》、《勞動法》等涉企法律的宣傳,積極促進民營企業規範發展、依法經營。

三是主動預防

開展“觀看一部警示教育片、聽一堂警示教育課、讀一本警示教育書”的送法進企業活動。

對非公企業員工劃領域、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律素能培訓,增強員工自覺守法意識。針對非公企業採購、銷售、財務等部門不同業務特點,邀請相關部門專家開展特色宣講,幫助企業打造法治營商氛圍。

二、廣泛聽取意見,迅速整改提效率

為進一步增強服務保障非公有制經濟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邀請非公企業代表召開“服務非公經濟,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主動徵求非公企業意見和建議。與會人員就如何服務保障非公經濟健康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並就“建立工作例會制度”等工作舉措達成一致意見。會後根據企業代表建議,該院建立預防、自偵、偵監、公訴、民行、控申一體化服務工作機制,建立涉企案件風險評估機制和涉企案件司法救濟機制,
集中及時清理、依法處理涉企案件。並選派業務骨幹每季度到非公企業開展一次“問需、問廉、問效”的“一進三問”活動,實現對非公企業的常態化服務。

為加大對橋北工業園區的服務力度,該院聯合區工商聯召開“服務企業發展、優化營商環境”座談會,會議邀請園區內12家重點企業代表共商營商環境建設。雙方表示要加強檢察機關與工商聯及企業的對接和聯繫,共同開展法治宣傳、警示教育等活動,提高非公企業守法經營意識和水準,推進非公企業廉政文化建設。會後根據與會企業代表提出的提高行賄檔案查詢效率的建議,院黨組迅速研究整改,出臺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便民措施:

一是簡化查詢手續

如遇資料不全,又臨近投標截止期限,可先予以查詢,然後再補齊手續。

二是開闢綠色通道

為經常查詢的企業實行電話預約,持以往查詢結果告知函影本,可免查驗手續,查詢結果立等可取。

三是方法審慎靈活

對於首次向異地檢察機關申請查詢的,可先予受理,出具查詢告知函。告知當事人今後向屬地檢察機關申請查詢,不能藉故推諉。

四是簡化查詢流程

對於同一時期參加多個招投標等活動的,可一次性出具若干份查詢結果告知函,免除當事人反復多次前來查詢。

三、準確適用法律,建章立制促規範

在執法辦案過程中,更加注重改進辦案方式方法,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通過規範自身司法行為,平等保護非公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

一是審慎對待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三為四不為”。

“三為”,即在依法履行檢察職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上有為;在積極融入發展大局、提供法律服務上有為;在規範執法辦案方式、提升司法公信上有為。“四不為”,即背離職能搞服務的事情不能為;參與經營性活動的事情不能為;干擾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的事情不能為;有損檢察形象、妨害司法公正的事情不能為。

二是辦理涉企案件優先考慮企業生存發展,嚴格區分“六個界限”。

即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界限;個人犯罪與企業違規的界限;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的界限;經濟活動不正之風與違法犯罪的界限;利用國家政策中的偏差與鑽改革空子實施犯罪的界限;合法經營收入與違法犯罪所得的界限。

三是注重改進辦案方式方法,著力減少負面影響,堅持“六個不輕易”。

即不輕易對企業經營管理者採取羈押性強制措施;不輕易查封企業帳冊;不輕易扣押企業財產;不輕易凍結企業帳戶;不輕易動用警車進企業辦案;不輕易發表影響企業形象的報導。切實發揮檢察職能,準確適用法律,依法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

來源丨本溪市平山區檢察院

會議邀請園區內12家重點企業代表共商營商環境建設。雙方表示要加強檢察機關與工商聯及企業的對接和聯繫,共同開展法治宣傳、警示教育等活動,提高非公企業守法經營意識和水準,推進非公企業廉政文化建設。會後根據與會企業代表提出的提高行賄檔案查詢效率的建議,院黨組迅速研究整改,出臺行賄犯罪檔案查詢便民措施:

一是簡化查詢手續

如遇資料不全,又臨近投標截止期限,可先予以查詢,然後再補齊手續。

二是開闢綠色通道

為經常查詢的企業實行電話預約,持以往查詢結果告知函影本,可免查驗手續,查詢結果立等可取。

三是方法審慎靈活

對於首次向異地檢察機關申請查詢的,可先予受理,出具查詢告知函。告知當事人今後向屬地檢察機關申請查詢,不能藉故推諉。

四是簡化查詢流程

對於同一時期參加多個招投標等活動的,可一次性出具若干份查詢結果告知函,免除當事人反復多次前來查詢。

三、準確適用法律,建章立制促規範

在執法辦案過程中,更加注重改進辦案方式方法,準確把握法律政策界限,通過規範自身司法行為,平等保護非公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

一是審慎對待經濟發展和改革創新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三為四不為”。

“三為”,即在依法履行檢察職能、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上有為;在積極融入發展大局、提供法律服務上有為;在規範執法辦案方式、提升司法公信上有為。“四不為”,即背離職能搞服務的事情不能為;參與經營性活動的事情不能為;干擾影響企業正常經營的事情不能為;有損檢察形象、妨害司法公正的事情不能為。

二是辦理涉企案件優先考慮企業生存發展,嚴格區分“六個界限”。

即嚴格區分經濟糾紛與經濟犯罪的界限;個人犯罪與企業違規的界限;企業正當融資與非法集資的界限;經濟活動不正之風與違法犯罪的界限;利用國家政策中的偏差與鑽改革空子實施犯罪的界限;合法經營收入與違法犯罪所得的界限。

三是注重改進辦案方式方法,著力減少負面影響,堅持“六個不輕易”。

即不輕易對企業經營管理者採取羈押性強制措施;不輕易查封企業帳冊;不輕易扣押企業財產;不輕易凍結企業帳戶;不輕易動用警車進企業辦案;不輕易發表影響企業形象的報導。切實發揮檢察職能,準確適用法律,依法服務保障優化營商環境。

來源丨本溪市平山區檢察院